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4

週一, 09 六月 2014

6/5世界環境日!話劇演出倡環保


為慶祝世界環境日,湖南教育電視台舉辦活動,特地邀請長沙慈濟志工參加,除了上台演話劇,說明如何做分類,也展示回收再利用後所製成的成品,尤其是寶特瓶能變成柔軟的衣料,讓大家很驚艷。

地球生病了,人類可以做什麼?長沙慈濟志工用演的告訴大家。

慶祝世界環境日,湖南教育電視台舉辦活動,邀請志工來做示範,也展示寶特瓶回收後所做成的衣服和圍巾,許多人不敢相信會這麼柔軟。

民眾:「我覺得好新奇,怎麼可能會做出來這種東西。」

在會場外,也以海報說明環保的重要,鼓勵大家一起來加入。

湖南省環保宣教中心書記 譚青雲:「真善美這樣的心態,來善待環境,善待每一個人。」

長沙市雨花區環保局長 彭躍輝:「覺得你們做的這些工作非常有意義,特別你們做的垃圾分類這一塊。」

人人有共識,要對抗汙染,就從不亂丟垃圾開始。

真善美志工 湖南報導

Read more

校園布展揚美善 賑災環保愛足跡


慈濟的志工服務精神,長期下來、受到各界肯定,新北市中和區的漳和國中,邀請志工,在校園內做國際賑災的布展;而在板橋區的致理技術學院,更從2008年起,連續六年邀請志工走入校園、舉辦人文與環保相關的特展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在課堂之外,沉浸在人文的薰陶中。

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課程,邀請慈濟志工前來布展,國際賑災、環保、敬老、孝順,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題材。

致理技術學院教官 吳蕙茜:「年輕人大概都會比較隨意,就把自己吃的東西都丟掉,然後不太去分類,那我覺得這樣推廣,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所以大家可以動手把它(環保),融合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從2008年起,板橋區慈濟志工,連續六年,在致理技術學院,進行人文布展,今年一共有1600多位學生前來參觀,大家在學習課業之餘,也多了一分對社會的關懷。

致理技術學院學生 秦祐晨:「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回饋給社會,然後回饋給我們附近的社區,回饋給一些比較困苦的人,讓他們能夠就是跟我們一樣,一樣感覺到有幸福。」

致理技術學院學生 洪碧芝:「(社會上)很多人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關愛他們,然後去幫助他們,我們大家應該要有他們那分心,就是除了可以幫助別人之外,然後也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多采多姿。」

同樣也是讓更多學生,能近距離見苦知福的是,中和的漳和國中,校方特地邀請志工,將慈濟在國內外做慈善的海報,放在校園展出,希望品格教育從小扎根。

漳和國中校長 范筱蓉:「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生命教育的布展,讓孩子學習,知足,善解,感恩,包容的心,因為我覺得這是必須要從小,撒下善的種子,讓孩子們,出了這個校園才能夠,有機會有力量去愛人跟助人。」

漳和國中學生 洪毓瑋:「因為我們很幸福,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幫助別人,然後不要浪費食物,要多做回收,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慈濟志工走入校園,舉辦人文與環保相關的特展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在課堂之外,沉浸在人文的薰陶中。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志工誠意感人 廠商配合回收


為了環境永續,就算別人不要的垃圾,環保志工都能將它轉變成有用資源。新北市汐止區,工廠林立,塑膠廢棄物,自然不少,因為處理上麻煩,常被當成一般垃圾送到焚化爐。但,為了延續物命,經過慈濟志工宣導,汐止環保站回收觸角,開始延伸到附近工業區,每周三次,載回各式各類塑膠雜物,還有廠商,響應清淨在源頭,讓志工在後端處理,方便不少。

