七月 2014
週五, 25 七月 2014
市府團隊訪慈濟 熱誠接待倍親切
- Article Details
加拿大溫哥華市「羅品信市長」率領市府團隊一行共15人,參訪慈濟加拿大分會,受到如家人般的歡迎。參訪中,大家更了解慈濟在溫哥華的耕耘成果;本身也是素食者的羅市長,更對於抵達會所後的午餐,念念不忘。
來者皆是慈濟家人,溫哥華市府團隊一行15人,走進慈濟加拿大分會,用餐、品茶,與慈濟志工的心、沒有距離。因為市長羅品信,一開口,證明一切。
溫哥華市長 羅品信:「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裡,感謝所有慈濟人,給我們一個美好的午餐,美味的素食,很好吃,非常感謝你們。」
多位溫哥華市議員、學務委員、公園局委員,對於慈濟人融入社區、關懷在地人事物 二十年,偶有認識並了解。百聞不如一見,當慈濟志工介紹環保科技產物時,更是讚嘆。
溫哥華市長 羅品信:「身為市長,我感謝慈濟志工的付出,你們領導許多長遠的理念,為溫哥華做了許多事,讓這個城市變得更美好,也讓我們的地球更好,我打從心底感激慈濟人的付出。」
同樣有著素食主義,同樣有著為民眾服務的心,羅品信市長很樂意與慈濟有更多接觸合作的機會。
真善美志工 梁玉燕 陳文和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週四, 24 七月 2014
法喜分享有緣人 菩薩招生勤奔走
- Article Details
『也許他就是 證嚴法師要找的人!』懷抱著這個想法,用心的慈濟人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分享獲寶的機會。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同修,與菲律賓慈濟人楊碧芬(Judy) 師姊把握機會,隨然是週末假日,三個人一路風塵僕僕,從台北出發,來到台南/嘉義/屏東希望能將法喜與『有緣人』分享。
首先為了配合『雲嘉南高屏榮董實業家精進研習營』課程規劃,當高鐵首班車8:14分剛抵達台南站,機動接駁車就如同與時間賽跑般,迅速將三位分享者準時送達台南靜思堂講經堂會場,與近八百位榮董實業家以法相會。週日上午,三人又應嘉義聯絡處邀約前往心靈講座分享,下午則馬不停蹄趕赴屏東分會,於慈誠委員培訓課堂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分享到自己接觸慈濟迄今約三十年的時間,影響鼎銘師兄最大是父親李宗吉(李爺爺),就是證嚴上人口中優秀的『實業家』弟子、大家尊稱為『現代給孤獨長者』,生前護持慈濟四大志業不遺餘力。因為父親的品德風範,鼎銘師兄了解到對社會應做怎樣的貢獻及留給後代子孫慧命。因此積極帶動家人投入慈濟的活動、並參與發起「大愛感恩科技」,如今與家人已成為全職的志工,證嚴上人期待菩薩道上夫妻同修,此行也是兩位真正的寫照。
另一位分享者Judy 師姊也是全家24人投入此次海燕風災的菲律賓實業家也是土生土長第三代,去年底一連串菲律賓天災人禍,當人人避走之時,慈濟人卻走入災區膚慰災民、發動以工代賑、復原市容,更帶動當地華商發願投入志工。證嚴上人慈示:『幸福不只是在金錢財富的滿足,而是在天地人間的祥和平順。』實業家不僅要為企業長遠利益著想,更要善盡社會責任,這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真正意義。慈濟人有一句詩共勉:『時間真無情,菩薩真無閒,為著度眾生,腳步毋通停。』這,就是最好的寫照。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報導
Read more法喜分享有緣人 菩薩招生勤奔走
- Article Details
『也許他就是 證嚴法師要找的人!』懷抱著這個想法,用心的慈濟人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分享獲寶的機會。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師兄、設計總監洪若岑師姊同修,與菲律賓慈濟人楊碧芬(Judy) 師姊把握機會,隨然是週末假日,三個人一路風塵僕僕,從台北出發,來到台南/嘉義/屏東希望能將法喜與『有緣人』分享。
首先為了配合『雲嘉南高屏榮董實業家精進研習營』課程規劃,當高鐵首班車8:14分剛抵達台南站,機動接駁車就如同與時間賽跑般,迅速將三位分享者準時送達台南靜思堂講經堂會場,與近八百位榮董實業家以法相會。週日上午,三人又應嘉義聯絡處邀約前往心靈講座分享,下午則馬不停蹄趕赴屏東分會,於慈誠委員培訓課堂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師兄分享到自己接觸慈濟迄今約三十年的時間,影響鼎銘師兄最大是父親李宗吉(李爺爺),就是證嚴上人口中優秀的『實業家』弟子、大家尊稱為『現代給孤獨長者』,生前護持慈濟四大志業不遺餘力。因為父親的品德風範,鼎銘師兄了解到對社會應做怎樣的貢獻及留給後代子孫慧命。因此積極帶動家人投入慈濟的活動、並參與發起「大愛感恩科技」,如今與家人已成為全職的志工,證嚴上人期待菩薩道上夫妻同修,此行也是兩位真正的寫照。
