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1 五 2014
2014,5/11,慈濟全球浴佛大典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5月11日(日) 17:50 - 19:20
【地點】中正紀念堂
大愛心新聞: 大愛眾生勤實踐 社會責任為志業
大愛電視 : 分秒珍貴汲善法 實業家祈禱弭災


桔梗花純潔典雅 供佛陀心意專誠
- Article Details
花蓮浴佛大典除了在今天(5/10)下午進行總彩排,周邊準備工作更是密集展開,不論是大愛台工程人員,或浴佛台的宇宙大覺者,以及花藝布置,志工都把握時間,做最後的準備。
淺綠色的桔梗花,搭配綠葉,襯托出清新的氣質。花藝志工兩天內合力完成1600盆花藝布置,以及210組供花。
添加稀釋純露的水,今年浴佛首次使用「福慧足」噴霧系統,除了節省水資源,裊裊香煙,就如薰香供佛。
營建處同仁,以及慈濟志工,也在10號下午,完成205尊宇宙大覺者布置。
周休假日,慈濟志業體同仁,職志合一,協助各項準備工作。
拉線、架攝影機,大愛台工程人員為了記錄歷史鏡頭,並將畫面轉播全球,事前更是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
在浴佛大典的前一天,不論是花藝布置或浴佛台準備都已就緒,期待浴佛當天的好天氣,讓整個典禮圓滿。
陳信羽 鄧明怡 花蓮報導
Read more機具不宜入古蹟 氣球燈擔綱照明
- Article Details
以往浴佛大典,中正紀念堂裡的燈光,都是需要吊車,將人員送上高台架設,但因為目前中正紀念堂列為一級古蹟,依照規定,車輛無法進入民主大道施工,這可怎麼辦?為了不讓工作人員冒著爬梯的危險,慈濟人想到,使用兩顆氣球燈來替代,只要將裡頭裝著燈泡的氣球灌滿氦氣,它就會冉冉升上空,再將燈泡打開,就是一個高空的照明設備,這也是浴佛大典第一次使用這個氣球燈。
中正紀念堂的一角,工作人員忙著將這顆半黑半白的氣球灌入氦氣,這可不是一顆普通的氣球,它其實是個照明設施。
大愛台燈光攝影組副組長 謝生科:「我們這裡的高台,本來都是由兩顆HMI的燈在上面,那因為這次吊車不能進來,所以變成要採人工的方式,那人員的安全考量之下,所以我們用了氣球燈來取代。」
中正紀念堂列為一級古蹟後,機具無法進入施工,不過浴佛現場怎能少了照明設備,所以首次使用兩顆氣球燈來代打。
氣球燈屬於塑膠材質,能防潑水,直徑約5.4公尺,每顆裡頭裝有兩個四千瓦的燈泡,等於有八千瓦的亮度,充飽氦氣後,冉冉升空,佛誕節當天,將飄上27公尺高空,一左一右,照亮現場。
大愛台燈光攝影組副組長 謝生科:「我們目前預計升二十七米高。(升越高會越亮嗎?) 他的照射範圍會越大。」
慈濟人用智慧化解難題,來到中正紀念堂參與浴佛大典,將可以看到兩顆氣球燈,像太陽一樣,在夜晚中為大家帶來光明。
林昱伶 林家慧 台北報導
Read more會場周邊設八站 浴佛意義詳解說
- Article Details
2014年中正紀念堂浴佛活動,相較以往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今年在浴佛大典前,有三天的「祈福發願、佛到家、福到家活動」,在台北中正紀念堂的八個入口處布置了八個場地,希望向民眾推廣浴佛就是沐浴自己的內心,去除習氣,將佛法深植內心,進而學會知足感恩,感謝身旁佛恩、親恩、天地恩及眾生恩,志工運用巧思,讓經過的民眾更懂得佛誕節,浴佛的意義。
人來人往,中正紀念堂大孝門,湧進比先前更多民眾參觀,經過都會看到志工設置的佛到家福到家祈福區,佛誕節應景,特地設在浴佛大典周圍,迎接會眾。
慈濟志工 呂梅英:「(民眾)確實知道浴佛的意義嗎,有很多人他並不盡然那麼地清楚,所以我們今年就在浴佛三天前,然後我們就先設了八個站。」
首先在祈福區前頭,由志工解釋浴佛的意義,除了進行浴佛儀式,但最重要的是洗滌內心,並且懂得知恩、報恩。
「第一站就是要感念佛恩,我們非常感恩佛陀,引導我們行善。」
進到裏頭,開門見山浴佛報佛恩,佛陀法相就在眼前,提供會眾跪在蒲團上禮佛,志工在一旁照相記錄,幫民眾拍下誠心敬佛的畫面,接著往前到這處大圓明鏡與琉璃佛像前,供民眾祈福發願
慈濟志工 呂梅英:「那事實上佛陀引領我們走向光明,走向人人都可以往正向的思考,那啟迪我們的慧命,啟發我們的那一分菩提心。」
