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14

週日, 15 六月 2014

環保站化身診間 守護健康獻良能


慈濟志工和人醫會成員,到高雄必信環保教育站,為環保志工義診!這是環保站成立以來,第一次的義診,許多環保志工懷抱著感恩的心情來參加!

高雄必信環保教育站首次的義診,醫護人員耐心為每位到場的人問診,填資料!

他是眼科醫師,溫國宏,參加義診,和印象中的某年團圓飯,有關聯!

眼科醫師 溫國宏:「我們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們家小朋友比較多,我家小孩比較多,我是第七個,一桌坐滿滿,我爸爸輪流問我們,一些感想,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當醫師,服務眾人,溫國宏用難得的假日,參與義診!而這場醫護人員百忙中抽空參與的服務,對社區環保志工來說,意義也很不同!

慈濟志工 呂錦雲:「每天有在環保站,就把這訊息讓環保志工了解,他們有需要就來,我們的會眾和鄰居,有些是打電話,有些是當面去邀請他們。」

環保志工 郭美雲:「這邊在做檢查比較詳細,比較多樣和詳細。」

環保志工們對於醫護人員在環保站舉辦的首次義診,相當感動!

過去這裡一片荒廢,透過慈濟志工的同心協力,打造出環保教育站,平時做環保的場域,在這天變成守護志工健康的園地,彼此付出所長,也讓彼此感動滿滿。

真善美志工 胡青青 林正成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退而不休做環保 心地風景無限好


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五百零五位學員齊聚在台中靜思堂,聆聽志工上課和分享,其中一位來自上海的葉惠芬,國小老師退休後,原本規劃退休後的生活是到處遊山玩水,但卻因為看到環保志工的付出,深受感動,加入慈濟,下半輩子的人生重新開始,這次能夠有機會來台灣參加研習會,讓她學習到更多,非常感恩!

來自中國大陸的葉惠芬,原本退休後的生活,就是玩遍世界各地,還有買很多漂亮的衣服,但自從接觸慈濟之後,不一樣了。

大陸慈濟志工 葉惠芬:「一看好多人都是在那裡做環保, 我看每個人的臉滿開心的,我說這一群人,跟我們平常看到的不一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因為女婿的因緣,認識慈濟,看到環保志工做環保充滿法喜,她體悟人生要懂得付出。

大陸慈濟志工 葉惠芬:「但我孩子說媽媽你加入慈濟,你改變好多,愛心多了,然後他們有時候給他們燒飯,我以前不願意,但是我現在很樂意, 他們就說媽媽我們吃出了你的愛。」

一旁的志工林咸尹,20多年前就到上海經商,和葉惠芬同樣是上海長寧區的志工,儘管工作忙碌,卻珍惜做慈濟的每一秒鐘

大陸慈濟志工 林咸尹:「 不管是我很忙還是怎樣,哪怕讀書會剩一個小時的時間,我都會趕過去,因為我要珍惜遇上人的緣 。」

這次有機會到台灣參加研習會,心裡非常感恩,透過課程和志工的分享,期許自己能更精進。

江麗君 郭繼宗 台中報導

Read more

2014,6/15,新竹區見習志工半日精進分享

【對象】新竹區見習志工
【時間】2014年6月15日(日) 13:50 - 15:00
【地點】新竹靜思堂

20140624_8.jpg 
Read more

週六, 14 六月 2014

善念啟發立刻行動 落實環保信念


正值學校假期,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幼兒園安親班老師推動一項特別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學習保護環境,不要隨意丟垃圾,當一個保護地球的環境魔法師。(6/3)

老師 與 學生:「進去,站在那邊,進去、進去,全部的人進去,啊,骯髒的倉庫。」

原本以為可以出外玩沙的安親班孩子們,沒想到,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堆滿垃圾的倉庫裡。

