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14

週六, 17 五 2014

慈濟人趕赴慰問 祝福鼓勵增勇氣


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的瓜拉庇勞縣,5月11日下午突然颳起一陣狂風,將一棵巨大老樹吹得是連根拔起,壓毀一旁兩戶房舍,有五戶家庭受災,另外一排商店也有五戶受到風災。當地慈濟志工當天正在淡邊縣參加浴佛活動,晚上回家接到訊息,隔天(5/12)趕忙前往關懷,並送上慰問信以及急難救助金。

巨大的老樹被連根拔起,不到24小時前,它被一陣狂風吹倒,壓毀兩戶房舍。

受災居民 顏文雅:「很快,一下子這樣,不到五分鐘哦,風一下就來,我們都來不及走。」

災難瞬間,屋內狼藉不堪,出入通道,也被堵住。

受災居民 顏文雅:「那時候我們人,就從這邊出入,沒有地方(可)出來。」

附近一排做生意的店家,損失也相當嚴重,抬頭看,屋頂全沒了。還有這一戶,一根木頭直插入浴廁間,還好當時沒有人在裡面。突如其來的狂風,讓十戶家庭受災,11號才在淡邊參加浴佛活動的慈濟志工,回到瓜拉庇勞隔天,立刻勘災發放。

受災居民 袁金玉:「天意吧,但是也是謝謝你們,會有幫助啦,你們打電話一到,你們就來幫助我們了。」

一封慰問信,安了居民的心,急難救助金和毛毯,也是當下需要。一聲聲的祝福,慈濟志工和受災居民,都期盼愛與善的匯聚,能夠讓天地風調雨順。

譚學正 姚建坡 陳桂屏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推廣乾淨能源 校園率先響應

東南亞印尼,擁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豐富天然資源,能源發電比例大量仰賴化石燃料(超過九成),但這些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印尼政府 積極尋求替代燃料,身處熱帶國家,太陽光 理所當然成為有力資產,首都雅加達 全力投入發展太陽能。目前已有兩間中學,使用太陽能發電,不但能響應師生共同作環保,也減少學校開支。印尼政府的目標,要在2050年前,將再生能源的供電比例提升到三成。 Read more

週五, 16 五 2014

援救眾生親膚慰 苦難消弭現祥光

圖說:週會人文講座貴賓 羅美珠師姑(右二),與公司董事長 黃華德夫婦賢伉儷及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左一)合影。(攝影者:蔡知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直落實於發展多元再生的環保日常紡織用品,同時,也是慈濟國際人道救援會衣著組的重要成員,致力於研發多種實用性與功能性的賑災物品,例如:保溫毛毯、禦寒夾克、LED太陽能帽、防穿刺鞋、神奇白褲…等,這一些產品除了榮獲國際環保標章認證之外,也榮獲不少國家綠色環保精品獎項的肯定,於平日不僅僅是實用耐穿的服飾衣著,於災難發生時,更充分發揮出急難救援的功用與特性,廣受救援團隊的肯定與喜愛。

這一次親身赴險、參加救災行動的慈濟資深委員-羅美珠師姑,正是親睹這一次在菲律賓發生百年風災海燕強颱慘況的目擊者,受邀於05/12公司人文週會講座分享的美珠師姑描述,若不是親自到獨魯萬重災區看到斷垣殘壁、滿目瘡痍,宛若廢墟般的景象,眞的很難想像天災的肆虐竟會如此驚人恐怖,而為了這一次的賑災行動,慈濟國際賑災團隊與國際人道救援會,也創下動員18架次C-130運輸機,載運救援物資前往災區的最高記錄,美珠師姑也非常感恩的表示,若不是  證嚴法師的睿智與慈濟國際賑災的豐富經驗,趕緊帶動發放慰問金讓當地災民以工代賑自力救濟,同時,並迅速的將香積飯、濾水器、賑災毛毯、簡易教室組合屋…等救援物資送達災區現場進行搶救,若延遲救災時間,發生了亡者、畜生屍體腐敗蔓延瘟疫,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圖說:講師 羅美珠師姑溫馨的回憶,受災當地的民眾,因為感動慈濟人不分國界的予以救援,發自內心的畫了一幅大張圖案,公開表示感恩的謝意。(攝影者:黃歆瑜)透過慈悲的理念與科技的研發,落實人道關懷、灑播人間有愛,創造了這一次賑災工作的奇蹟,在短短不到一個多月以工代賑的動員下,竟將一座幾近廢墟的死城,恢復了初步正常生活的生機,這的確令在場來自其它許多國家的賑災組織團隊所高度肯定。美珠師姑的羅氏獨家專題報導,為同仁們帶來了許多災區不為人知的深入描述,也高度肯定與期許致力於研發賑災物資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同仁們,能繼續貢獻己力發揮良能,以慈悲啟智悟苦諦、以科技妙法傳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援救眾生親膚慰 苦難消弭現祥光