洗滌內心啟迪智慧,也就把佛法深植內心帶回家。
「那我們怎麼讓我們福氣愈來愈多,最重要的我們用簡樸的生活,簡單的吃,裡面有一個我們精舍師父研發的香積飯,泡水就可以吃。」
結緣領福袋,裏頭放的是香積飯,藉以提倡簡單過生活,飲食單純化,能有這一米一飯,實在得來不易,飲水思源,無非就是要感恩。
為母親搥背,提醒親恩,時時銘記在心,與佛恩、天地恩、眾生恩,合稱四重恩,希望透過祈福區,讓民眾先體會浴佛和浴心,就在會場八個地方共同展開。
慈濟志工 呂梅英:「我們代表的八隻大白牛,那為什麼像八隻大白牛,上人說,大白牛車呢,就是可以引領人人,啟發菩提道心,去除煩惱無明,他真的就可以,那當他沒有無明煩惱,不會造業的當下,他已經跳脫了心靈的三界火宅。」
人人可成佛,正需要心行平齊的修行,志工運用巧思,每個擺設獨具意義,運用透光帳篷及透明布簾,就是要佛法透明入人心,進而人心透澈無染。
吳煜翔 梁家銘 台北報導
Read more不厭其煩挑盆栽 園藝布置費心思
- Article Details
浴佛大典會場的園藝佈置,也在今天(10號)下午開跑;從選用什麼植物,到怎麼擺,志工們都盡心盡力,也創意十足;還有志工,每年全家人都來,就是要為了一起慶祝這個三節合一的日子。
細心斟酌,不厭其煩的挑出適合的金露花盆。耐心喬出最佳位置,深怕襯不出宇宙大覺者的風采。浴佛大典前置工作的最後一天,園藝組開始忙布置。
把肖楠葉釘緊,這一頭,忙著裝飾浴佛台,要讓不同層次的翠綠,勾勒出台子的立體感。而葉子的提供者,是位資深慈濟人;說來有趣,會有這些肖楠葉,是一顆善種子的長成。
慈濟志工 劉福來:「之前我是種檳榔,上人說要環保護地球,如果山上種檳榔,會造成土石流,所以把它改種肖楠木。」
因緣巧秒,在工作團隊中,我們瞥見一個年輕的身影。
志工 洪勝偉:「來這邊陪媽媽過母親節。」
一問之下,原來,爸爸是慈濟志工,每年領軍,帶著全家人,來幫忙場佈。
慈濟志工 洪石龍:「這幾年來,他(兒子)都會進來跟著我們做,當作來這裡慶祝母親節那種感覺。」
慈濟志工 王素霞:「很喜歡啊,那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全家人在這裡,真的是心裡就會很歡喜,付出就無所求。」
因為無所求,所以得到最大的幸福;趕工佈置,會場愈來愈美,但志工們辛勤勞動,卻樂在奉獻的身影。
萬真彣 李俊葳 台北報導
Read more竹子成建築材料 取代鋼筋與水泥
- Article Details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溫室效應,引發全球增溫,天災頻傳。根據研究,全世界32%的總能源,是消耗在建築方面,換句話說,傳統建造房子方式,不但高耗能,還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以往,國內建築產業,採用高耗能、高污染的構造設計,包括鋼筋和混凝土建材。正當二氧化碳增加,資源面臨枯竭,一種被很多人遺忘的建材「竹子」,成為減碳抗暖化的無名英雄,因為台灣有四十萬公頃的竹林,一半以上面積荒廢,任由竹子腐爛,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建築師,把這些竹子拿來利用,當成建材,打造低碳建築,為環保盡心力。
從山上運來的竹子,經過加工,成了建築材料,代替「鋼筋」、「水泥」和「木材」。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座建築物叫做碳匯林場,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最佳示範,因為用竹子做成的房子,它的碳排放量,是鋼筋水泥結構的2%。」
混凝土建材,不可回收,具有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特性,鋼筋建材可以回收,但耗能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一大因素,因此,竹子成了建築師的另類選擇。
碳匯林場建築師 李綠枝:「它生長速度快,像一般台灣的孟宗竹,這些竹類大概四年可以成材。竹子在台灣的人工林裡面,四十萬公頃裡面,它佔二十萬公頃,基本上是一個荒廢的狀態,只有拿來取竹筍。」
把原本荒廢的竹子,拿來當建材,蓋出來的竹子屋,牢不牢固?