老師 與 學生:「我們站在這裡一個小時好嗎,不好,為什麼不好,很臭,很不爽,為什麼不爽,因為沒有風扇,太骯髒。」

十五分鍾後,老師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完全相反的環境,還有茶水享用。

老師 與 學生「很好喝,很香的,怎樣感覺這裡舒服嗎,舒服,這裡有風扇,這裡不臭,又乾淨,又有好喝的茶。」

慈濟安親班老師 蔡賽梅:「現在的社會人類的生活很好,無形中製造了很多的垃圾,這次活動呢,老師就從家裡,帶來了一些蔬菜果皮,來營造一個汙染的環境,讓孩子去體會。」

真實體驗,親身感受差異,孩子也有了想法。

慈濟安親班小朋友 黃允沛:「(這些垃圾從哪裡來的),從人的家裡來,(以後的家要怎樣做),我們不要丟很多水果的皮,可以去堆肥。」

再次回到倉庫,孩子們雖然害怕,也鼓起勇氣,展開清理和分類,當知道要從自己做起,環境的美好才能延續。

胡慧芬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極端氣候天災頻傳 思維因應之道


每年五月到六月這個時候的梅雨季,都讓農民膽顫心驚,上周連續幾場大雨不僅許多地方出現淹水災情,中南部的蔬果產區,也造成了嚴重水傷,全台超過兩千萬的農業損失,讓農民的辛苦付之闕如,本周大愛探索周報的主題農殤,帶您看這次的農損情形,以及在極端降雨的現況下,我們該如何面對。

五月,梅雨鋒面陸續叩關,瓜果價格慘跌,雨水打在瓜上,痛在農民心上。

瓜農 趙清助:「正常這些根要怎樣,要在泥土裡面包著,包覆著啊,正常這樣子才對,但是因為你下雨,,讓它這些根部都跑出來見人,那太陽一曬,它就爛掉。」

採好的甜瓜,依品質分級包裝,捏起來軟趴趴的還有甜度不足十二度的,通通進不了果菜市場的大門,雖然有政府的農損救助金,對農民生計上的幫助卻很有限,可是農作保險也始終在台灣推動不了。

政大風管系教授 張士傑:「農人對他的農作物比一般人更清楚,如果他願意配合的話,如果他願提供風險控管,讓他自己能重視這個風險,而不要每次都靠外面的人來幫助他,我們也不宜拿納稅人的錢來補助特定產業。」

傳統農業靠天吃飯,收成率總是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而改變,本周大愛探索周報農殤,帶您看極端天候下,我們的農業該如何面對。

Read more

志在付出! 二十餘年清淨大地


住在新北市蘆洲區的環保志工曹阿華,今年60歲,投入環保,已經20多年,回想當初,受到太太鼓勵接觸慈濟,曹阿華,雖然沒有接受培訓授證,但做環保可是不落人後,每周固定三天的環保日,曹阿華都會利用閒暇時間,跟著志工四處做回收。夫妻倆還開一間素食店,不僅在店內貼上靜思語,放幾本慈濟月刊,長久下來,也邀約不少民眾,加入慈濟會員。

環保志工 曹阿華:「一天沒有來就怪怪的,自己喜歡做就對了。在(環保站)裡面都做固定的,固定的做分類,還是做什麼,都是一樣的,出來外面透透空氣比較好,只有過年休息一個星期而已,都沒有約束啦,自己做自己的,比較快樂 。一開始就是在陳金海師兄他以前的住家,我們家的樓下,一開始也是環保,都是很多人在做,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差不多七八十個(志工),將近一百個(志工),我們兩個都配合得很好,有人打電話給他,他下午就出來了,(合作)就是20幾年了,他比較有在記這些日子,我都沒有記。自己分配(工作)啊,裡面也是他疊(紙箱),我分類,都不用說你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自己會做就對了。一個星期兩趟,星期五比較多,以前一個星期收差不多一卡車,現在半卡車而已。」

慈濟志工 林秀春:「那時候我想說,師兄下班回來也是閒閒沒事做,總是說他看我這樣做,我說那你一起來做回收啊,82還是83年就開始,我師兄是持續做到現在,都沒有間斷過,緣分就這樣子跟慈濟拉起來了。」