圖說:週會人文講座貴賓 羅美珠師姑(右二),與公司董事長 黃華德夫婦賢伉儷及總經理 李鼎銘師兄(左一)合影。(攝影者:蔡知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直落實於發展多元再生的環保日常紡織用品,同時,也是慈濟國際人道救援會衣著組的重要成員,致力於研發多種實用性與功能性的賑災物品,例如:保溫毛毯、禦寒夾克、LED太陽能帽、防穿刺鞋、神奇白褲…等,這一些產品除了榮獲國際環保標章認證之外,也榮獲不少國家綠色環保精品獎項的肯定,於平日不僅僅是實用耐穿的服飾衣著,於災難發生時,更充分發揮出急難救援的功用與特性,廣受救援團隊的肯定與喜愛。

這一次親身赴險、參加救災行動的慈濟資深委員-羅美珠師姑,正是親睹這一次在菲律賓發生百年風災海燕強颱慘況的目擊者,受邀於05/12公司人文週會講座分享的美珠師姑描述,若不是親自到獨魯萬重災區看到斷垣殘壁、滿目瘡痍,宛若廢墟般的景象,眞的很難想像天災的肆虐竟會如此驚人恐怖,而為了這一次的賑災行動,慈濟國際賑災團隊與國際人道救援會,也創下動員18架次C-130運輸機,載運救援物資前往災區的最高記錄,美珠師姑也非常感恩的表示,若不是  證嚴法師的睿智與慈濟國際賑災的豐富經驗,趕緊帶動發放慰問金讓當地災民以工代賑自力救濟,同時,並迅速的將香積飯、濾水器、賑災毛毯、簡易教室組合屋…等救援物資送達災區現場進行搶救,若延遲救災時間,發生了亡者、畜生屍體腐敗蔓延瘟疫,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圖說:講師 羅美珠師姑溫馨的回憶,受災當地的民眾,因為感動慈濟人不分國界的予以救援,發自內心的畫了一幅大張圖案,公開表示感恩的謝意。(攝影者:黃歆瑜)透過慈悲的理念與科技的研發,落實人道關懷、灑播人間有愛,創造了這一次賑災工作的奇蹟,在短短不到一個多月以工代賑的動員下,竟將一座幾近廢墟的死城,恢復了初步正常生活的生機,這的確令在場來自其它許多國家的賑災組織團隊所高度肯定。美珠師姑的羅氏獨家專題報導,為同仁們帶來了許多災區不為人知的深入描述,也高度肯定與期許致力於研發賑災物資的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的同仁們,能繼續貢獻己力發揮良能,以慈悲啟智悟苦諦、以科技妙法傳大愛。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  呂怡德  台北報導

Read more

2014,5/16,環球倉儲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對象】環球倉儲同仁
【時間】2014年5月16日(五) 14:00 - 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環球大愛掘井人  落實環保回饋社會
慈濟社區網:   環球大愛 掘井人回饋社會

20140516_11.jpg20140516_12.jpg


Read more

手拿看板倡環保 呼籲省水惜資源


馬來西亞的衛塞節就像台灣的佛誕節,每一年衛塞節前夕,馬來西亞馬六甲各佛教團體都會聚集在釋迦院,舉辦一年一度迎佛大遊行。今年慈濟志工第八年參與活動,在遊行隊伍所經之處,設立回收的環保點,同時也宣導省水和茹素,短短幾個小時,就有一千八百多位民眾響應。(5/13)

五顏六色的燈飾,佛教徒齊聚誦經禮佛,慶祝衛塞節,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相繼舉辦盛大慶典活動。

