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4

週二, 15 七月 2014

企業環保勤落實 志為環保領頭羊

圖說: 評委領隊環保署前參事柯志弘(圖中)詳細地介紹企業環境獎的評審委員們,大愛感恩黃華德董事長也熱切回應歡迎蒞臨公司複評,藉此機會互相交流回饋。(攝影者: 楊竣翔)  證嚴上人靜思語:『造福人間、庇護地球,都需從自己做起。』因此大愛感恩科技每天以踏實的態度推動環境教育,同時不忘將環保理念一點一滴落實於工作中、用心在每一個環節。以親身實踐,來呼籲及帶動大家共同參與。
 

雖然大愛感恩科技剛獲頒國家環境教育獎全國六家優等獎之肯定,以及連續三年獲得綠色典範獎、台灣精品獎,但在這場象徵企業內部全面推動環保績效最高榮譽的『第23屆企業環保獎』複評實地現勘會上,董事長黃華德師兄殷切回應:「大愛感恩對外推動環境教育是為了啟發人人內心的善念。對內則將環保理念落實生活中,從同仁身上的大愛衫制服也可以應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續物命、造福慧』。更希望聆聽評審寶貴的意見,持續精進、腳步不停歇。」


圖說: 複評實地現勘時於低碳生活空間裡,虞珊明協理(左一)介紹慈悲科技系列的太陽能LED拉桿背包,評審們專注地聆聽產品各項機能。對於低碳生活館所展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感到驚艷。同時對於研發中心所展示諸多精密的檢驗儀器,及所介紹搖籃到搖籃的理念、零廢的循環,無不給予肯定與讚歎。(攝影者: 楊竣翔)為了促進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並為其他事業之楷模,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提昇環境品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設立企業環保獎,2014年已是第23屆。大愛感恩參加非製造業組,通過初評書面審查並進入複評實地現勘階段。

複評會議首先由經營規劃室林慧萍師姊透過簡報介紹,包括大愛感恩品牌理念、環境政策、環境工作推廣推行與教育等三大部分。20分鐘內精簡而有力地呈現公司整體架構及具體作為。自然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惠卿說:「今天來到大愛感恩,可以充分體會到大愛感恩環境推廣不遺餘力、環境教育的具體作為,譬如:大愛感恩會針對不同對象設計不同的教材,內容豐富專業。」

圖說: 企業環保獎委員們於複評結束後,與大愛感恩同仁們一起於門口拍照留念,對此趟實地來訪感到讚嘆滿意。(攝影者: 楊竣翔)接著進行包含辦公空間、低碳生活館、研發中心的實地審查。評審們對於低碳生活館所展示慈悲科技系列產品感到驚艷。同時對於研發中心所展示諸多精密的檢驗儀器,及所介紹搖籃到搖籃的理念、零廢的循環,無不給予肯定與讚歎。長榮大學林信一教授說:「今天來到大愛感恩,心中非常感動。身為環保教育學者,長年以來的理想,今日終於看到有人能將這些環保理念落實到生活中、呈現在眼前。」

評委領隊環保署前參事柯志弘於整體實地審查結束後表示:「從事資源回收的人很多,不過做到產品及品牌行銷的人很少。大愛感恩整合回收系統、到產品行銷,透過品牌的推廣,來烘托出獨特的價值感,實在難能可貴。」總經理李鼎銘接著解釋:「比較起其他科技公司,大愛感恩沒有什麼專利,但是『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就是我們最大的專利,也是別人沒有的差異點。」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別人,大愛感恩科技志為企業推廣環保領頭羊。

大愛感恩科技 廖珮吟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一, 14 七月 2014

2014,7/14,時代基金會青年創業領袖計畫團隊參訪

【對象】時代基金會青年創業領袖計畫團隊
【時間】2014年7月14日(一) 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20140714_7.jpg20140714_8.jpg 
Read more

兒童科學體驗營 環保生活做中學


慈濟雙和聯絡處,利用暑假,為國小學童舉辦兒童科學體驗營,讓112位國小學童,認識台灣在地的農產品,並透過實作和烹飪課程,了解簡單生活的重要。(7/11)

現在就連不能動的花朵,也透過花期的錯亂,告訴人們要重視氣候變遷的問題。

逗趣的人偶,穿插在志工的話劇演出,開宗明義點出,今年雙和區暑期兒童科學體驗營的主題,動靜態課程的互相搭配,希望孩子懂得惜福愛物。

慈濟教聯會老師 張龍珍:「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比較傾向於就是會說,但是不見得會做,那我們希望透過這樣子的一個,知識性(的營隊),讓孩子知道說,生活裡頭,原來我們有這麼多,這麼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兒童科學體驗營學員 徐紹閔:「就是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汙染水源,不要亂砍樹。」

