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4
週日, 06 七月 2014
社區環保小天地 蘊藏高密度愛心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在全球推動環保據點遍布各地,印尼的「順德環保站」就是其中之一,它雖然規模不大,但在社區裡受歡迎的程度,可是大小通吃,帶您認識這個溫馨的環保站。
印尼北雅加達的「順德環保站」,其實就是藏身在社區裡面的一塊小空地,談不上規模、也算不上體面,但開放的空間,反而吸引了許多環保志工。
民眾 何利:「投入環保活動是我的心願,不是被勉強來的。」
慈濟志工 諾妮:「上人曾說,我們住在地球,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我們要愛護地球,這些話啟發了我,要為地球環境來付出,做環保就是其中一個方法。」
環保站也是小朋友的遊戲間,長年耳濡目染,正確的環保觀念,也悄悄住進他們的心裡。
小志工 艾德布:「不要隨便扔垃圾,垃圾要丟掉垃圾桶。」
慈濟推動環保理念,行遍全球,印尼的這塊小社區,也與國際接軌、環保不落人後。
亞比莉 多尼 印尼報導 (2014.07.05)
Read more轉換角色當學生 校長認真學環保
- Article Details
為了更進一步落實環保,苗栗育達科技大學,特地邀請慈濟志工來到校園,實地上一堂環保課,不只是學生,校長也來聽課學習。
環保是最熱門的話題,常聽得到,但未必能做得到,志工就從分類開始教起,校長是最認真的學生。
苗栗育達科技大學校長 陳建勝:「瓶瓶罐罐,紙電1357,所以我手上拿的就屬於紙類。」
慈濟志工 陳月美:「校長好棒,給校長掌聲鼓勵。」
育達科技大學,特地邀請慈濟志工來做講師,大學生戴起手套,實地分類,才發現學問大,環保杯要洗過再回收,寶特瓶和塑膠類不一樣,來自廣東的呂文杰收穫多。
苗栗育達科技大學學生 呂文杰:「有助於我回去後,在我們大陸,進一步去推廣資源回收,讓更多資源可以回收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資源。」
做環保,不只是分類,也要從生活中做起。
育達科大學生 與 慈濟志工 陳月美:「騎腳踏車,對,再來咧,隨手關燈,把水龍頭壓緊。」
這堂課,不算學分,卻是一輩子都受用的知識。
蕭永秀 邱筱雅 真善美志工-苗栗報導
Read more蹣跚步履卻堅定 九旬翁環保之路
- Article Details
時間就是金錢,而在土城延壽環保站,真的在時鐘裡發現了一包金子,發現金子的,是一位九十三歲的環保志工蕭良金,他每天早上四點半,就騎著三輪車,從家裡來到環保站,天天薰法香做環保,看見金子,能不為所動,大家稱讚,但他說這是本分事 ,本就該如此。
蕭良金,九十三歲了,雙耳重聽,一眼看不見,膝蓋也因退化,不宜走遠路,孝順的子女,為他準備了一台三輪車,就停在女兒家樓下。
志工 蕭良金:「(你早上四點多要去那)要去環保站啊。」
路程,要十五分鐘,打開環保站的燈,聆聽著佛堂傳出來的上人開示,展開一天的工作。
什麼都拆,要費力的,要費心思的,都難不倒他,在這裡,時間被他凍結,但價值一直在增長,讓人想不到的,就在拆解時鐘時,有了意外的發現。
志工 蕭良金:「全都丟在那 等我拆,拆到最後 (時鐘)一拆開,耶 怎麼會有一包東西,認真一看是金子。」
老人家沒想太多,立刻找人協助,到警察局報案,他為失主著急,沒想過,到底自己撿到多少錢。
慈濟志工 邱美卿:「他心裡不為所動,他覺得慈濟人就應該要秉持著,上人所教導的誠正信實,他真的是我們的好爸爸,蕭爸爸,上人的好弟子。」
報案了,心也安了,若失主沒有來認領,也打定主意,要全捐出去,對他而言,最有價值的,是能做善事的福氣。
志工 蕭良金:「(要拆到幾歲)拆到(生命)勾起來為止。」
真善美志工 蕭靜雯 葉隆安 翁金員 台北報導
Read more心富大幸福 癱瘓愛相隨
- Article Details
一場車禍,讓原本四肢健全的許素卿,胸部以下癱瘓,當時只有36歲的她,就得接受一輩子要在床上度過的事實。十八年來,從一個原本沒自信又自卑的單親媽媽,轉變成一位,手心向下,學習付出的歡喜志工。我們來看環保志工許素卿的半百人生。
環保志工 許素卿:「心裡就很高興,做得很歡喜,就很想來,來這邊可以付出一點點,我們自己一點點微薄微薄的力量來付出。」