環保車,滿載而歸,上頭堆滿藍色塑膠物,全是附近工業區,廢棄的垃圾,對志工而言,卻是珍貴的寶。

因為廠商保持乾淨,載回來後,直接壓縮處理,立刻成了塑膠磚,不佔空間,回收更方便。

環保志工 游國勝:「一包(塑膠磚)大概十五到二十公斤,所以這邊大概有三百公斤的數量。」

慈濟志工 魏麗蘭:「唯獨塑膠袋他們還沒有普遍化篩選的工作,所以他們都把它們給我們,然後他們也會幫我們分塑膠袋區,我們去回收的時候,只需要帶塑膠袋(裝)。」

長年來,經過志工宣導,原本困擾廠商的廢棄物,來到了慈濟環保站,搖身一變,成為可回收的有用資源。因為種類多,環保志工,還要分組進行。

環保志工 何春子:「有字的部分放一邊,透明的又是另外放。」

環保志工 洪邱色:「把有標籤的剪掉,這白色透明的能賣好價錢。」

慈濟志工 魏麗蘭:「分類要分PE、PP、PET,這方面都要由五六年級、四年級生來挑選 ,一個月(回收)平均都有五千公斤以上。」

為了環境,再髒再臭,分類上再麻煩,志工也都耐心拿著剪刀,細心剪下可回收的部份,一念心,只為了延續地球資源。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印出立體物件 新科技引人驚歎


您聽過3D列印嗎?不像傳統列印是用油墨做平面的列印,3D列印是一層一層逐層的印出立體的物件,而且材料越來越多元,不只是塑膠,連金屬和食物都可以印,本周大愛探索周報的主題就是3D列印,帶您一探新科技的新奇與創新能量。

傳統的列印模式已經徹底改變了。看看這印表機的噴頭,可以噴出粉末狀的金屬或塑料,再一層層的逐層列印,很快就能印出立體的物件,這就是3D列印。

大愛記者 陳彥珊:「時下最流行的3D列印,可以打造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Q版公仔,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它能發揮的應用與價值,還不只如此。」

因為3D列印技術已經能印出可以住的房子了,解決人類在災難和戰爭時衍生住的問題。3D列印造福的還有病患,從義肢到人工關節都能印,要支付的價格也比傳統來得便宜。

3D列印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製造模式,被稱作是人類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想更了解3D列印的創新與應用嗎?請鎖定本周五大愛探索周報「3D列印大未來」。(

Read more

節能減碳「心」生活 綠色環保「馨」典範

圖說:研發部門協理洪碩廷師兄(左前一),向大安區培訓團隊與學員分享,成立實驗中心的目標與期許。(攝影:呂怡德)延續上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前往北區培訓慈誠合心精進日分享的因緣及板橋後埔區培訓師兄姊的來訪,這一次大安區的培訓團隊,為了能讓今年社區培訓慈誠的師兄們,能更進一步的瞭解環保再生製品的應用與產品人文教育的理念,藉以圓滿上回分享時因為現場人數眾多,無法針對個人疑問進行現場互動的不足,遂安排了這一次宛如組隊聚會一般溫馨的環保實作與參訪活動。

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研發部門洪博分享時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投資成立研發中心有三項主要的目標與期許:一是提昇寶特瓶製程的良率,藉此同步提昇更高品質的環保再生產品;再者是協助慈濟全省各地的環保站回收的各項資源 進行調查與評估及分析,現今城市礦產 (廢棄回收的垃圾) 再生應用的可能性;三是協助慈濟志業體的研發需求,藉由環保製品的置換與綠化生活的推廣,進行交流與提昇。參訪的師兄們,對於一件看似簡單的環保織品,背後確有如此用心的投入及人文的意涵,紛紛表示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圖說:大安區慈誠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攝影: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向二十餘位培訓/陪伴的慈誠師兄們簡報分享企業的核心價值,更用影片深入淺出的讓師兄們了解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以及如何藉由大愛平台,整合環保菩薩愛心與五十多家合作夥伴法喜付出; 對於產品的「價格」與「價值」之間關鍵的差異,希望更多人投入環保志業。有位培訓師兄同時也是導遊的他感動表示: 這麼多的內涵與感人的背景,實在非常值得發展成國內外環保教育的示範行程,可以讓更多的觀光客了解台灣的真善美,因為各項產品都富涵大愛真實而動人的故事。 鼎銘師兄更對環保推廣常見問題進行互動: 涵蓋整體回收系統、資金運用、原料收購、價格與價值的連結、研發實驗室的未來展望等等進行交流。更讓家人們暸解「 靜思法脈勤行道 」的靜思心靈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慈濟宗門人間路」的生活環保, 鼎銘師兄分享: 我們是藉由產品傳達全球慈濟人對大地的愛與環保人文,並實際地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把握難得近距離的接觸,於溫馨座談Q & A的時間裡,設計部總監 洪若岑師姊也有感而發的分享回應學員,藉由環保再生製品藉物傳法,雖然是一件難行而行的理想與推動,但是最令人感動的事就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在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品牌背後的意義,竟是以「淨化人心、愛護大地、膚慰眾生」的理念為出發點,因為感動、進而行動,竟然從合作廠商變成愛心會員/榮董並教育他們的員工要用心的投入來製作產品,因為它不僅環保再生、節能減碳,產品的未來更會踏遍世界各地援救苦難。就是這一份品牌的深層意義,透過「藉物傳法、啟發良能、愛心接力、菩薩招生」,進而匯聚清流、點滴成海,共同來推動慈濟的環保志業,帶動節能減碳「心」生活、綠色環保「馨」典範的品牌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節能減碳「心」生活 綠色環保「馨」典範

