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9 六月 2014
知足最大富 感恩最大貴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志工鄭季欽,二年前中風失業,一個人睡在墓地,慈濟志工邀他到環保站做環保,協助他租屋,現在雖然還是無法工作,只能靠補助金過生活,他依然從補助金撥一小部分捐款助人,讓自己的心靈富有。鄭季欽說,就算以後有工作,還是會歡喜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
環保志工,鄭季欽:「睡在墓仔埔的時候。有一位郭師兄開車來,說有工作問我要不要做,沒有錢的,我說好啊。」
慈濟志工郭中興:「載去環保站一個月後,我感覺他長期住在這裡(墓仔埔),也不是辦法,我就把他提報給我們(台南)分會,給他補助先讓他安身。」
環保志工鄭季欽:「我來這裡做,我做多少算多少,做一做那個(錢)可以去,幫助別人,我一分心這樣。」
環保志工鄭季欽:「我在農曆28日,來靜思堂這裡,因為我來這裡,來這裡的時候上人都有開示。」
環保志工鄭季欽:「我差不多十一點多的時候,再來就發放,發放領到補助款的時候,我就交一百元給郭師兄,他會拿那一百元去幫助人,我受別人的幫助的時候,我也是要幫助別人這樣子啊,以前整天有時就坐在那裡,坐在那裡(墓仔埔)過一天,不然,有時就出去外面逛一逛,逛一圈這樣過一天,我遇到慈濟,
來這裡(環保站)的時候,人比較充實啊。」
比較充實,什麼事情都有辦法做這樣,比較想得開,比較想得開,(生活)慢慢地過,我的想法是,你有錢就是這樣生活,慢慢地過就好了,你如果不高興也是這樣過,有高興也是這樣過,這些就好,師姊袋子給你們,
環保志工鄭季欽:「你如果放棄你自己,別人也會放棄你,我還年輕,我要讓(身體)趕快好起來,恢復起來自己去找工作,我有工作的時候,休假的時候,環保站我會去做這樣,我答應人家的事一定會做到,高師姊跟我說的時候,我說好,好我就每天來洗(地板),如果我不能來的時候,我就打電話跟她講,我感覺知足最大富,感恩最大貴。」 Read more
6/5世界環境日!話劇演出倡環保
- Article Details
為慶祝世界環境日,湖南教育電視台舉辦活動,特地邀請長沙慈濟志工參加,除了上台演話劇,說明如何做分類,也展示回收再利用後所製成的成品,尤其是寶特瓶能變成柔軟的衣料,讓大家很驚艷。
地球生病了,人類可以做什麼?長沙慈濟志工用演的告訴大家。
慶祝世界環境日,湖南教育電視台舉辦活動,邀請志工來做示範,也展示寶特瓶回收後所做成的衣服和圍巾,許多人不敢相信會這麼柔軟。
民眾:「我覺得好新奇,怎麼可能會做出來這種東西。」
在會場外,也以海報說明環保的重要,鼓勵大家一起來加入。
湖南省環保宣教中心書記 譚青雲:「真善美這樣的心態,來善待環境,善待每一個人。」
長沙市雨花區環保局長 彭躍輝:「覺得你們做的這些工作非常有意義,特別你們做的垃圾分類這一塊。」
人人有共識,要對抗汙染,就從不亂丟垃圾開始。
真善美志工 湖南報導
Read more校園布展揚美善 賑災環保愛足跡
- Article Details
慈濟的志工服務精神,長期下來、受到各界肯定,新北市中和區的漳和國中,邀請志工,在校園內做國際賑災的布展;而在板橋區的致理技術學院,更從2008年起,連續六年邀請志工走入校園、舉辦人文與環保相關的特展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在課堂之外,沉浸在人文的薰陶中。
致理技術學院,通識教育課程,邀請慈濟志工前來布展,國際賑災、環保、敬老、孝順,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題材。
致理技術學院教官 吳蕙茜:「年輕人大概都會比較隨意,就把自己吃的東西都丟掉,然後不太去分類,那我覺得這樣推廣,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所以大家可以動手把它(環保),融合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從2008年起,板橋區慈濟志工,連續六年,在致理技術學院,進行人文布展,今年一共有1600多位學生前來參觀,大家在學習課業之餘,也多了一分對社會的關懷。
