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5 四月 2014
2014,4/15,紡織所林明志博士& 林鴻儒研究員來訪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5日(二) 14:30~15: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殺菌防螨除髒汙 來自洗衣精含藥
- Article Details
全台灣每年使用的清潔劑,高達20萬噸,換算下來,等於我們每個人一年會用掉,將近九公斤的清潔劑,而整個市場產值,將近百億。而換來的,是台灣每人每天排放225公升的廢水 可以裝滿一百多個寶特瓶,其中飽含各種我們用過的化學物質。環保團體在洗衣精中,驗出百滅寧、腐絕等環境用藥或農藥,卻沒有相關法規可以管制。洗衣精含藥事件,暴露台灣化學品管理的疏漏,已經是從政府到全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當我們跟著廣告,追求一個乾淨舒適、潔白柔軟、沒有細菌的世界,或許沒有想到,我們可能正在日以繼夜的汙染珍貴的水資源。
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台灣六成的水汙染,就來自於這些生活汙水飽含各種化學物質,因為我們每一年要用掉20萬噸清潔劑;推陳出新的產品,讓市場商機無限。
消費者 陳小姐:「我覺得因為有的有螢光劑嘛,那我是比較相信說,這個我用了不錯,那衣服也會覺得有一個,洗過以後,覺得衣服有香味。」
消費者 張小姐:「我比較重視天然的,有沒有添加什麼一些,比較讓我不放心的東西。」
問題是,消費者根本無從分辨清潔劑的成分有沒有問題。科技的進步,早已讓我們望塵莫及,而有毒的化學物質,也正等著伺機而入。
台灣德國萊因實驗室經理 張祉祥:「環境賀爾蒙的壬基苯酚,或者是說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這些成分,還有一些像是殺菌劑,有機的汙染,或是說這個生物累積性的這些汙染物。」
市售清潔劑,絕大部份原料都一樣,為了區隔市場,業者添加的東西越來越多。環保團體在去年底公布一項調查,在部分清潔劑中,可能含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成分。
主婦聯盟執行祕書 陳儒瑋:「裡面就還有加腐絕(Thiabendazole)、加戊二醛(Glutaraldehyde),有百滅寧這種成分,這樣子的所謂農藥跟殺菌劑,其實這個在洗衣精裡面,其實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一些物品。」
還有其他農業或是醫療上用到的殺菌劑、消毒劑,在洗衣精裡也都找得到,但標示上卻往往看不到,學者認為,這幾乎等同放任濫用。
北市立教育大學 環教系副教授黃基森:「一般的藥必須要有至少三種證照,工廠的證照、藥的證照,跟使用的證照,他現在把這些搬到(清潔劑)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
而洗衣精加藥並非特例,在牙膏、洗碗精裡面,只要宣稱有抗菌功能,大部分都有環境賀爾蒙。
台大公衛所長 蔡詩偉:「它不會告訴你抗菌成分是什麼,我們經驗是,如果是有抗菌成分的洗碗精,大概非常高的比例,都會驗出三氯沙。」
也就是說,即使產品中有致癌物質,也不會明白標示,消費者也無從得知,而這些物質即使含量很低,最終仍無可避免的,會回到環境中,以二手毒藥的方式運作,例如進入我們喝的水裡。
「這個九龍出來的那個汙水,它二十四個小時都可以排的,沒有水吃了,檢查三次,你食道癌啦,不行啦。」
這部由環保團體拍攝的影片,記錄中國長江的化學汙染,在河水中累積,慢慢毒害居民健康,然而,事態即使如此嚴重,也始終無法以科學確認其交互產生的毒性與影響。而這次單一的洗衣精含藥事件,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含的,是台灣對化學品的管理脫序,動輒三不管,讓風險無所不在。
主婦聯盟前祕書長 黃嘉琳:「台灣事實上在整個化學品的使用上面,事實上是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上位法,或者是一個全面性的管制,你怎麼知道到底有多少用量的化學藥品,隨著洗劑或是清潔用品,進入河川當中,進入我們的環境當中,還有生物鏈當中呢。」