環保志工 許素卿:「那時候我跟我女兒也是在醫院兩個抱著哭,就想說一輩子,就想說一輩子要怎麼辦,小孩還這麼小。」
環保志工 許素卿:「這些都是小時候啦,(女兒的小時候),這些是大一點的,上幼稚園學芭雷舞的時候,因為我受傷的時候,她才讀國中一年級,所以都是女兒在照顧我,沒什麼讓我擔心。因為家裡就只有我們兩個,大部分都是她幫忙照顧我。」
環保志工 許素卿:「那時後偶爾還會打電話給師姊,雖然(師姊)跟我不是很熟,但還是聽我一直哭,聽我哭訴,有時候一講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很傷心,就不知道自己的日子怎麼過。」
環保志工 許素卿:「(你那個時候自己有放棄求生的念頭嗎),剛開始有。」
環保志工 許素卿:「你如果自己不想辦法走出來,你的家人也沒辦法過下去,然後就慢慢慢慢學,學習自己從床上移位到床下。」
環保志工 許素卿:「車禍受傷的時候,就是慈濟來幫忙我,我自己內心,有對慈濟那分感恩真的永遠很難忘懷,雖然我都不認識他們,但是他們都默默的一度在旁邊陪伴你這樣。給我很大的鼓舞,這分恩情我都一直記在心裡。」
環保志工 許素卿:「就有看到靜思語上面寫說,人有無限可能,不要小看自己,走出來以後,外面的世界是寬闊的,人的心情開了以後,相對覺得你做很多事情,都很順利。」
環保志工 吳麗花:「現在她也是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了,所以我也替她高興啦。」
環保志工 許素卿:「希望可以有很多像我這種不方便的(殘障)朋友,可以走出來,不一定說做環保,只要他可以打開心門,你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你要打開心門去接受別人,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寬闊的,只要你願意。」
採訪撰稿 彭淑珮
攝影剪輯 林家慧
週六, 05 七月 2014
馬校園環保展
- Article Details
The need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continues in Malaysia, recently the UTAR campus in Kuala Lumpur invited local Tzu Chings to promote these concepts to its students in a three day event.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at the end of the show.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a Ai Headlines.
節目最後,宣導環保持續在馬來西亞推廣吉隆坡的拉曼大學,邀請慈青在校內舉辦為期三天的環保展
Read more加胡美珠花藝 Floral arrangement cultivates spirit
- Article Details
In our next report, we go to Canada`s British Columbia to meet Surrey Tzu Chi volunteer Hu Meizhu and her husband Liao Chunzhi. Thirteen years ago, the couple immigrated to Canada and started to plant trees and flowers in their backyard.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ir garden is that most of the plants are those previously discarded by others. However, under Hu`s skillful hands, these plants have turned into beautiful decorations.