環保志工 曹阿華:「(顧客)看到我們寫的那幾句話(靜思語),他說你們在收會(功德)款嗎?我們說有啊,我太太就是委員啊,可以跟他講說,歡迎加入(慈濟),一個月五百還是一百,都可以啊!」

慈濟志工 林秀春:「有聽到上人的一些法,總是不忍眾生的苦,想說我們能得人身,也是我們一種福報。」

環保志工 曹阿華:「閒著也是閒著,有空就去做啊,做就對了。」

採訪撰稿:呂思萱
攝影剪輯:徐英豪

Read more

環保敦親睦鄰 齊心守護大地

圖說:由來自台灣的「大愛感恩科技」和廈門當地企業所合辦的「再生科技環保展」,吸引大批民眾冒雨參加,啟發對地球的善心,無論一千人、一萬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環保尖兵。(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是江蘇昆山的社區大樓主任,在推動環保後的感想。最近,大樓管理單位就邀請「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環保志工來到社區大樓,把一樓大廳做為住戶體驗回收分類的環保點,熱鬧情況,帶您來看。(昆山6/5、廈門5/29)

【江蘇 昆山】

社區大廈一樓入口處,打破往常安靜,轉變成匯聚清流的小小環保站。

環保志工將「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運作模式,搬進一般民眾生活圈,無非要拉近他們與環保的距離。但萬事起頭難,挑戰接踵而來。

圖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環保志工將「昆山環境教育基地」的運作模式,搬進一般民眾生活圈,把一樓大廳做為住戶體驗回收分類的環保點。(攝影者:轉載自大愛電視)大樓社區主任 陳亞琴:「剛開始推動的時候,是滿困難的,因為居民不知曉(回收分類),那麼還好就是說,我們社區居住的台商比較多,他們這種(環保)意識理念,確實在我們社區起到一定的示範。」

只要發揮巧思、學會方法,還能把廚餘、果皮變成環保酵素,在場婆婆媽媽,驚嘆不已。

大樓住戶 王秀榮:「(如果沒做這個之前,都是怎麼做?)(寶特瓶)都丟掉啊。(現在呢?)現在都當成寶了。」

【福建 廈門】

珍惜資源、愛惜大地,臨海廈門,她的美麗,除了夜晚燈火,還有精彩走秀。

由來自台灣的「大愛感恩科技」和廈門當地企業所合辦的「再生科技環保展」,吸引大批民眾冒雨參加。

TDK集團副主席 王維娜:「我們TDK(電子企業)在廈門,單單在廈門據點有一萬多個人,那我就想這次的一個環保活動,能有一千個人參加的話,這無非就是啟發一千個人的善心。」

啟發對地球的善心,無論一千人、一萬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環保尖兵。

真善美志工 張文黛 童茹棠 華恆森 綜合報導

連結:內文轉載自大愛電視   海外慈濟   社區環保敦親睦鄰 齊心守護大地  
http://www.daai.tv/daai-web/news/content.php?id=46907

Read more

週五, 13 六月 2014

四合一研習會 幕後志工全力以赴


台中靜思堂明天(13號)將舉行第二梯次的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響應環保無紙化,全部隊輔一律使用電子書,負責資訊組的工作人員,連日來忙著準備資料,也隨時更新電子書內容,這兩星期,慈濟志工廖富琴時常忙到深夜,她全副心神投注慈濟,暫時忘卻喪夫之痛。