致理技術學院學生 秦祐晨:「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回饋給社會,然後回饋給我們附近的社區,回饋給一些比較困苦的人,讓他們能夠就是跟我們一樣,一樣感覺到有幸福。」
致理技術學院學生 洪碧芝:「(社會上)很多人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關愛他們,然後去幫助他們,我們大家應該要有他們那分心,就是除了可以幫助別人之外,然後也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多采多姿。」
同樣也是讓更多學生,能近距離見苦知福的是,中和的漳和國中,校方特地邀請志工,將慈濟在國內外做慈善的海報,放在校園展出,希望品格教育從小扎根。
漳和國中校長 范筱蓉:「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生命教育的布展,讓孩子學習,知足,善解,感恩,包容的心,因為我覺得這是必須要從小,撒下善的種子,讓孩子們,出了這個校園才能夠,有機會有力量去愛人跟助人。」
漳和國中學生 洪毓瑋:「因為我們很幸福,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幫助別人,然後不要浪費食物,要多做回收,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慈濟志工走入校園,舉辦人文與環保相關的特展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在課堂之外,沉浸在人文的薰陶中。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環保志工誠意感人 廠商配合回收
- Article Details
為了環境永續,就算別人不要的垃圾,環保志工都能將它轉變成有用資源。新北市汐止區,工廠林立,塑膠廢棄物,自然不少,因為處理上麻煩,常被當成一般垃圾送到焚化爐。但,為了延續物命,經過慈濟志工宣導,汐止環保站回收觸角,開始延伸到附近工業區,每周三次,載回各式各類塑膠雜物,還有廠商,響應清淨在源頭,讓志工在後端處理,方便不少。
環保車,滿載而歸,上頭堆滿藍色塑膠物,全是附近工業區,廢棄的垃圾,對志工而言,卻是珍貴的寶。
因為廠商保持乾淨,載回來後,直接壓縮處理,立刻成了塑膠磚,不佔空間,回收更方便。
環保志工 游國勝:「一包(塑膠磚)大概十五到二十公斤,所以這邊大概有三百公斤的數量。」
慈濟志工 魏麗蘭:「唯獨塑膠袋他們還沒有普遍化篩選的工作,所以他們都把它們給我們,然後他們也會幫我們分塑膠袋區,我們去回收的時候,只需要帶塑膠袋(裝)。」
長年來,經過志工宣導,原本困擾廠商的廢棄物,來到了慈濟環保站,搖身一變,成為可回收的有用資源。因為種類多,環保志工,還要分組進行。
環保志工 何春子:「有字的部分放一邊,透明的又是另外放。」
環保志工 洪邱色:「把有標籤的剪掉,這白色透明的能賣好價錢。」
慈濟志工 魏麗蘭:「分類要分PE、PP、PET,這方面都要由五六年級、四年級生來挑選 ,一個月(回收)平均都有五千公斤以上。」
為了環境,再髒再臭,分類上再麻煩,志工也都耐心拿著剪刀,細心剪下可回收的部份,一念心,只為了延續地球資源。
蕭志傑 李明華 台北報導
Read more印出立體物件 新科技引人驚歎
- Article Details
您聽過3D列印嗎?不像傳統列印是用油墨做平面的列印,3D列印是一層一層逐層的印出立體的物件,而且材料越來越多元,不只是塑膠,連金屬和食物都可以印,本周大愛探索周報的主題就是3D列印,帶您一探新科技的新奇與創新能量。
傳統的列印模式已經徹底改變了。看看這印表機的噴頭,可以噴出粉末狀的金屬或塑料,再一層層的逐層列印,很快就能印出立體的物件,這就是3D列印。
大愛記者 陳彥珊:「時下最流行的3D列印,可以打造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Q版公仔,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它能發揮的應用與價值,還不只如此。」
因為3D列印技術已經能印出可以住的房子了,解決人類在災難和戰爭時衍生住的問題。3D列印造福的還有病患,從義肢到人工關節都能印,要支付的價格也比傳統來得便宜。