碳匯林場建築師 李綠枝:「它比較小,我們用多支的竹子,把它組合在一起,然後結構上串接以後,它就有一個比較大的結構的強度了。它的拉力的強度,可以達到鋼材的70%。」
耐震度媲美鋼骨建材,竹子的取得卻方便又低廉,因為台灣山區隨處可見廢棄竹林。
大愛台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海拔1800公尺高的雲林草嶺山區,這附近有500公頃的竹林,當地居民就地取材,把這些竹子做成了涼亭和生態園區。」
石壁社區發展協會規畫師 陳德銘:「當初為什麼會規畫這些,因為以前我們祖先來到這裡,在這裡蓋房子都是用竹子,我們現在設計(建築物),想說客人如果來這裡,我們山上就是竹子最多,製作的成本很便宜,還可以好好利用綠建築。」
竹子,從小時候玩伴,變成低碳建築的好夥伴,石壁社區規畫師陳德銘,親手打造美麗又堅韌的竹子生態區。
2008年,一名加拿大籍男子和太太,在印尼峇里島,蓋了一間綠色學校,建材全用竹子和稻草製成,取材大自然。在地球升溫危機中,竹子,有了全新定位。
張澤人 歐陽光輝 雲林報導
Read more戶外廣場烈日曬 彎腰逐個貼地標
- Article Details
馬來西亞雪隆分會,今年浴佛典禮活動,將在即將完工的靜思堂戶外廣場舉行,面對全新的場地,地標組是一大挑戰,要配合工程,也要考慮到雨天造成影響,而浴佛台的花藝設計,今年也完全不用海綿,以更環保的方式,呈現在大眾眼前。
頂著烈日,彎腰把地標貼上,每一年浴佛前置工作,這個動作是必要也最重要,而今年場地是在即將完工的靜思堂前的戶外廣場,不同以往的體育場,挑戰大。
慈濟志工 林添益:「我們就是要考慮到,要黏在地磚,如果用的太過貼的,怕撕起來會留下痕跡,所以要找適當的地標紙,才能夠貼得好。」
尤其,工程還在進行中,也影響了地標組的進度,半夜還會下雨,導致地標脫落,做了六年組長工作的郭糧鳴,沒有怨言,而是歡喜,終於能在自己的道場進行浴佛典禮。
慈濟志工 郭糧鳴:「趕著靜思堂快快做好它,但是我們也是要配合,我覺得不是一個煩惱,多做幾次 不要緊。」
今年,浴佛台的花藝設計,則是很環保,利用盆栽花和水管的設計,完全不用海綿。
社教花道老師 陳勇良:「我是不需要是完全沒有,是零海綿的,那個海綿不環保,秉持慈濟人的精神,白色的和藍色的藍天白雲,四個圈用很多線條去組成一個面,好像慈濟的精神,好多好多人組成一個東西。」
一花一世界,透過合和互動的排列組合,呈現莊嚴浴佛台,活動結束後,還能和參與的民眾延續緣份。
社教班花道老師 黃潤忻:「我們就是把這樣的一盆花,獻上供佛v以一個非常虔誠的心,這盆花就會讓社區來領養。」
花道最早起源於中國隋朝,就是為了佛堂供花,在莊嚴殊勝的日子裡,人心和佛法相互契合,讓朵朵鮮花無聲說法。
馬來西亞綜合報導
Read more守護大地母親!向草根菩提致敬
- Article Details
最愛護大地之母的,莫過於環保志工,母親節,也讓我們感恩環保志工。
耳熟能詳的環保歌曲,串聯台上台下的歡樂氣氛,環保志工風雨無阻,天天為大地付出,志工提前為他們過母親節,在環保站內設置浴佛台,邀他們同沐佛恩。
浴佛淨心,氣氛莊嚴,志工也沒忘記感念親恩,編排戲劇,呈現母親無私的愛。隨著劇情發展,環保志工有笑有淚,感受深刻,但最感動的還是這一朵環保手工花。
慈濟志工 顏秀蓁:「做到眼睛都有點花了,而且還感冒,但是我們還是非常的歡喜。」
另外在新營環保站,志工現場為環保志工演奏小提琴,也一一送上康乃馨和壽桃,感動指數一樣百分百。
慈濟志工 沈張清月:「(像)我們的孩子送花給我們。」
慈濟志工 柯芝伊:「滿開心的、滿歡喜的,我從來沒有這樣過。」
志工之間,一個彎腰、一句感恩,如一家人般的情誼,發自內心傳遞幸福。
真善美志工 台南綜合報導
Read more退休悠閒自在 遠離牌桌美善人生
- Article Details
中國大陸四川省什邡市的洛水慈濟服務中心,有一位志工李建聰,原本她計畫從小學教職退休後,就是含飴弄孫、打麻將當娛樂過日子。結果,她的孫子張倫翰,因為知道慈濟每個星期五要做環保,固定提醒阿嬤要去,這一提醒,把李建聰推進了慈濟。現在,李建聰不但學會拍照、做簡報,記錄慈濟,更增加回娘家陪伴母親的次數,她把握行善行孝的機會,已遠離牌桌。