下一則新聞,我們到加拿大卑詩省,來認識素里慈濟志工胡美珠和先生廖純志,13年前他們移民到加拿大,開始在自家後院種花種樹,他們的花園有什麼特別的呢? 其實花園裡有許多植物都是別人不要的植物,在胡美珠的巧手下,這些花草都變成了美麗的裝飾品。
Read more原民部落自發行動 封山保護神木
- Article Details
今年三月份,新竹尖石鄉的鎮西堡部落,上千年的神木群遭到山老鼠盜採,部落的原住民發起封山護木,同樣在尖石鄉,慕谷慕魚的原住民,也在入山口勸導遊客不要開車,能以步行的方式進入部落,但是遊客好像不太配合,車子還是一輛輛駛進部落,帶來汙染也留下垃圾,今晚八點大愛二台播出的大愛探索周報,帶您看許多的部落正在捍衛他們的居住環境,向觀光霸凌說不。
太陽灑落,卻不代表神木群,能夠在陽光下得到庇護。
原住民 伊凡:「前面我們就到了喔,這邊的路比較不好走,所以要小心。」
這裡是新竹尖石鄉的鎮西堡部落,大愛探索周報的採訪團隊跟著部落族人,跋山涉水了兩小時,終於進入了鎮西堡的神木群,但迎接我們的卻是。
原住民 伊凡:「這一塊也要切掉,但很難切不掉,所以他們選擇,比較多的那一塊帶走。」
一棵千年紅檜,硬生生的被盜伐集團給挖走,缺了一個大洞,山老鼠只要花數小時,就能了結一棵樹的生命;然而樹木長成巨木,卻得花上數千年。
過去山區對外道路還沒開通,山區路行不易,鎮西堡就像人間秘境人煙罕至,但路通了遊客多了,問題也跟著來,台灣許多地方正因為觀光遭遇過度的侵擾,不能只有觀光沒有尊重,放慢腳步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真正美景,請鎖定本周五大愛探索周報「走過觀光護生態」。
Read more推動五省守護地球 慈青發揮影響
- Article Details
慈濟大專青年心靈成長營,今天(7/4) 上午進行圓緣,慈青們分享在各地推行環保素食的方法。他們也誓願跟隨上人的法,堅定行菩薩道,同時匯聚年輕人的力量,牽引更多人的加入慈青,一起耕福田。
慈青們伸手發願,共同推行五省,省水省電省油省時省錢。各區慈青學員分享推行的成果。從淨灘、認養農田、割稻,體驗自然生態,了解食物得來不易,因而更懂得珍惜。
開南大學慈青 張絮評:「貼近生活的實踐,我覺得,就是我們落實五省的最好方法,那另外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連結與整合,其實會讓力量更加強大。」
每位慈青把握因緣,認真投入這幾天的課程。學員們感觸很深,透過圓緣分享,讓彼此成長茁壯。有慈青更因此而找到了人生方向,發心立願行大善。
東華大學慈青 張婕妤:「當初的那分初衷找回來之後,才發現我站在這裡的信念,是為了一個單純的善念,所以我一定會在慈濟這條路上,好好走下去。」
也有慈青因為從小就接受慈濟的援助,立誓回饋助人。
新生醫專慈青 林冠伶:「因為自己本身是護理科,就希望在護理科畢業之後,能夠回志業體服務,師公上人都這樣行腳了對不對,慈濟需要我,我就會在慈濟身邊,這是我希望發的願。」
學習慈青人文,傳承靜思法脈。學員們收穫滿滿,希望將這些善知識帶回當地,牽引更多的青年加入慈濟的大家庭,讓善能夠延續。
陳千蕙 翁國嘉 花蓮報導
Read more環保接引 老有所用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一座馬接峇汝安老院,連繫著慈濟環保志業。在這裡,每逢慈濟環保日,安老院就好熱鬧,村中老老少少,聚在這裡,做回收話家常。不過在一開始,要讓村民踏進安老院一步,可是難上加難。
慈濟志工,吳雅蓮:「是有跟村民講說,想接引當地的居民,來跟我們一起參與。」
王秀寶:「我說,沒有可能的,哪有這樣簡單,又骯髒又臭,要洗大便。」
慈濟志工,陳金妹:「以前我是沒有來的,沒有到的,因為我很怕那些腥味。」
馬接峇汝安老院,曾是村子裡,大家選擇遺忘的角落。慈濟人在1992年,走進老人家的晚年。
老人家,無以回報。年邁身軀,因環保,煥然一新。賴譚清,已是安老院,第三代環保掌門人。