另一位分享者Judy 師姊也是全家24人投入此次海燕風災的菲律賓實業家也是土生土長第三代,去年底一連串菲律賓天災人禍,當人人避走之時,慈濟人卻走入災區膚慰災民、發動以工代賑、復原市容,更帶動當地華商發願投入志工。證嚴上人慈示:『幸福不只是在金錢財富的滿足,而是在天地人間的祥和平順。』實業家不僅要為企業長遠利益著想,更要善盡社會責任,這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真正意義。慈濟人有一句詩共勉:『時間真無情,菩薩真無閒,為著度眾生,腳步毋通停。』這,就是最好的寫照。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報導
Read more2014,7/24,NGO台灣經驗國際記者團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7月24日(四) 16:1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NGO台灣經驗記者團 大愛人文真感動


天降甘霖心歡喜 迎接首座環保站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檳城州的大山腳社區,志工從1995年底開始,在當地推動環保,近20年來,從原本的一家工廠,慢慢向外推廣到各個住宅社區,最近志工更從政府單位買來的一塊土地,將建設成大山腳社區的首座環保教育站。
天空雖然下著雨,但馬來西亞大山腳慈濟志工,還是忙著搭設帳棚,等待了近二十年,這個社區終於覓得了適合的土地,將建設成首座環保教育站。
慈濟志工 伍林玟:「這個(地)本身也是政府的,原本的使用的地點,但是荒廢已久啦,那麼政府以比較價格便宜的方式,只能賣給社團來做,利益社會的工作的一個付出。」
雖然大山腳社區,最近才剛要建設第一個環保教育站,但其實當地志工,早從1995年底,就開始力行環保,從工廠到住家社區,每個地方都能是做回收的場地。
慈濟志工 陳文國:「我們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很小型那種就是,在一位師兄的一個倉庫,就是把他工廠剩下的一些紙皮,一些紙啊 這樣我們就這樣收集。」
環保志工 陳燕蓮:「我只是能做就做啦,能做就是福啊,要是你不能做,你躺著就慘了!」
祈福儀式當天,大山腳社區的志工,幾乎全體總動員,冒著雨,大家賣力除草,因為對他們而言,未來這個環保站,不僅要落實環保教育功能,更是廣邀社區菩薩的家。
慈濟志工 陳寶清:「希望我們快點,能夠把它(環保教育站)落成,有一個安定 固定的地方,讓我們來做這個,為大地付出的工作。」
慈濟志工 溫百成:「覺得很安慰 從此,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一個地點,能夠喚起更多人來參與,環保的那個工作。」
集合眾人之愛,才能找到環保教育站土地,未來也能容納更多環保志工同耕福田。
真善美志工 伍林玟 陳昶銘 羅凱倫 陳若馨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深圳環保會
- Article Details
We go to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t the end of the show, Shenzhen City Government invited Tzu Chi Founda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attend a seminar to discuss ways to promote recycling around the city.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節目最後帶大家到廣東,深圳市政府邀請慈濟和其他環保團體舉行座談會,希望能一起推動落實社區資源回收。 Read more
吉祥月不迷信 行善行孝發下好願
- Article Details
農曆七月將至,馬來西亞慈濟芙蓉聯絡處舉辦吉祥月祈福會。檳城大山腳的慈濟人文學校團隊,也到一所小學舉辦相關活動,由於佛教故事中,農曆七月也有孝親意義,因此慈濟志工引導孩子們感恩父母親,此外有許多學生更發願茹素,愛護生靈。
【馬來西亞 大山腳】