有別於以往營隊課程的設計,這次在科學營裡,教聯會老師特地融入實作體驗,讓孩子們在習以為常的生活裡,也能充實科學知識。

慈濟教聯會老師 吳秀瑩:「菇或者菇類的東西,小朋友對它都餐桌上都很熟悉,但實際上,它怎麼製作的過程,或者是它從哪裡來,小朋友都很陌生所以我們是想要,透過這樣的一個教學,讓他們知道菇類是從哪裡來,也知道它是怎麼樣的烹煮過程。」

兒童科學體驗營學員 廖品涵:「學習到如何做麵包,還有做肥皂。」

寓教於樂的課程中,孩子們不僅學習到祖先的智慧,一物多用,也從中體會簡單生活的重要。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宣導吉祥月!千手觀音 行善.環保


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志工,前往紅燈角組屋區以及大山腳社區,宣導七月吉祥月,齋戒護生,不燒紙錢的觀念,大山腳聯絡區,連續一個月,每天晚上,邀請五十位,免費供齋,做宣導,而在紅燈角組屋區,志工演繹千手觀音,讓居民印象深刻。

【馬來西亞 檳城】

千手觀音,一手竹筒,一手寶特瓶,檳城慈濟志工,發揮創意,宣導吉祥月。

慈濟志工 羅錦榮:「怎樣去做菩薩,就是從環保,所以我們就想到一個故事,做一個千手千眼的隊形,一邊是拿竹筒,一邊就是拿環保。」

志工的用心,立刻得到共鳴,就有人現場發願,要齋戒一個月,還要天天存一分善念。

居民 陳金蓮:「我聽慈濟的講座會,很高興要幫忙慈濟,因為我要感恩慈濟,因為我媽媽還沒往生前,是慈濟志工來幫忙。」

志工是挨家挨戶來邀約,這次有三十八戶來參加,也再現場示範如何烹煮香積飯,沖泡可可粉,要齋戒護生並不難。

慈濟志工 羅錦榮:「老菩薩一點點也會吸收到,回去會少吃肉,會少燒一點紙錢,我想這已經達到我們的要求。」

【馬來西亞 大山腳】

大山腳聯絡處,則是效法早期齋戒月活動,連續一個月,天天晚上邀約五十位民眾,一起來茹素,這次是用的香積飯來烹煮,健康又方便,也藉此推廣吉祥月,不燒紙錢,不殺生的觀念。

民眾 林雅月:「我不覺得(只有)七月半,(應該)天天都是這樣,天天你的心是存好心,每天都是這樣要人家好,要幫助人家,每天都是好日子。」

吃得健康,想得正確,天天都是吉祥日。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廢物利用動動腦 美觀實用比創意


暑假期間,馬來西亞一群中小學生,沒有閒下來,帶著他們的家長,參加由「峇株巴轄人文學校」舉辦的「環保一日營」。不論是吸收環保知識或是動手做回收,親子間都樂在其中。(6/1)

華仁中學學生:「我的主題是飛機,所以就做飛機。」

學生 許敬仁:「我8歲,我去到樓下的環保站,(你做一個什麼),我做一架飛機。」

學生 謝佳芯 與 慈濟志工:「這個是什麼,筆筒,這個是竹筒,筆筒喔,原來筆筒是這樣的。」

孩子們用回收物打造的作品,有的材料是寶特瓶、有的是廢棄光碟,其實不分美醜、或實用與否,只要善加利用,就是環保。

慈濟志工 葉俍輝:「把這個環保帶動到家裡,尤其是學生,他知道那個理念,可是他到家裡的時候,可能還是需要家人的護持。」

有一股愛地球的心、還不夠,正確觀念也得必備。馬來西亞「峇株巴轄人文學校」,特地邀請功力深厚的環保前輩,來場經驗談。

環保志工 林保珠:「我們家裡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各位要把它,每一個東西,把它當作它是有生命的東西,我們要把它發揮的功能。」