圖說:研發部門協理洪碩廷師兄(左前一),向大安區培訓團隊與學員分享,成立實驗中心的目標與期許。(攝影:呂怡德)延續上次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前往北區培訓慈誠合心精進日分享的因緣及板橋後埔區培訓師兄姊的來訪,這一次大安區的培訓團隊,為了能讓今年社區培訓慈誠的師兄們,能更進一步的瞭解環保再生製品的應用與產品人文教育的理念,藉以圓滿上回分享時因為現場人數眾多,無法針對個人疑問進行現場互動的不足,遂安排了這一次宛如組隊聚會一般溫馨的環保實作與參訪活動。

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研發部門洪博分享時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投資成立研發中心有三項主要的目標與期許:一是提昇寶特瓶製程的良率,藉此同步提昇更高品質的環保再生產品;再者是協助慈濟全省各地的環保站回收的各項資源 進行調查與評估及分析,現今城市礦產 (廢棄回收的垃圾) 再生應用的可能性;三是協助慈濟志業體的研發需求,藉由環保製品的置換與綠化生活的推廣,進行交流與提昇。參訪的師兄們,對於一件看似簡單的環保織品,背後確有如此用心的投入及人文的意涵,紛紛表示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圖說:大安區慈誠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攝影:呂怡德)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向二十餘位培訓/陪伴的慈誠師兄們簡報分享企業的核心價值,更用影片深入淺出的讓師兄們了解環保人文、愛心接力與完全回饋,以及如何藉由大愛平台,整合環保菩薩愛心與五十多家合作夥伴法喜付出; 對於產品的「價格」與「價值」之間關鍵的差異,希望更多人投入環保志業。有位培訓師兄同時也是導遊的他感動表示: 這麼多的內涵與感人的背景,實在非常值得發展成國內外環保教育的示範行程,可以讓更多的觀光客了解台灣的真善美,因為各項產品都富涵大愛真實而動人的故事。 鼎銘師兄更對環保推廣常見問題進行互動: 涵蓋整體回收系統、資金運用、原料收購、價格與價值的連結、研發實驗室的未來展望等等進行交流。更讓家人們暸解「 靜思法脈勤行道 」的靜思心靈環保,與大愛感恩科技「慈濟宗門人間路」的生活環保, 鼎銘師兄分享: 我們是藉由產品傳達全球慈濟人對大地的愛與環保人文,並實際地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把握難得近距離的接觸,於溫馨座談Q & A的時間裡,設計部總監 洪若岑師姊也有感而發的分享回應學員,藉由環保再生製品藉物傳法,雖然是一件難行而行的理想與推動,但是最令人感動的事就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在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品牌背後的意義,竟是以「淨化人心、愛護大地、膚慰眾生」的理念為出發點,因為感動、進而行動,竟然從合作廠商變成愛心會員/榮董並教育他們的員工要用心的投入來製作產品,因為它不僅環保再生、節能減碳,產品的未來更會踏遍世界各地援救苦難。就是這一份品牌的深層意義,透過「藉物傳法、啟發良能、愛心接力、菩薩招生」,進而匯聚清流、點滴成海,共同來推動慈濟的環保志業,帶動節能減碳「心」生活、綠色環保「馨」典範的品牌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週六, 07 六月 2014

廣行環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延物命

圖說: 志工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串場走秀,展示產品的實用性。[攝影者:余俊傑]1990年,證嚴上人看到一條垃圾飛揚的街道,心生不忍,於演講中看到民眾歡喜熱烈地鼓掌,應機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帶動了慈濟人開展了環保志業;時至今日,近有二十萬的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

