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01 五 2014

惜水省電愛地球 共度缺水難關


面對缺水窘況,不只大地需要水,人體也需要乾淨的水來清潔。證嚴上人在今天(4/30)志工早會開示,面對全球氣候失調,人人應該負起責任,從生活簡約做起,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南投日月潭水庫,面臨缺水危機,進水口「日月湧泉」,平常可以噴出一兩公尺高的泉水,現在只冒出一點點水量,而在「水蛙頭步道」的九隻青蛙地標,滿水位時,只露出一隻,現在水位下降,已經露出八隻青蛙。

證嚴上人開示:「這個緊急的時刻,要怎麼辦,只有人啊,人人可以身體力行,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浪費等等,多一點,刻苦一點,走路,我們真的要靠著大自然,這兩隻腳可以走路是最幸福的,假如寸步都不行的話,那就是坐輪椅囉,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自我檢討。」

人不能缺少水,不論是體外清潔,或體內機能維持,都需要水。尤其「腎臟」就像是人體的濾水器,在馬來西亞的慈濟洗腎中心,得到國際ISO9001認證,也體現了慈濟醫療人文。

證嚴上人開示:「水,不只是大地需要,人體也需要,到了人體非水不可治療的病,我們也要很認真,如何讓這樣的水質,真的實在是,乾淨的很乾淨,要經過了,ISO的認證,來評鑑、來認證,真的是很令人感動,也是很感恩,可以看到了,醫療人文的那樣的溫馨品質。」

惜水如金。馬來西亞幼兒園的小朋友,不但做到「一水多用」,更將惜福、節約的觀念,帶入家庭,影響父母。

陳信羽 劉泓志 花蓮報導

Read more

依山而居村莊 要用水得自取

環山圍繞的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雖然地勢高,但相較四周高山,實則是個谷地。高地水容易流失,低地水容易淤積,是高地也同時是低窪地區的墨西哥城,集兩者缺點於一身。加上政府對於自來水管線的管理失當,首都加上近郊地區,居然有超過40萬人無自來水可用。由其是住山坡的居民,每天早上必須帶著驢子下山提水,因為村內的公營或私人的水車,不但不夠、還都貴的嚇人。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墨西哥的用水問題,早已掙扎了好幾世代。( Read more

飲食方式救地球 棄葷改素護眾生


馬來西亞知名企業「帝國集團」,認同慈濟理念,邀請雪隆慈濟志工,到 梳邦帝國飯店,分享環保素食。帝國集團創辦人,更決定將每星期提供兩天免費的素食午餐,鼓勵員工響應蔬食。講座結束後,高達六成比例員工,共173人加入慈濟會員,捐小錢付出愛心。

在馬來西亞梳邦帝國飯店,雪隆慈濟人醫會醫生,為兩百五十位帝國集團主管與員工,揭開食物背後,與環境連結的真相。

慈濟人醫會醫師 陳成亨:「應付溫室效應,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為素食者。」

為了鼓勵員工響應素食,帝國集團董事經理黃耀德,宣布公司將固定提供免費素食午餐。

帝國集團董事經理 黃耀德:「我們會在星期一二提供素食給員工,而且是免費午餐。」

帝國集團子公司執行長 陳源泰:「因為一直以來講是溫室效應,要怎麼才做到(減緩),所以至少現在可以了解是,先以自己先開始做起,再從自己去影響到家人
再從那裡影響到朋友身邊的人。」

志工也受邀分享竹筒歲月精神與校園安學計畫,獲得員工的認同響應,日行小善祝福苦難人。

帝國集團員工 卡斯杜麗:「只是一點小小的付出,我們能夠抹去別人悲傷的眼淚,何樂不為。」

透過企業的帶動,單純善念,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蕭雯穎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校園環保行動力 慈青社帶動風氣


年輕人的青春歲月,不留白。台北陽明醫學大學,就有一群慈青社員,因為學生環保觀念還不足,導致宿舍的垃圾桶,常常夾雜著許多可回收的資源,像是塑膠袋、紙餐盒和瓶瓶罐罐等等,如果沒有回收出來,就會直接被焚燒掉。因此,在社長王師瑜登高一呼,這學期開始由社員排班,利用中午或傍晚下課時間,親自動手做分類。這股為了校園乾淨,為了物命延續的傻勁,讓人感受到年輕人,擇善固執的感染力。

中午不睡覺,一群學生,往垃圾桶裡東翻西找,甚至還有人乾脆用鼻子聞。

陽明大學慈青社員 方鏡齊:「做塑膠袋回收之前,我們必須先確認說,裡面有沒有油,或者難聞的東西,所以我會先聞一下,因為像這個(回收)回去的話,如果有油,處理起來很麻煩。」

不嫌髒、不怕臭,就是不想放過任何一個能回收利用的塑膠袋。一支夾子,加上沒戴手套的手,飲料杯、餐盒,再油再黏,同樣不退卻。

陽明大學慈青社員 王亭文:「像手套,如果我們用那種塑膠的一次性手套,(用完丟掉)也是一個垃圾,布的手套還要洗,後來就覺得說,像手洗一洗就還好,然後稍微注意一下,手不要有傷口,就沒問題。」

邊做邊聊,聊課業,聊生活,感情越做越好。兩個多星期來,陽明大學慈青在社長王師瑜號召下,自願放棄午休,來到宿舍後方回收區,分類一般垃圾,有同學拿來便當盒,也立刻現場教學。因為每天排班,人數不多,卻是小兵立大功。

陽明大學慈青社長 王師瑜:「大學之後,就比較自由吧,但是,大家就這樣亂丟,然後就看了於心不忍,如果我們沒有回收,它就會全部一車一車的,變成一般垃圾,載去焚化爐或掩埋場,就不會再進入到人類的利用裡面。」

整理好的有用資源,逃過了被送進焚化爐的命運。靠著雙腳,分工合作,同學還親自送到環保站。

慈濟志工 何明村:「下課,普通學生會去逛街,他們不會,所以實在很感動,我們不是說在陪伴學生,其實是學生在教我們。」

點點滴滴,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心得還放上社群網站。一條條回覆留言,滿滿都是同學和老師的支持,藉由網路力量,也希望招募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陽明大學慈青社長 王師瑜:「就看到這些剛好是身邊的朋友,不是慈青,就是他們也很關心(環保)這一塊的時候,他們這樣的留言 就會很激勵我們。」

年輕人的力量和熱情,無限寬廣,串聯起來,用對地方,社會更溫暖。

蕭志傑 倪子凡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