環保志工 陳燕婷:「我也是5個R囉,減少丟棄,重複使用,維修保養,拒絕使用,回收使用。」

實踐物命延續,環保志工也帶領親子前往環保站,直接用雙手幫忙回收。這次「環保一日營」,已經讓他們深刻體會,資源實在可貴。

余秀娟 許忠誌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以環保站為家 七旬志工歡喜付出


位在印尼 西雅加達的苟杉比環保站,從2011年12月底啟用以來,原本是一星期三次回收日,但後來因為做環保的老菩薩,人數越來越多,現在是天天都有人做環保,有時候甚至還成為外來團體參訪取經的場所。最近(7/6),當地一個佛寺的信眾,也組團來苟杉比環保站體驗回收,希望可以把環保觀念,向外推廣。

歡迎參訪的民眾,來到苟杉比環保站做回收,70歲的貝娣,以志工身分像主人一樣,熱情地招呼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做環保做得很開心。

志工 貝娣:「我在家裡都很閒,沒事可做,所以我來環保站幫忙,在這裡我跟大家一起做回收,又可以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我真的很開心。」

位在雅加達西區的苟杉比環保站,從兩年多前啟用以來,不僅是社區婆婆媽媽聯繫感情的場所,志工做環保的口碑,有時也會吸引其他團體前來取經。

志工 汶財:「我們這個社區每個月的第一周,確實都有舉辦環保日的活動,剛好今天又有誒加達摩佛寺,他們的成員來參訪,我們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跟他們宣導慈濟人如何做回收。」

志工透過影片,介紹慈濟的環保理念,大家聽得認真,更用具體行動來實踐。

民眾 美麗琳:「做回收很有趣,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在家裡,把回收物做成工藝品。」

民眾 桑蒂:「在我們的佛寺裡,其實已經施行,要自帶水瓶的行動很久了,所以今天再透過我們60個人,來慈濟參訪,也更進一步,讓大家明白減少垃圾量的重要,然後透過年輕人的力量,希望把環保的觀念向外推展。」

雅加達慈濟志工,利用環保站當社區道場,不單是把回收變黃金,也創造了更多無限的價值。

湯美蓮 美莉 印尼報導 Read more

化悲傷為力量 勤做環保念亡妻


台北的社子,原本沒有環保站,環保志工張秋雄夫妻倆,十幾年前,就開放自家樓上,來處理回收物,感動社區居民,接引不少環保志工菩薩。但不幸的是,張秋雄的妻子張梁敏,在做環保回家的途中,出了車禍往生;證嚴上人的安慰,讓張秋雄化悲傷為力量,不但繼續走環保路,還愈做愈勤奮,連師姐的分,一起承擔。在他的努力下,2012因緣成熟,他成立了現在的,社子區環保站。

剛開始,是我們倆夫妻這樣(做環保),那時社子區沒有(環保)點,也沒地方放(回收物),只有拿到(自己家)樓上。

師姊的事,就已經過八年了,(我家)師姊那時候發生是,做環保回來的路上,被水泥車撞到就往生了,上人那一句話說,她去一個好地方,你要不要繼續做環保,我說,有,我從此一直做下去。

我師姊給我的感動,我師姊(生前),早上在河堤上運動,揹一個塑膠袋,都邊走邊撿,看她這樣撿,我也一起撿了。

盡量做,盡量做到我無法做的時候,真的,我有這個想法,做環保是為大家好,地球上,寶特瓶把它丟在河堤下面,永遠都在那,我們撿回來,洗一洗,自然就可再利用。

這裡以前是荒地,沒有環保站,我慢慢來搭建起來的,這裡我自己釘的,他(志工)放工具啦,什麼的,那些架子也都是我自己,想到就做的,我們當時沒有經費,就自己慢慢蓋慢慢接,搭建起來的,自己一直做,做到別人能感動,讓那些志工和師兄姊可以來,我覺得很高興,帶動我們社子區一些老菩薩來做環保,(大家)愈做愈覺得有趣,校長兼敲鐘,最早來開門,最後關了門才走,要怎麼說休息,沒做你看這些,(回收)東西沒清出來,沒想休息的時候,一個人都有一個生活重心,若沒有只是坐在家看電視,要做什麼,來這裡大家快快樂樂,我覺得,在這裡看到大家來,我很快樂。

