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4 七月 2014

2014,7/24,NGO台灣經驗國際記者團參訪

【對象】NGO台灣經驗國際記者團
【時間】2014年7月24日(四) 16:10-17: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NGO台灣經驗記者團 大愛人文真感動

 20140728_6.jpg20140728_7.jpg
Read more

天降甘霖心歡喜 迎接首座環保站


馬來西亞檳城州的大山腳社區,志工從1995年底開始,在當地推動環保,近20年來,從原本的一家工廠,慢慢向外推廣到各個住宅社區,最近志工更從政府單位買來的一塊土地,將建設成大山腳社區的首座環保教育站。

天空雖然下著雨,但馬來西亞大山腳慈濟志工,還是忙著搭設帳棚,等待了近二十年,這個社區終於覓得了適合的土地,將建設成首座環保教育站。

慈濟志工 伍林玟:「這個(地)本身也是政府的,原本的使用的地點,但是荒廢已久啦,那麼政府以比較價格便宜的方式,只能賣給社團來做,利益社會的工作的一個付出。」

雖然大山腳社區,最近才剛要建設第一個環保教育站,但其實當地志工,早從1995年底,就開始力行環保,從工廠到住家社區,每個地方都能是做回收的場地。

慈濟志工 陳文國:「我們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很小型那種就是,在一位師兄的一個倉庫,就是把他工廠剩下的一些紙皮,一些紙啊 這樣我們就這樣收集。」

環保志工 陳燕蓮:「我只是能做就做啦,能做就是福啊,要是你不能做,你躺著就慘了!」

祈福儀式當天,大山腳社區的志工,幾乎全體總動員,冒著雨,大家賣力除草,因為對他們而言,未來這個環保站,不僅要落實環保教育功能,更是廣邀社區菩薩的家。

慈濟志工 陳寶清:「希望我們快點,能夠把它(環保教育站)落成,有一個安定 固定的地方,讓我們來做這個,為大地付出的工作。」

慈濟志工 溫百成:「覺得很安慰 從此,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一個地點,能夠喚起更多人來參與,環保的那個工作。」

集合眾人之愛,才能找到環保教育站土地,未來也能容納更多環保志工同耕福田。

真善美志工 伍林玟 陳昶銘 羅凱倫 陳若馨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深圳環保會


We go to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t the end of the show, Shenzhen City Government invited Tzu Chi Founda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attend a seminar to discuss ways to promote recycling around the city. We will leave you with these images. 


節目最後帶大家到廣東,深圳市政府邀請慈濟和其他環保團體舉行座談會,希望能一起推動落實社區資源回收。 Read more

吉祥月不迷信 行善行孝發下好願


農曆七月將至,馬來西亞慈濟芙蓉聯絡處舉辦吉祥月祈福會。檳城大山腳的慈濟人文學校團隊,也到一所小學舉辦相關活動,由於佛教故事中,農曆七月也有孝親意義,因此慈濟志工引導孩子們感恩父母親,此外有許多學生更發願茹素,愛護生靈。

【馬來西亞 大山腳】

大家熱烈討論的「鬼節」,慈濟人稱為吉祥月。在佛教故事裡,也有農曆七月是孝親月的意義在其中。

慈濟的「人文學校團隊」,在百利鎮 明德正校小學,舉辦活動,鼓勵孩子們把握父母健在時,實行孝道。

吃素如同不殺生、也是回報父母恩,孩子們紛紛發願。

學生 謝宇萱:「我開始吃素是因為看了影片,殺生不好 因為我信因果,師公上人也叫我吃素,保護地球。」

學生:「我發願吃素,生生世世,一星期,一年。」

【馬來西亞 芙蓉】

以歡喜心立一個善願。

以虔誠心祝禱天下無災。慈濟芙蓉聯絡處的祈福會,也希望在場六十位民眾,能夠在祭祀時,以一念心香,替代燒紙錢,健康了自己的身體、也守護大地的清淨。

真善美志工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環保志工加快動作 物資分類回收


颱風來襲,中部地區儘管還沒有降下豪雨,但台中港已經有大批的漁船進躲避風雨,漁民趕緊把船隻固定,而慈濟的環保站也做好防颱措施,大里環保站的志工總動員,加快腳步把外面環保點的回收物收回來,趕緊做好分類,比較輕的回收物做好固定,周圍的水溝也都清理乾淨,避免淹水,提早做好防颱準備。