衛塞節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涅槃的節日,根據曆法,日期會訂在每年五月的月圓之日,南洋許多國家將這天列作公眾假期,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更有一年一度的衛塞節花車遊行。

慈濟志工拿著環保看板,在人群中穿梭,除了撿拾垃圾、回收資源,更抓緊機會宣導省水。

志工 吳儀榮:「最主要就是宣導他們如何環保,還有素食救地球,如何省水,這三個都是淨化地球,最重要的(方法)。」

民眾 杜順婷:「人可以不吃東西嘛,可是不能不喝水,對,植物也是一樣,沒有水的話就很大的影響。」

除了省水,志工也宣導蔬食救地球,一千八百多位民眾簽下名字,一起響應環保。

民眾 孫祥益:「(吃素)好啊,這種是有一種,救地球的方式,可以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民眾 林麗蓉:「養那些動物之類也是會,產生很多二氧化碳,好像他們所吃的也是水分、穀糧之類也是能夠供我們人類吃的。」

慈濟志工以環保的方式慶祝衛塞節,將禮敬佛恩的精神化為實際行動,讓愛謢眾生,天天都能落實在生活中。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師生參訪環保站 彎腰體驗做中學


綠色、永續、環保的概念當道,不只出現在消費市場上,學校的課程也都越來越重視。新北市的幾間學校,不約而同推動環保教育,課程內容活潑生動,學生上完課,除了獲益良多,有人也打算,修正自己的生活習慣。
環保志工:「電池很汙染,這個一顆一號電池,大概。如果它破掉的話,會汙染一平方公尺的土地。」

仔細聽講,因為亞東技術學院的學生,站在一堆垃圾前、一籌莫展。他們來到慈濟板橋園區、學做環保,而這一堂課叫做「人生哲學」。

從實作中學習,再從學習中、開始思考,老師用心、志工耐心,學生都體會到了。。
學生 張韻芬:「很辛苦啊,然後又仔細分類每一個,塑膠也分了很多,PP跟PE都要看清楚。」

亞東技術學院老師 黃寬裕:「重視說要走出室外,就是在課堂上,跟他們分享環保的知識以外,我們也希望學生要,真正用行動學習,來愛我們這個地球。」

學生 徐雅萍:「我們都沒有想到說,環保是最後一步,可能(垃圾)減量才是第一步,我覺得這個觀念,是我今天比較清楚得知的。」

慈濟志工:「所有的鐵都可以,不是只有鐵罐,所有的鐵都可以回收。」

不只大專生需要懂環保,小學生的正確觀念,更要從小培養。永平國小的園遊會,就帶進了綠色、永續的概念。

學生 陳小喬:「要多多利用環保的東西,不要太浪費(用)一些寶特瓶,要多用一些,一些環保的東西。」

永平國小主任 丁穗中:「讓小朋友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能夠懂得環保,
讓孩子能在這一次的活動裡面,養成環保永續的概念。」

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環保這一堂必修課,大家可是越來越重視。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紅樹林加速淤積 堵水門恐致淹水


紅樹林,站在河海交界處,是生態調節很重要的寶藏,不過包括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跟新竹荒野保護協會張登凱,紛紛都在六、七年前發起了拔除紅樹林活動,原來紅樹林不但會加速泥灘淤積,破壞了當地原有灘地的生態環境運作,甚至嚴重堵住了水門出口、造成淹水,因此紅樹林栽種的適用性,也在治水的議題中,逐漸獲得重視。

乘著竹筏,緩緩進入四草紅樹林,兩岸紅樹林自然形成獨特的水上綠色隧道,令人驚豔,泥地招潮蟹有活力的,向遊客打招呼,這裡擁有〝台灣迷你型亞馬遜河〞之稱,是台灣紅樹林原生地保育最成功的案例。

來到彰化的芳苑溼地,眼前綠油油的水上紅樹林,卻是當地的燙手山芋,因原本僅五公頃的面積,如今已擴散成三十公頃,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