賴譚清:「我接手囉,我看到有就收囉,他們丟出來,我們收囉,(阿公,發生什麼事)(腳踏車什麼事啊)腳踏車鏈脫了,腳踏車鏈脫了還可以騎啊,可以。」
2000年開始,安老院,寧靜的環保。馬六甲市議會,卻從裡頭,看出了大道理。2005年,在安老院裡,蓋了間環保小屋。但志工心中,還是有遺憾。
慈濟志工,吳雅蓮:「村民跟我說,村民不可能走進老人院的時候,我是覺得,我還是會去嘗試我要做的事情,社區化的話,我們就是一定要接引當地的居民,我們一定要去做,你沒有去做的話,你沒有踏出第一步去做,你就不會有成果。」
2010年,慈濟志工推動一連串活動,馬接峇汝新村,終於出現了第一位的志工,她就是陳金妹。
慈濟志工,陳金妹:「很好的收穫就是了,我看到朋友就講,你進慈濟,很好收穫就是了。」
陳金妹的用心,讓慈濟志工,有了在新村設立環保點的念頭,而這個點在哪,志工早已想好。
慈濟志工,吳雅蓮:「開環保點的地點放在老人院是因為,本來是想放在村裡的某個地方,可是覺得,我們如果要讓村民也走進老人院,然後讓阿公他們,也方便跟我們一起做環保,一起做的話,我們就是把這個環保點,設在老人院裡面。」
這就變成了,現在,安老院的,特色風景了。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天,環保日,老中青一起做環保。
志工,戴秀蓮:「那個阿公相當老了的,相當大年紀了的,感覺他們這麼老了都要出來做,我們得空,我們也要出來做這樣囉。」
當大家忙做環保,另一群慈濟志工,如往常熟練般,在安老院各角落打掃。
慈濟志工,黃亞妹:「我們差不多是一個月會來兩次,會來打掃兩次,那麼之前打掃很辛苦,很骯髒,現在改變,看了整個老人院,比之前亮麗很多。」
慈濟志工,李安妮:「現在比較好了,有很多我們的志工,從馬接(峇汝)出來了。」
一個安老院的改變。也是一個村子的轉變。把這裡,當作社區的大家庭,老人是寶,環保是法,人情是甜。
Read more週五, 04 七月 2014
現代青天行正法 祥和社會淨人心
- Article Details
一般人對於法官的刻板印象都是非常嚴肅、一絲不茍,也都有一種非常威嚴很難親近的壓迫感,但是,本次邀約的週會主講人 - 台中地方法院的 郭德進師伯,除了是慈誠也是榮董出錢出力付出愛心,也是一位不折不扣風趣幽默的法官。自從十多年前接觸到慈濟法門以後,便是以「慈濟十戒」為行事依據、更是以「慈悲公正」為問案原則,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慈濟,以簡約樸素的身行,處處傳遞著慈濟人文的靜思法語。
所謂「人在公門好修行」,有著一顆溫暖慈悲與幽默善良的心,時常善用 證嚴上人「靜思法語」來感化訴訟雙方對立仇視的心,進而使之和解,克己復禮、法用人間,落實將靜思法脈帶入人群世間。郭法官於分享後,也順道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看到公司竟然如此用心的將廢棄的資源 (寶特瓶) 化無用為大用,做出這麼多有用的生活用品,還為四大志業的職工與學生們,以環保布材做出許多實用、舒適、健康、美觀的樣衣提供選用,全面淨化、環保提昇,真是令人讚賞;而在整個環保回收與再生應用過程當中所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更完全愛心回饋,投入在國際賑災與社會公益之用途,此舉創新帶動社會企業責任的作法,更是教人感動、由衷敬佩。
六十分鐘的分享當中,郭法官以許多法院真實的判例,述說著行善積德的重要性,在談笑風聲、寓教於樂之中、卻又不失傳遞善法、啟發人心,歡笑不斷、精采圓滿的結束演講,也讓同仁們上了一堂 “ 心靈的饗宴 “ 誠所謂「善思巧用靜思語、化解怨懟息紛爭;現代青天行正法、祥和社會淨人心」。
大愛感恩科技 呂怡德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