3D列印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製造模式,被稱作是人類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想更了解3D列印的創新與應用嗎?請鎖定本周五大愛探索周報「3D列印大未來」。(
Read more節能減碳「心」生活 綠色環保「馨」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研發部門洪博分享時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投資成立研發中心有三項主要的目標與期許:一是提昇寶特瓶製程的良率,藉此同步提昇更高品質的環保再生產品;再者是協助慈濟全省各地的環保站回收的各項資源 進行調查與評估及分析,現今城市礦產 (廢棄回收的垃圾) 再生應用的可能性;三是協助慈濟志業體的研發需求,藉由環保製品的置換與綠化生活的推廣,進行交流與提昇。參訪的師兄們,對於一件看似簡單的環保織品,背後確有如此用心的投入及人文的意涵,紛紛表示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把握難得近距離的接觸,於溫馨座談Q & A的時間裡,設計部總監 洪若岑師姊也有感而發的分享回應學員,藉由環保再生製品藉物傳法,雖然是一件難行而行的理想與推動,但是最令人感動的事就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在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品牌背後的意義,竟是以「淨化人心、愛護大地、膚慰眾生」的理念為出發點,因為感動、進而行動,竟然從合作廠商變成愛心會員/榮董並教育他們的員工要用心的投入來製作產品,因為它不僅環保再生、節能減碳,產品的未來更會踏遍世界各地援救苦難。就是這一份品牌的深層意義,透過「藉物傳法、啟發良能、愛心接力、菩薩招生」,進而匯聚清流、點滴成海,共同來推動慈濟的環保志業,帶動節能減碳「心」生活、綠色環保「馨」典範的品牌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節能減碳「心」生活 綠色環保「馨」典範
- Article Details

培訓團隊行程由精一師兄隨行陪同安排,一行人於6/07午後的時光,於內湖環保教育園區先進行實作體驗後,隨即接續前來參訪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低碳人文概念館與研發中心,研發部門洪博分享時表示大愛感恩科技投資成立研發中心有三項主要的目標與期許:一是提昇寶特瓶製程的良率,藉此同步提昇更高品質的環保再生產品;再者是協助慈濟全省各地的環保站回收的各項資源 進行調查與評估及分析,現今城市礦產 (廢棄回收的垃圾) 再生應用的可能性;三是協助慈濟志業體的研發需求,藉由環保製品的置換與綠化生活的推廣,進行交流與提昇。參訪的師兄們,對於一件看似簡單的環保織品,背後確有如此用心的投入及人文的意涵,紛紛表示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把握難得近距離的接觸,於溫馨座談Q & A的時間裡,設計部總監 洪若岑師姊也有感而發的分享回應學員,藉由環保再生製品藉物傳法,雖然是一件難行而行的理想與推動,但是最令人感動的事就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在瞭解大愛感恩科技品牌背後的意義,竟是以「淨化人心、愛護大地、膚慰眾生」的理念為出發點,因為感動、進而行動,竟然從合作廠商變成愛心會員/榮董並教育他們的員工要用心的投入來製作產品,因為它不僅環保再生、節能減碳,產品的未來更會踏遍世界各地援救苦難。就是這一份品牌的深層意義,透過「藉物傳法、啟發良能、愛心接力、菩薩招生」,進而匯聚清流、點滴成海,共同來推動慈濟的環保志業,帶動節能減碳「心」生活、綠色環保「馨」典範的品牌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 李明瑩、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