拍靜物、拍人物,紀錄慈濟活動,志工李建聰還會製作簡報。其實,小學教職退休後,她原本計畫快活地打麻將過日子。
志工 李建聰:「上班(偶爾)一天打麻將,覺得沒打夠,就說退休了,好想打,天天打,一天打三場。」
不過,不到八歲的孫子,卻指了條環保路,建議奶奶走入慈濟。
志工 李建聰:「快到星期五的時候,他就對我說,奶奶,明天禮拜五嘍,你要到洛水去做環保。」
每天發一分善念,行一個善願,是孫子張倫翰的習慣。為了支持奶奶,倫翰學習獨立。
李建聰 與 孫子 張倫翰:「奶奶,奶奶。(什麼?)等我讀三年級,我就自己去上學,妳去做慈濟。(謝謝)。」
孫子的孝順,也促使李建聰增加陪伴母親的時間。九十歲的媽媽,身體還健朗,每周二,母女一同挑菜,還改不掉檢查的習慣。
帶著慈濟精神過生活,關心環境,關懷別人,走到哪做到哪,李建聰離開牌桌的退休人生,更快樂、更幸福。
葉萍 四川報導
Read more2014,5/11,華北東北大陸實業家參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5月11日(日) 09:45 - 10:30
【地點】關渡/內湖環保站、中正紀念堂
大愛心新聞: 大愛眾生勤實踐 社會責任為志業
慈濟社區網: 社會責任為志業 大愛勤實踐


週六, 10 五 2014
沉香薰法傳善念 呵護大地展人文
- Article Details
以“和諧慈善事業,創新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14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佛事用品暨沉香文化展覽會,已於5月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展出,展會將連續舉行四天,將帶給深圳市民一場佛教文化交流盛會。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如此好因緣,受到深圳當地慈濟會所熱情邀約,是繼廈門和福州後,參與第三個大陸地區的佛事展,意義非凡。本屆佛事展適逢「釋迦牟尼聖誕日」,慈濟基金會與當地組委會聯合舉辦大型「萬人浴佛」活動,吸引了無數會眾共襄盛舉。莊嚴的浴佛活動感動在場無數民眾,活動結束後許多會眾紛紛留在原地表達想更了解慈濟。
每每參展,慈濟志工們總是付出無所求的主動提出要求願意協助,讓慈濟志業體參展時能夠順利圓滿。此次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的志工-林少玲師姊,認識慈濟兩三年的時間了,直到一年前才開始正式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少玲師姊認為慈濟不僅是教育參加的人,特別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有一次帶著家裡小朋友去參加慈濟活動,在環保站看到小朋友邊做環保並認為自己在做的不只是環保而是一件好事且非常開心,這點讓少玲師姊非常欣慰,也讓少玲師姊更認同慈濟,現在也試著接引其他家人們一同加入慈濟的行列。
許多會眾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眼睛為之一亮,紛紛前往攤位參觀了解。許多會眾對於寶特瓶回收的東西還是有許多疑問,在場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和慈濟志工們都一一為會眾解惑,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非常的新奇特別,也有人很認同大愛感恩產品的理念和背後涵蓋的故事。前來了解的姚師姊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當場填起菩薩大招生的單子,一邊填寫的同時也一直點頭表示認同,認為地球上真的需要有像這樣的團體,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