彰化環境聯盟理事長蔡嘉陽:「流速變慢了,流速變慢以後淤積就加速,彰化這樣一個潮間帶會陸地化,所以它會改變在地的底棲生物,底棲生物生存空間被紅樹林霸占,水鳥想覓食也沒辦法,就連排水道水門出口也被嚴重堵塞,彰化環境聯盟成員李國忠:「這裡是一個排水道,因為紅樹林種了以後,它慢慢把這些淤沙集中在這邊,淤積起來後排水道的水就排不出去了,河道、排水道被堵住,造成淹水問題後,非原生種紅樹林栽種是否該被栽種,才獲得重視,新竹香山溼地,也面臨相同問題。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張登凱:「這裡叫做港南溝,它(河面)本來這麼寬,本來七十公尺,紅樹林長壓縮,就剩下不到十公尺,因此下雨的時候,河水就宣洩不了很容易淹水,像去年納莉颱風就淹了一百多家(民宅)。」

長達七公里海岸被栽種了紅樹林,不僅阻礙河口,原棲地也被破壞,特有種台灣招潮蟹受到嚴重威脅,荒野保護協會從2007年發起拔除紅樹林活動,原有底棲生物跟台灣招潮蟹才逐漸又回到溼地。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張登凱:「台灣招潮蟹的棲地,目前我們有三個區塊,牠的總數大概在兩萬多隻以上,持續在除紅樹林,希望把香山溼地還原成原來的環境狀態),香山紅樹林總計有141公頃,目前僅除掉了43公頃,清除費用遠高過當時栽種成本。」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張登凱:「我們一公頃成本要花36萬,我們香山溼地有141公頃,我們要除掉紅樹林我們要花多少的經費,復育紅樹林原本是守護海岸線的美意,但倘若在非紅樹林地方刻意栽種,讓紅樹林成為非當地外來種,不僅阻塞河川出海口、造成淹水,更破壞了原有海岸生態,栽種前可得三思。

許文玲/林道鳴綜合報導

Read more

企業倫理求典範 沒有黑板社會學

圖說:這一堂企業倫理課是由曾經是楊梅慈籃一員的陳宇康,與元智大學企管系共五位同學將教室搬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同學們為了訪求企業倫理典範,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沒有黑板社會學,向同學闡述這些理念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照片左起:虞珊明、陳宇康、吳桂清、呂季錞、池凌煒、蕭伊容、廖惠玲) (攝影:蔡知穎)「『節能減碳』觀念必須深入人心、成為持久認同的運動。尤其在這個是非不明、人心迷茫、滾滾洪塵濁世中,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就是要不斷喚醒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到地球資源終有耗盡之日,唯有轉『消費』為『續物命 造福慧』,藉這些環保教育來淨化人心。」這一堂企業倫理課是由曾經是楊梅慈籃一員的陳宇康,與元智大學企管系共五位同學,將教室搬到了大愛感恩科技的會議室。同學們為了訪求企業倫理典範,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沒有黑板社會學,向同學闡述這些理念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

李鼎銘師兄告訴同學們:「流行時尚是短暫的,若單純是因為物質層面的需要,終究會被新的流行所淘汰。但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心』時尚是透過人文形蘊意涵,希望達到廣行恆持、並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圖說:李鼎銘師兄學習常不輕菩薩的態度,親自與談。並根據大愛感恩科技以往與多所大學產學或者人文推廣合作的經驗,建議同學可以先歸納課程需求、評估緩急先後,例如具體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後,小的企劃案可以從結合大愛感恩科技與社區慈濟人的力量,在元智校園內推動環境教育推廣;或者進一步舉辦諸如產品圖案設計活動,更深入才談到結合年輕族群設計概念與環保理念的織品設計。 (攝影:虞珊明)顯然今天的對談,遠遠超過到訪前,同學自己設定想達成的目標。陳宇康同學表示:「根據『企業倫理』這門選修課的期中報告和期末報告的要求,教授是希望各組同學能針對環保意識的問題,提出一個企畫案,並尋找與公司合作、實行這企畫案。」本組同學更積極的希望提出能創造機會讓元智設計系的同學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藉由年輕族群的設計概念、融合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的核心價值,共同設計出符合年輕消費族群的產品。