當我們想把衣物洗乾淨,又要同時杜絕小蟲、細菌,或許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很可能正在傷害自己與環境的健康,而看不見的汙染,也藉此慢慢擴散了出去。
攝影剪輯:謝啟泉 文字撰稿:熊其娟 Read more
多蔬減碳又健康 環保人文善影響
- Article Details
中午用餐時間,公司員工,帶著環保餐具來排隊,也提供素食餐點,同時為了鼓勵員工多素食,特地設置一面是素食牆,說明吃素的好處,還有響應者的榮譽榜,吃飯時,抬頭一看,淺顯易懂的靜思語,就在眼前
德公司主任 陳宏宇:「我們公司的人文 教育,會做得更好,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做人以外 要學習做好人。」
陳宏宇夫妻二人,在參加實業家生活營後,有心要把慈濟人文帶進公司,不只是推動素食,也節能減碳,用限制車牌號碼的方式,鼓勵員工,多共乘。
耐德公司營運總監 覃明:「譬如我的(車牌)尾號是3,每星期三我就坐公共汽車,或者是和人家併車(共乘)去上班。」
由公司建設的大社區裡,也邀請慈濟志工來推動環保,介紹如何分類,也說明清淨在源頭的重要,還教大家做環保酵素。
耐德小區居民 趙丹:「不知道分類 所以說,還是要向你們學習,以後就可以回收回來。」
耐德物管 歐陽曼紅:「你們的宣傳和我們共同努力,讓小區的這些業主,共同參與進來,把我們小區建設得更加美好,讓小區居民感到這裡是很宜居的。」
實業家有心,推動環保,帶動社區居民,一同為愛護大地努力。
葉萍 四川報導 (2014.04.15) Read more
響應世界地球日 社區倡回收觀念
- Article Details
響應世界地球日,松山區慈濟志工,將環保日活動,拉到社區街頭進行。
慈濟志工 與 民眾:「省水省電 帶環保餐具出門,還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我們一天這五項,一定大家都能做到。」
一日五善的宣導,不只吸引社區民眾目光,連大陸遊客也佇足取經。
成都遊客 汪劍超:「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好像在,什邡那邊有一個廠(工廠),(有啊有啊 希望你們到什邡去)我們去看過吧 去看過,希望將來的話也是能夠深入合作,等到我們瓶子收得越來越多的話。」
環保不是口號,慈濟志工邀約台北監理所的員工和家屬參與回收,實際做了更有收穫。
台北市監理所股長 林正揚:「不管塑膠類 紙類 罐子怎麼樣,它都是一個地球資源的損耗,那我們回收以後 再利用,本身就是減少地球資源的損耗。」
小志工 陳柏崴:「可以做資源回收很好玩,這樣地球就不會被汙染。」
台北市監理所技正 林美伶:「其實這些工作可能,需要很多人的協力幫忙,才能夠真正達到愛地球。」
志工不斷提醒民眾少用一次性物品,多用環保餐具,對身體健康,又能愛護地球。
真善美志工 林有政 馬宏政 台北報導 (2014.04.15) Read more
志工雲集同精進 腳步輕柔又禁語
- Article Details
慈濟48周年,全球同步展開為期十六天的視訊連線,禮拜法華經,桃園茄冬環保站,環境克難,利用回收的電視和電腦,每天晚上誦經拜佛,即使蚊子滿天飛,志工們依舊專注當下。(4/13)
志工們,趕在晚上七點半,全球同步連線拜經前,抵達茄冬環保站,腳步急匆,但一切過程靜悄悄,就怕打擾到附近鄰居。
慈濟志工 簡阿葉:「因為有住戶,怕會吵到人,我們都是很小聲的,來的時候都是禁語,不敢太大聲,怕會吵到鄰居。」
位在省道旁的茄冬環保站,是克難道場,電視,電腦都是二手回收,就連鋪在水泥地板的紅色地毯,和拜墊,也是跟靜思堂借來的。
慈濟志工 簡文環:「(桃園)靜思堂他們志工說有,我去載,本來說載十六個,乾脆載二十個好了。」
一百坪的空間,二旁擠滿了回收物,前頭還有一只貨櫃屋,外頭也停了二部環保車,地方不大,志工心願宏大,二盞水銀燈,是唯一的光源,燈光下,蚊子是滿天飛,但鋪在地上二十個拜墊,沒有空位。
(聲音)慈濟志工:「蚊子就跟他們一起共修,請眾生一起來共修。」
慈濟志工 黃英堂:「蚊子,有飛來飛去,不要理,心自在。」
慈濟志工 謝秋取:「佛陀在菩提樹下六年的修行,是如此的辛苦,因為他們也是在大地上,也沒有什麼可以遮蔽的。」
有心就不難,有願就有力,大家把握難得因緣,凝聚善念,這也是心中最大的祝福。