颱風要來了,志工陸續把環保點的物資收回來,大家總動員,把握時間,儘快把物資分類。

慈濟志工 楊碧慧:「趕快整理,有空的人趕緊來整理,把握時間。」

這也是防颱的工作之一,而一旁已經整理好的回收物品,也要一一裝袋,怕強風豪雨會灌進環保站裡頭,後方一整排的塑膠帆布也要拉下來

慈濟志工 林雪花:「如果颱風來 風雨就很大 會把帆布拉下來 不要讓雨水灌進來。」

這些已經洗好晾乾的塑膠袋因為很輕會亂飛,阻塞水溝,導致淹水,所以必須全部收好,堆放起來,再用塑膠帆布蓋好。

慈濟志工 余士良:「進來將所有園區裡的樹木做修剪, 再做固定水溝的部分,做一個簡單的清掃以免淤積。」

環保戰提早做好防颱準備,降低颱風帶來的災害。

而台中港,已經陸續有漁船停靠近來躲避風雨,安檢所人員也勸導釣客要多加小心,在風浪來襲之前能提早離開岸邊,確保自身的安全。

江麗君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賑災牽起善因緣 居民響應做環保


馬來西亞巴生加埔七隻半百萬花園(Taman Juta),繼今年四月份一場風災,慈濟巴生支會志工及時前往勘災與發放,加上後續的關懷,感動了當地許多居民,前來參與茶會活動,漸漸對慈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志工也在當地宣導環保,得到居民的熱烈響應,因此在七月份的環保日,在該處成立一個新環保點。

七月份的環保日,巴生加埔七隻半百萬花園(Taman Juta)的居民首次與慈濟志工一起做環保。

慈濟志工 葉晉成:「那時候他們是受風災的影響,慈濟有資助他們一點點的發放。」

三月的風災牽起了巴生慈濟志工與居民的緣,同時也促成新環保點的成立。

居民 與 慈濟志工:「這本來要賣的,(你給了我們 那你就沒有錢了), 不需要不需要捐給窮苦人。」

慈濟志工 葉晉成:「那個愛灑過後, 然後他們就覺得, 可以來做這一塊(環保), 後來(志工)看一看, (資源)收了這麼多, 就趕緊籌備這個環保點 。」

因妲菈妮的先生因為洗腎而無法工作。小房間裡的瓶瓶罐罐都是補貼家用的資源,但這天她毫不遲疑,一袋又一袋地送來環保點。

居民 因妲菈妮:「之前風災屋頂飛走,你們來援助還提供食物 。」

因妲菈妮的先生:「你們佛教徒有在幫人,我們也想要這麼做 。」

慈濟志工 與 居民:「這個另外(放), 不要和塑料混在一起。」

透過慈濟志工的宣導,姆妮瓦麗了解做環保刻不容緩,不但開始收集資源,同時也主動承擔這個環保點的負責人。

居民 姆妮瓦麗:「我看到我們犯了很多錯, 我們把塑料都丟掉, 有些還燒掉 造成很多煙, 我覺得(環保)也是在, 幫我們的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 。」

四個月前的他們,曾經因為風災無助地依偎在志工的懷抱中。如今他們卻用雙手來做環保,除了保護大地,也幫助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陳淑芬 李嘉儀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2014,7/24,澳洲昆士蘭駐台大使參訪

【對象】澳洲昆士蘭駐台大使
【時間】2014年7月24日(四) 14:0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昆士蘭大使樂學習 大愛闡述環保人文情

20140728_8.jpg20140728_9.jpg 
Read more

大愛感恩志推環保 樂當企業公民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與「2014天下企業公民獎」的評選,天下雜誌研究員陳慧珊(左2)在內湖低碳人文概念館專訪李鼎銘總經理(右2),並分享:「外界對於環保再生產品的認知有限,今日才知道再生產品的發展很廣,可取代原生產品,且典雅的造形不會讓人聯想到是垃圾。」 (攝影者:邱浩喆)大愛感恩繼2011年榮獲度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與2013年《經理人月刊》第三屆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今年受天下公民企業獎的評選肯定。天下雜誌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天下CSR企業公民獎」評選,企業公民的概念來自於『資本主義極盛之後,引發全球新的省思:企業不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引述自天下雜誌CSR網頁)。1990年代 證嚴法師鼓勵眾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推動臺灣在資源回收這塊領域邁入新的里程,然而回收的物品仍污染著地球,於是五位實業家為了讓回收的寶特瓶再利用,以及推廣環保教育與呵護地球的理念,於是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且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向陳慧珊研究員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環保理念,並且對環保再生織品的潔淨度與價值釋疑。(攝影者:邱浩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貼切描述環保織品傳遞的理念。織品原料(寶特瓶)購自全臺約5,637個慈濟環保站,環保菩薩懷著愛護地球的心,細心整理、分類、清潔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維持環保大愛紗的品質純淨。靜思語:『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每件環保織品的產出,有賴專業、有愛心、支持環保理念的合作夥伴的配合,每位參與者付出點點愛心,終匯成流域寬廣的大愛河流。『取之於斯,用之於斯。』感恩大家的護持,讓大愛感恩能穩健成長,並可將盈餘全部回饋慈濟基金會做慈善之用。選購環保織品是出於守護大地的一念心,大愛感恩將這一念心化為綿綿不斷的紗線,織成一張無國界的愛心網,願天下人都能平安、喜樂。