大家熱烈討論的「鬼節」,慈濟人稱為吉祥月。在佛教故事裡,也有農曆七月是孝親月的意義在其中。
慈濟的「人文學校團隊」,在百利鎮 明德正校小學,舉辦活動,鼓勵孩子們把握父母健在時,實行孝道。
吃素如同不殺生、也是回報父母恩,孩子們紛紛發願。
學生 謝宇萱:「我開始吃素是因為看了影片,殺生不好 因為我信因果,師公上人也叫我吃素,保護地球。」
學生:「我發願吃素,生生世世,一星期,一年。」
【馬來西亞 芙蓉】
以歡喜心立一個善願。
以虔誠心祝禱天下無災。慈濟芙蓉聯絡處的祈福會,也希望在場六十位民眾,能夠在祭祀時,以一念心香,替代燒紙錢,健康了自己的身體、也守護大地的清淨。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環保志工加快動作 物資分類回收
- Article Details
颱風來襲,中部地區儘管還沒有降下豪雨,但台中港已經有大批的漁船進躲避風雨,漁民趕緊把船隻固定,而慈濟的環保站也做好防颱措施,大里環保站的志工總動員,加快腳步把外面環保點的回收物收回來,趕緊做好分類,比較輕的回收物做好固定,周圍的水溝也都清理乾淨,避免淹水,提早做好防颱準備。
颱風要來了,志工陸續把環保點的物資收回來,大家總動員,把握時間,儘快把物資分類。
慈濟志工 楊碧慧:「趕快整理,有空的人趕緊來整理,把握時間。」
這也是防颱的工作之一,而一旁已經整理好的回收物品,也要一一裝袋,怕強風豪雨會灌進環保站裡頭,後方一整排的塑膠帆布也要拉下來
慈濟志工 林雪花:「如果颱風來 風雨就很大 會把帆布拉下來 不要讓雨水灌進來。」
這些已經洗好晾乾的塑膠袋因為很輕會亂飛,阻塞水溝,導致淹水,所以必須全部收好,堆放起來,再用塑膠帆布蓋好。
慈濟志工 余士良:「進來將所有園區裡的樹木做修剪, 再做固定水溝的部分,做一個簡單的清掃以免淤積。」
環保戰提早做好防颱準備,降低颱風帶來的災害。
而台中港,已經陸續有漁船停靠近來躲避風雨,安檢所人員也勸導釣客要多加小心,在風浪來襲之前能提早離開岸邊,確保自身的安全。
江麗君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賑災牽起善因緣 居民響應做環保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巴生加埔七隻半百萬花園(Taman Juta),繼今年四月份一場風災,慈濟巴生支會志工及時前往勘災與發放,加上後續的關懷,感動了當地許多居民,前來參與茶會活動,漸漸對慈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志工也在當地宣導環保,得到居民的熱烈響應,因此在七月份的環保日,在該處成立一個新環保點。
七月份的環保日,巴生加埔七隻半百萬花園(Taman Juta)的居民首次與慈濟志工一起做環保。
慈濟志工 葉晉成:「那時候他們是受風災的影響,慈濟有資助他們一點點的發放。」
三月的風災牽起了巴生慈濟志工與居民的緣,同時也促成新環保點的成立。
居民 與 慈濟志工:「這本來要賣的,(你給了我們 那你就沒有錢了), 不需要不需要捐給窮苦人。」
慈濟志工 葉晉成:「那個愛灑過後, 然後他們就覺得, 可以來做這一塊(環保), 後來(志工)看一看, (資源)收了這麼多, 就趕緊籌備這個環保點 。」
因妲菈妮的先生因為洗腎而無法工作。小房間裡的瓶瓶罐罐都是補貼家用的資源,但這天她毫不遲疑,一袋又一袋地送來環保點。
居民 因妲菈妮:「之前風災屋頂飛走,你們來援助還提供食物 。」
因妲菈妮的先生:「你們佛教徒有在幫人,我們也想要這麼做 。」
慈濟志工 與 居民:「這個另外(放), 不要和塑料混在一起。」
透過慈濟志工的宣導,姆妮瓦麗了解做環保刻不容緩,不但開始收集資源,同時也主動承擔這個環保點的負責人。
居民 姆妮瓦麗:「我看到我們犯了很多錯, 我們把塑料都丟掉, 有些還燒掉 造成很多煙, 我覺得(環保)也是在, 幫我們的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 。」
四個月前的他們,曾經因為風災無助地依偎在志工的懷抱中。如今他們卻用雙手來做環保,除了保護大地,也幫助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陳淑芬 李嘉儀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2014,7/24,澳洲昆士蘭駐台大使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7月24日(四) 14:0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昆士蘭大使樂學習 大愛闡述環保人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