李鼎銘師兄學習常不輕菩薩的態度,親自與談。並根據大愛感恩科技以往與多所大學產學或者人文推廣合作的經驗,建議同學:凡事均有次第,可以先歸納課程需求、評估緩急先後,例如具體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後,小的企劃案可以從結合大愛感恩科技與社區慈濟人的力量,在元智校園內推動環境教育推廣;或者進一步舉辦諸如產品圖案設計活動,更深入才談到結合年輕族群設計概念與環保理念的織品設計。相信類似產學合作皆是元智大學校方所重視,因此若能夠得到學校的支持會讓這個計劃更有意義。同學們可以考慮選擇『操之在我』者,先進行。

誠如《無量義經》經文:「次第莊嚴波羅蜜,入大總持精進力。」證嚴上人在《清淨在源頭》說:「慈濟環保漸次發展,以空間而言,是由點到線到面,乃至推行全球的立體網絡,以時間而言,七千三百多個日升月落之間,全球慈濟環保志工的步伐未曾停歇,淨化大地與人心的理念一以貫之。」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

企業倫理求典範 沒有黑板社會學

圖說:這一堂企業倫理課是由曾經是楊梅慈籃一員的陳宇康,與元智大學企管系共五位同學將教室搬到了大愛感恩科技。同學們為了訪求企業倫理典範,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沒有黑板社會學,向同學闡述這些理念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照片左起:虞珊明、陳宇康、吳桂清、呂季錞、池凌煒、蕭伊容、廖惠玲) (攝影:蔡知穎)「『節能減碳』觀念必須深入人心、成為持久認同的運動。尤其在這個是非不明、人心迷茫、滾滾洪塵濁世中,大愛感恩科技的使命,就是要不斷喚醒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到地球資源終有耗盡之日,唯有轉『消費』為『續物命 造福慧』,藉這些環保教育來淨化人心。」這一堂企業倫理課是由曾經是楊梅慈籃一員的陳宇康,與元智大學企管系共五位同學,將教室搬到了大愛感恩科技的會議室。同學們為了訪求企業倫理典範,與大愛感恩科技進行沒有黑板社會學,向同學闡述這些理念的是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總經理及團隊。

李鼎銘師兄告訴同學們:「流行時尚是短暫的,若單純是因為物質層面的需要,終究會被新的流行所淘汰。但是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心』時尚是透過人文形蘊意涵,希望達到廣行恆持、並落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圖說:李鼎銘師兄學習常不輕菩薩的態度,親自與談。並根據大愛感恩科技以往與多所大學產學或者人文推廣合作的經驗,建議同學可以先歸納課程需求、評估緩急先後,例如具體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後,小的企劃案可以從結合大愛感恩科技與社區慈濟人的力量,在元智校園內推動環境教育推廣;或者進一步舉辦諸如產品圖案設計活動,更深入才談到結合年輕族群設計概念與環保理念的織品設計。 (攝影:虞珊明)顯然今天的對談,遠遠超過到訪前,同學自己設定想達成的目標。陳宇康同學表示:「根據『企業倫理』這門選修課的期中報告和期末報告的要求,教授是希望各組同學能針對環保意識的問題,提出一個企畫案,並尋找與公司合作、實行這企畫案。」本組同學更積極的希望提出能創造機會讓元智設計系的同學和大愛感恩科技合作,藉由年輕族群的設計概念、融合大愛感恩科技環保人文的核心價值,共同設計出符合年輕消費族群的產品。

李鼎銘師兄學習常不輕菩薩的態度,親自與談。並根據大愛感恩科技以往與多所大學產學或者人文推廣合作的經驗,建議同學:凡事均有次第,可以先歸納課程需求、評估緩急先後,例如具體了解大愛感恩的理念後,小的企劃案可以從結合大愛感恩科技與社區慈濟人的力量,在元智校園內推動環境教育推廣;或者進一步舉辦諸如產品圖案設計活動,更深入才談到結合年輕族群設計概念與環保理念的織品設計。相信類似產學合作皆是元智大學校方所重視,因此若能夠得到學校的支持會讓這個計劃更有意義。同學們可以考慮選擇『操之在我』者,先進行。

誠如《無量義經》經文:「次第莊嚴波羅蜜,入大總持精進力。」證嚴上人在《清淨在源頭》說:「慈濟環保漸次發展,以空間而言,是由點到線到面,乃至推行全球的立體網絡,以時間而言,七千三百多個日升月落之間,全球慈濟環保志工的步伐未曾停歇,淨化大地與人心的理念一以貫之。」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