夜深了,承擔資訊組,負責更新電子書的工作人員,還是忙不停。慈濟志工廖富琴,光是準備資料,已經忙了兩個多星期。

慈濟志工 廖富琴:「我能做的還是會學,不過有很多技術方面,是透過這次的營隊,真的是磨練我。」

技術、編輯能力更上一層樓,重要的是,心靈層次提升,投入當下忘卻悲傷,廖富琴的先生,三月因肺腺癌往生,前陣子二十五歲的兒子,也檢查出罹患肺腺癌 。

慈濟志工 廖富琴:「這段時間我都是在整理我自己的心情,然後一方面在工作當中尋求自己心情的平靜。」

無所求全心付出,所有幕後團隊都是榜樣,用心、精進,讓活動更圓滿,連志工到機場接機,手上的不是常見的大海報,而是一本一本的電子書。

大陸慈濟志工 邊靜:「以前的話是有海報或紙張,用了電子書,不只是環保,而且可以有更多的樣式出來。」

慈濟志工 陳賢湧:「響應上人無紙化的方式,我們用電子書來呈現,來歡迎我們海外家人回家。」

徹底落實環保,期許營隊每個環節,盡善盡美。

真善美志工 林淑懷 李承泰 台中報導

Read more

環保理念邀善緣 美麗境界同創造


與地球共生共榮,各地慈濟志工都在努力推動環保,在江蘇昆山,當地台協婦聯會舉辦女性公益嘉年華,慈濟受邀參加,志工除了宣導環保理念,也透過酵素的現場製作,希望帶動更多昆山當地民眾,加入愛謢地球的行列。(6/6)

推動兩岸公益交流,江蘇昆山市台協婦聯會舉辦女性公益嘉年華活動,今年邀請慈濟基金會參加,志工特地以手語歌與民眾結緣。

昆山市台協婦聯會副主席 吳錦芳:「手語歌,我覺得這個形式非常好,傳遞給大家一種理念,就是無論你是怎樣的人,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人都是公平的,讓這個地球,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你的那分愛。」

志工的手語表演,帶動現場氣氛,大人小孩都被歌詞感動,這位廖欣欣甚至還當場簽下招募志工的表格。

民眾 廖欣欣:「現場的氣氛,給了我這樣的感動,我想就是應該慈濟,現在所做的事情,包括我了解到的慈濟,也給了我這樣的感動,想讓我加入到這樣的團隊當中來。」

慈濟志工 黃瑞蘭:「我想有很多昆山的市民,大概不太認識慈濟慈善基金會,到底在做什麼,我們就很樂意來這邊,讓更多的昆山居民,可以多了解慈濟,然後進而因為了解而參加慈濟,投入我們志工的行列。」

宣導環保,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昆山志工這次也有備而來,在現場親自示範環保酵素的製作,不少民眾看了之後,都躍躍欲試。

民眾 高沁瑤:「以前只知道,(酵素)喝了以後,對身體比較好,結果沒想到,還可以做一些清潔上面的事,(回去)會試一下,因為正好現在夏天了,西瓜皮滿多的,剛剛那個老師教的,也是用西瓜皮,南瓜皮之類做的,正好有材料在身邊。」

在昆山這個工業城市裡,志工努力推動環保,期待眾人合心的這股力量,能讓地球的未來更永續生存。

真善美志工 周豔玲 童茹棠 江蘇報導

Read more

暗夜惡火毀房舍 一男童命喪火窟


加拿大時間六月八號凌晨三點,在布蘭普頓,發生大火,有十八戶房屋全毀,一名小男孩死亡,目前還有一百多人無家可歸,密西沙加慈濟志工看到新聞,知道避難所缺毛毯,立刻開車,載著毛毯,把溫暖送來。 


火災是發生在清晨三點,當地媒體,形容火勢延燒快速,一整排房舍,全都付之一炬,一名十歲小男孩,葬身火窟,緊急撤離三百多人,目前還有一百多人無家可歸 。 

鄰近事故現場的密西沙加慈濟志工,透過新聞,知道避難所,欠缺毛毯,立刻載著毛毯,冒雨開車前往避難所,在門口與市長巧遇 。 

布蘭普頓市長 蘇珊 與 慈濟志工:「 謝謝你們, 你們看到電視新聞就來,謝謝。」 

市長感謝志工主動送溫暖來,尤其受災的民眾,大多為低收入戶,今年年初還發生小男童遭槍擊事件,社區再次陷入悲痛氛圍,更需要志工關懷陪伴 

真善美志工 加拿大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