今天〈5/25〉在新北市慈濟新泰聯絡處進行「新泰區社區志工研習」,主題是「廣行環保」,共三百三十三位學員參加,由《草地菩薩》音樂及手語開啟了課程。《人間菩提》影片中,上人勉眾,不僅要做好大地環保,更要藉環保練心,護持心靈環保,改正不好的習氣。

◎大愛造慧 感恩傳慧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鼎銘,說明公司成立的宗旨及期許。[攝影者:余俊傑] 「聽到上人說:『來不及了』,我們要趕得上。」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言淺意深,他不時拉高音量表示,我們要追隨上人,須體悟「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發揮一枝草、一點露;化小愛為大愛」的精神。而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宗旨即源於此,秉此精神,以大愛造慧,以感恩傳慧,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應用科技創造新價值,延續物命。

經由環保菩薩回收的寶特瓶,有靜思法脈的加持,製作成衣服,命名「法喜服」,好穿又深具意義。李鼎銘特別提醒:「回收好、不用更好,要清淨在源頭。」現場還有志工串場走秀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很有專業架勢地一一展示產品的實用性,同時有貓、狗造型的娃娃陪襯,增添活潑的氣氛。

圖說: 新北市慈濟新泰區社區志工研習課,共有三百三十三位學員參與。[攝影者:余俊傑]◎付出是福 善解是慧

志工王來香有「臺灣阿信」的稱號,出身於屏東貧窮家庭的她,自幼需幫忙家務、照顧弟妹。國小畢業即投入職場,堅強的意志讓老闆願意加薪留人;婚後雖曾與婆婆不和,然而她珍惜好的緣分,化惡緣為善緣,並努力教養孩子成人。

「孩子要用鼓勵,教育要有智慧。」王來香勉勵大家要常喝上人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有錯誤或發脾氣是自己障礙到自己,要時時懺悔,並常保感恩的心。她語重心長表示,福是用做的,而不是求的;付出是福,善解是慧;並祝福學員們「福慧雙修」。

◎環保志工 積善慶有餘

學員葉惠宜每天下午跟著父母做環保,她認為做環保可以回饋地球,不但沒浪費時間,而且讓環境變好;平時行善,懷有慈悲心,甚至可以大事化小。

劉曉萍的孩子比較大了,可利用的時間較多,她希望投入慈濟做志工。劉曉萍表示,要建立後代良好的觀念,以身作則與小孩共同分擔家事,讓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洪富珠在慈濟的讀書會上學習導讀《無量義經》,她在上人《法譬如水》的智慧中,慢慢改善過去脾氣不好的習氣;另外,一個星期參加二次薰法香,深覺聞佛法轉念的好處,她並鼓勵大家一起參與讀書會和薰法香。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草地菩薩》的音樂再度響起,大家收拾起行囊,感恩地向志工隊輔們揮手道別。經過今天環保觀念的洗禮,相信能匯聚每個人的力量,以「清淨在源頭」為進階起點,共同建構一個清淨的地球。

2014/05/25| ◎杜中偉、楊世嘉/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內文轉載自慈濟社區網: 廣行環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延物命

Read more

廣行環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延物命

圖說: 志工穿著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產品串場走秀,展示產品的實用性。[攝影者:余俊傑]1990年,證嚴上人看到一條垃圾飛揚的街道,心生不忍,於演講中看到民眾歡喜熱烈地鼓掌,應機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帶動了慈濟人開展了環保志業;時至今日,近有二十萬的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

今天〈5/25〉在新北市慈濟新泰聯絡處進行「新泰區社區志工研習」,主題是「廣行環保」,共三百三十三位學員參加,由《草地菩薩》音樂及手語開啟了課程。《人間菩提》影片中,上人勉眾,不僅要做好大地環保,更要藉環保練心,護持心靈環保,改正不好的習氣。

◎大愛造慧 感恩傳慧


圖說: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鼎銘,說明公司成立的宗旨及期許。[攝影者:余俊傑] 「聽到上人說:『來不及了』,我們要趕得上。」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言淺意深,他不時拉高音量表示,我們要追隨上人,須體悟「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發揮一枝草、一點露;化小愛為大愛」的精神。而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的宗旨即源於此,秉此精神,以大愛造慧,以感恩傳慧,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應用科技創造新價值,延續物命。