萬真彣 李建寬

Read more

七月吉祥月!深入鄰里 推廣正念


七月吉祥月即將到來,慈濟志工舉辦愛灑活動,邀約社區鄰里一同參與,推廣孝親、環保、素食觀念,希望透過宣導,鼓勵民眾不燒紙錢,愛護地球。

有多久沒有問候爸爸媽媽了呢?一杯茶,就能表達心意。

愛說不出口沒關係,擁抱,就是最直接的語言。七月吉祥月即將到來,慈濟志工走入社區,舉辦愛灑活動。

民眾 顏進興:「要孝順父母,不是母親節才孝順,我希望每天24小時,都孝順父母親 這樣最好。」

新上里長 王櫻樺:「讓心靈沉澱一下,看看其他人的故事,給自己一點啟發,真的是不錯。」

透過愛灑活動,志工向社區鄰里推導孝親、環保、素食,更重要的是,改變老舊觀念。

慈濟志工 王麗萍:「七月吉祥月是孝親月,並不是鬼月,並不是諸事不宜,而是諸事都可做的,但是要讓大家知道說,七月是孝親感恩月。」

身體力行,為社會付出,就是孝順;不燒紙錢減少汙染,勤做環保齋戒素食,大家一起來愛護地球。

真善美志工 陳伯群 歐真禎 魏玉菁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週日, 13 七月 2014

世足環保再生球衣 減碳台灣轉動大愛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理念,如同綠菩提季刊第10期封面設計---環境教育落實就是為愛護地球發揮良能,為自己種善因,為他人植福田,與地球共生息。(圖片來源:大愛感恩科技提供)台灣的環保回收寶特瓶球衣:「台灣環保衣-世界足球贏家」,並表示:擁有2,300萬人民的台灣早已贏得了世界盃冠軍,但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球員更衣室裡。台灣雖然資源少、土地小,但愛心密度之高,讓台灣登上愛心出口世界寶座。大愛感恩科技不僅是愛心公益的平台,更是誠屬以「愛心接力」為核心價值,廣邀愛心的合作夥伴與實業家,共同成就兼具環保人文的社會企業。大愛感恩所注重的是“環保心時尚”,與一般時下流行品牌的“新時尚”是有所區隔的,著力於廣行恆持的品項開發與布種研發。

因緣起於四年前,2010年的世足盃球賽,回收寶特瓶再製的球衣就早已受青睞,當時32隊有9國(荷蘭、巴西、葡萄牙等九支國家足球代表隊)穿上台灣製回收寶特瓶「大愛環保紗」織造的環保球衣,由於紡織原料來自於大愛感恩科技,不但登上國際運動舞台,更點亮了台灣的環保產業。大愛感恩科技成立至今亦回收3.5億餘隻寶特瓶,平均約8支寶特瓶,就可製成一件球衣。將寶特瓶纖維細緻化的技術,目前居領先地位的是台灣和日本,而大愛感恩科技現階段更有「慈悲科技」的產品開發,將環保大愛紗製成毛毯做為國際賑災與社會救助之用,將愛心送到全球,更可以透過回收再製,減碳愛地球。

圖說:法國費加洛報(Figaro)6月底刊登專文大力介紹台灣的環保回收寶特瓶球衣(圖片來源:轉載自 www.football.fanpiece.com)大愛感恩科技於世足期間也推出「黑白足球格腳踏墊」給會眾,比賽時選手們所踢的黑白相間的圓形足球變身成為扁形腳踏墊,溫暖防滑兩面設計,正面為環保刷毛面料,來自31支回收寶特瓶,溫暖舒適、觸感柔軟。背面止滑墊為土壤中可分解之PER環保材質,具無毒、無重金屬特性,通過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檢驗報告、「美規US EPA規範之鉛及重金屬檢測」與「歐洲REACH 環保檢驗」、「歐規ROHS環保認證報告」合格,多項國內外環保認證,更為友善環境背書。

大愛感恩科技稱之善機非商機,善機即是「善用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機會」,把握人間菩薩招生,帶動人人生活取代並實踐環保精神,因為相較於用原生石油聚合抽紗,使用回收寶特瓶再生織品,最高可減少77%的二氧化碳之排放量,以及84%的能源損耗。最重要的是,每支廢棄寶特瓶的背後,都有環保菩薩的付出與細心分類、撿拾,如此放下身段只為了環保護大地,這份精神是人類應當學習的善舉。大愛感恩科技期盼透過環保織品一同「轉」動世界各個角落,將環保理念推向國際,如同足球運動風靡世界般,帶動全球性的心靈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林慧萍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7/14,【人文講座】靜思人文 孫淑妙 師姊 五福臨門團隊

【對象】大愛感恩科技同仁
【講師】靜思
人文 孫淑妙 師姊
 五福臨門團隊
【時間】2014年7月14日(一) 8:30~10:00
【地點】
德式馬交誼廳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5號3樓)

20140714_10.jpg20140714_9.jp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