感謝天下雜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的天下公民企業獎的評選,讓更多人瞭解大愛感恩推廣環保織品的用心,以及『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概念。誠如陳慧珊研究員分享:「外界對於環保再生產品的認知有限,今日才知道再生產品的發展很廣,可取代原生產品,且典雅的造形不會讓人聯想到是垃圾。臺灣仍需要努力推動環保,因現代人習慣的便利生活對地球和環境造成不少的影響,很高興大愛感恩推廣惜福的觀念。」

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持續落實寶特瓶回收再生,將結合其他有專業與愛心的合作夥伴,致力研發其他回收物也能再製成品,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繼續朝「從搖籃到搖籃」的目標邁進,讓環保織品可再次回收再製,將減廢達到零廢。期許所有的努力可以保護地球,減少災難的發生,並為後代子孫留下更多的資源。

大愛感恩科技 周怡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大愛感恩志推環保 樂當企業公民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參與「2014天下企業公民獎」的評選,天下雜誌研究員陳慧珊(左2)在內湖低碳人文概念館專訪李鼎銘總經理(右2),並分享:「外界對於環保再生產品的認知有限,今日才知道再生產品的發展很廣,可取代原生產品,且典雅的造形不會讓人聯想到是垃圾。」 (攝影者:邱浩喆)大愛感恩繼2011年榮獲度第七屆《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類首獎與2013年《經理人月刊》第三屆台灣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獎,今年受天下公民企業獎的評選肯定。天下雜誌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天下CSR企業公民獎」評選,企業公民的概念來自於『資本主義極盛之後,引發全球新的省思:企業不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是社會的領導力量。』(引述自天下雜誌CSR網頁)。1990年代 證嚴法師鼓勵眾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推動臺灣在資源回收這塊領域邁入新的里程,然而回收的物品仍污染著地球,於是五位實業家為了讓回收的寶特瓶再利用,以及推廣環保教育與呵護地球的理念,於是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且為國內第一家環保公益企業。


圖說:李鼎銘總經理向陳慧珊研究員闡述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環保理念,並且對環保再生織品的潔淨度與價值釋疑。(攝影者:邱浩喆)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貼切描述環保織品傳遞的理念。織品原料(寶特瓶)購自全臺約5,637個慈濟環保站,環保菩薩懷著愛護地球的心,細心整理、分類、清潔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維持環保大愛紗的品質純淨。靜思語:『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每件環保織品的產出,有賴專業、有愛心、支持環保理念的合作夥伴的配合,每位參與者付出點點愛心,終匯成流域寬廣的大愛河流。『取之於斯,用之於斯。』感恩大家的護持,讓大愛感恩能穩健成長,並可將盈餘全部回饋慈濟基金會做慈善之用。選購環保織品是出於守護大地的一念心,大愛感恩將這一念心化為綿綿不斷的紗線,織成一張無國界的愛心網,願天下人都能平安、喜樂。

感謝天下雜誌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在今年的天下公民企業獎的評選,讓更多人瞭解大愛感恩推廣環保織品的用心,以及『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概念。誠如陳慧珊研究員分享:「外界對於環保再生產品的認知有限,今日才知道再生產品的發展很廣,可取代原生產品,且典雅的造形不會讓人聯想到是垃圾。臺灣仍需要努力推動環保,因現代人習慣的便利生活對地球和環境造成不少的影響,很高興大愛感恩推廣惜福的觀念。」

大愛感恩科技除了持續落實寶特瓶回收再生,將結合其他有專業與愛心的合作夥伴,致力研發其他回收物也能再製成品,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繼續朝「從搖籃到搖籃」的目標邁進,讓環保織品可再次回收再製,將減廢達到零廢。期許所有的努力可以保護地球,減少災難的發生,並為後代子孫留下更多的資源。

大愛感恩科技 周怡婷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