經由環保菩薩回收的寶特瓶,有靜思法脈的加持,製作成衣服,命名「法喜服」,好穿又深具意義。李鼎銘特別提醒:「回收好、不用更好,要清淨在源頭。」現場還有志工串場走秀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很有專業架勢地一一展示產品的實用性,同時有貓、狗造型的娃娃陪襯,增添活潑的氣氛。

圖說: 新北市慈濟新泰區社區志工研習課,共有三百三十三位學員參與。[攝影者:余俊傑]◎付出是福 善解是慧

志工王來香有「臺灣阿信」的稱號,出身於屏東貧窮家庭的她,自幼需幫忙家務、照顧弟妹。國小畢業即投入職場,堅強的意志讓老闆願意加薪留人;婚後雖曾與婆婆不和,然而她珍惜好的緣分,化惡緣為善緣,並努力教養孩子成人。

「孩子要用鼓勵,教育要有智慧。」王來香勉勵大家要常喝上人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有錯誤或發脾氣是自己障礙到自己,要時時懺悔,並常保感恩的心。她語重心長表示,福是用做的,而不是求的;付出是福,善解是慧;並祝福學員們「福慧雙修」。

◎環保志工 積善慶有餘

學員葉惠宜每天下午跟著父母做環保,她認為做環保可以回饋地球,不但沒浪費時間,而且讓環境變好;平時行善,懷有慈悲心,甚至可以大事化小。

劉曉萍的孩子比較大了,可利用的時間較多,她希望投入慈濟做志工。劉曉萍表示,要建立後代良好的觀念,以身作則與小孩共同分擔家事,讓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洪富珠在慈濟的讀書會上學習導讀《無量義經》,她在上人《法譬如水》的智慧中,慢慢改善過去脾氣不好的習氣;另外,一個星期參加二次薰法香,深覺聞佛法轉念的好處,她並鼓勵大家一起參與讀書會和薰法香。

「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草地菩薩》的音樂再度響起,大家收拾起行囊,感恩地向志工隊輔們揮手道別。經過今天環保觀念的洗禮,相信能匯聚每個人的力量,以「清淨在源頭」為進階起點,共同建構一個清淨的地球。

2014/05/25| ◎杜中偉、楊世嘉/新北市新莊區報導

內文轉載自慈濟社區網: 廣行環保護大地 大愛感恩延物命

Read more

2014,6/7,大安一培訓慈誠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及座談

【對象】大安一培訓慈誠
【時間】2014年6月7日(六) 13:30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節能減碳「心」生活 綠色環保「馨」典範

20140616_10.jpg20140616_12.jpg

Read more

週五, 06 六月 2014

國際社會企業研討會 大愛環保公益企業

圖說:5月28日的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中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使命」為題,和與會國內外來賓分享了大愛感恩科技如何以繼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實現了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公司核心價值。(攝影者:輔仁大學提供)「社會企業」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在各個國家中也早有許多具創新、創意思維的社會企業家投入不同領域,包含教育、農業、弱勢就業、綠色環保……等,漸漸形成一股新的企業力量,以商業的模式去解決社會中被忽視的問題。大愛感恩科技在國內公益型社會企業中有著很好的名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在103年舉辦的推動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中,特別邀請大愛感恩科技前往分享如何在完全回饋的情況下來推動綠色環保。

今年,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發起「推動社會企業」的年度計劃,由輔仁大學承辦規劃10場的社會企業國際研討會,邀請到國內、外優秀且成功的社會企業家及組織,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印度、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等地區,分享其在各領域的實務經驗及案例。議題包含:身心健康照護、青年創業培育、弱勢就業、教育文化、老人醫療照護、綠色環保產業……等。期望透過國際交流與跨界對談,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增進台灣的社會企業多元面向的發展;同時,也使雲嘉南地區的社會企業能夠成長茁壯,將理念、夢想永續流傳,擴大其在社會的正向影響力。

大愛感恩科技洪碩廷博士在103年5月28日的研討會中以「大愛感恩科技的綠色使命」為題,和與會國內外來賓分享了大愛感恩科技如何以繼物命、造福慧的環保理念,實現了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的公司核心價值。獲得與會來賓高度的肯定,也和同時受邀來台的講者美國Partners Worldwide的Jacqueline Klamer及總裁 Doug Seebeck交流公益活動經驗並建立起友好的聯繫關係。

大愛感恩科技 洪碩廷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