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在鼓勵消費,而是期待有更多民眾認識環保,了解環保,一同愛護大家唯一的地球。深圳佛事展是繼廈門和福州後參與的第三個佛事展,感恩深圳的慈濟師兄、姊的護持,讓環保織品能夠拓展到另一個城市。相信往後大愛感恩科技定會更精進,將環保理念延伸到不僅是台灣本島,甚至中國大陸,進而涵蓋全世界,將「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傳達到整個地球村,接引更多人愛護地球,讓環保帶入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 何思霈 深圳報導
沉香薰法傳善念 呵護大地展人文
- Article Details
以“和諧慈善事業,創新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14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佛事用品暨沉香文化展覽會,已於5月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展出,展會將連續舉行四天,將帶給深圳市民一場佛教文化交流盛會。
大愛感恩科技感恩如此好因緣,受到深圳當地慈濟會所熱情邀約,是繼廈門和福州後,參與第三個大陸地區的佛事展,意義非凡。本屆佛事展適逢「釋迦牟尼聖誕日」,慈濟基金會與當地組委會聯合舉辦大型「萬人浴佛」活動,吸引了無數會眾共襄盛舉。莊嚴的浴佛活動感動在場無數民眾,活動結束後許多會眾紛紛留在原地表達想更了解慈濟。
每每參展,慈濟志工們總是付出無所求的主動提出要求願意協助,讓慈濟志業體參展時能夠順利圓滿。此次協助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的志工-林少玲師姊,認識慈濟兩三年的時間了,直到一年前才開始正式投入慈濟志工行列。少玲師姊認為慈濟不僅是教育參加的人,特別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有一次帶著家裡小朋友去參加慈濟活動,在環保站看到小朋友邊做環保並認為自己在做的不只是環保而是一件好事且非常開心,這點讓少玲師姊非常欣慰,也讓少玲師姊更認同慈濟,現在也試著接引其他家人們一同加入慈濟的行列。
許多會眾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織品眼睛為之一亮,紛紛前往攤位參觀了解。許多會眾對於寶特瓶回收的東西還是有許多疑問,在場的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和慈濟志工們都一一為會眾解惑,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非常的新奇特別,也有人很認同大愛感恩產品的理念和背後涵蓋的故事。前來了解的姚師姊聽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理念,當場填起菩薩大招生的單子,一邊填寫的同時也一直點頭表示認同,認為地球上真的需要有像這樣的團體,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情。
大愛感恩科技並不是在鼓勵消費,而是期待有更多民眾認識環保,了解環保,一同愛護大家唯一的地球。深圳佛事展是繼廈門和福州後參與的第三個佛事展,感恩深圳的慈濟師兄、姊的護持,讓環保織品能夠拓展到另一個城市。相信往後大愛感恩科技定會更精進,將環保理念延伸到不僅是台灣本島,甚至中國大陸,進而涵蓋全世界,將「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傳達到整個地球村,接引更多人愛護地球,讓環保帶入生活。
大愛感恩科技 何思霈 深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