真善美志工 李美儒 陳枻昌 桃園報導
(2014.04.15)
Read more
家具街環保站 廣邀民眾分類資源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延續物命,不過,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找到地點做環保,並不容易。也因此,中正區志工,過去常常要坐公車轉兩三站,到萬華做環保。直到2012年底,從事傢俱業的慈濟志工李謝陞,捐出自家的儲藏室作環保站,志工用心維護環境,也慢慢獲得當地民眾認同,進而紛紛投入環保行列。
台北市南昌街,著名的傢俱街,道路四通八達,兩端連結和平西路和福州街。
隱身巷弄內,狹長型的一樓空間,是附近老人家的輕安居。高齡82歲的許順阿嬤,做環保,很快樂,一年多前,志工捐出這塊地後,再也不用到萬華,做環保。
環保志工 許順:「走到(萬華)那邊要一個小時,來這邊只需要半小時。」
慈濟志工 李淑貞:「在沒有這個環保站之前,我都是到華翠(橋下)去做,那我都是坐公車。」
慈濟志工 李謝陞:「我們中正(區)一直想要做環保站,但找了好多年,也都有去看,但沒那麼簡單,因為人家聽到,要做環保站大家都反對。」
精華地段,克服萬難,捐地帶動環保,背後的推手,李謝陞。做環保十多年,經營傢俱行,更超過五十年。天天以身作則,也帶動起環保風。
慈濟志工 李謝陞:「做的時候,(環境)都會打掃的很乾淨,鄰居慢慢認同了,現在連左鄰右舍,也都知道這邊有在回收,紙張什麼,都會拿來給我們。」
愛護大地的心,沒有貧富之分,只要有心,人人都做得到。
蕭志傑 林家慧 台北報導(2014.04.15) Read more
穿街過巷做環保 七旬嬤動人身影
- Article Details
實踐「不老精神」,帶您看一個退而不休的環保志工「鄧阿嬤」,76歲的她,做環保已經15年,從來沒有停過腳步。雖然「鄧阿嬤」已經有5個孫子,能安心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但她憑著一股愛地球、謢大地的心,每天奔波在外,她說「她會做環保,做到不能做為止。」
喧嘩的台北羅斯福路,一個不平凡的身影,環保志工「鄧阿嬤」。
每天晚上準時報到,整理回收垃圾,一樣的場景、一樣的付出,當地住戶對她,再熟悉不過。
住戶 徐銀地:「禮拜一、禮拜二,我們有回收的時候,她就不管風雨什麼,都這樣在收。」
住戶 王女士:「她都是20:40就到這裡,她很熱心,(一個禮拜幾天)每天都來,她很熱心,真的很熱心,對我們大家鄰居都很好。」
「鄧阿嬤」做環保,不僅僅在夜晚,充滿朝氣的她,實踐「不老精神」,從一大早就已經開始。
捨不得可以用的資源,「鄧阿嬤」最擅長延續物命。
環保志工 鄧高女媚:「別人拿給我們回收的衣服,我整理好,我試穿後可以穿,就洗一洗拿來穿,像這白褲子就是撿來的,鞋子也是撿來的。」
環保尖兵,「鄧阿嬤」當之無愧,也讓人看見,她退而不休的服務精神。
「要活就要動,我做環保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環保志工鄧阿嬤
真善美志工 台北報導
(2014.04.15) Read more
殺菌防螨除髒汙 來自洗衣精含藥
- Article Details
全台灣每年使用的清潔劑,高達20萬噸,換算下來,等於我們每個人一年會用掉,將近九公斤的清潔劑,而整個市場產值,將近百億。而換來的,是台灣每人每天排放225公升的廢水 可以裝滿一百多個寶特瓶,其中飽含各種我們用過的化學物質。環保團體在洗衣精中,驗出百滅寧、腐絕等環境用藥或農藥,卻沒有相關法規可以管制。洗衣精含藥事件,暴露台灣化學品管理的疏漏,已經是從政府到全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當我們跟著廣告,追求一個乾淨舒適,潔白柔軟、沒有細菌的世界,或許沒有想到,我們可能正在日以繼夜的,汙染珍貴的水資源。
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台灣六成的水汙染,就來自於這些生活汙水,飽含各種化學物質,因為我們每一年,要用掉20萬噸清潔劑;推陳出新的產品,讓市場,商機無限。
我覺得因為有的有螢光劑嘛,那我是比較相信說,這個我用了不錯,那衣服也會覺得有一個,洗過以後,覺得衣服有香味。
街訪:「我比較重視天然的,有沒有添加什麼一些,比較讓我不放心的東西。」
問題是,消費者根本無從分辨,清潔劑的成分,有沒有問題。科技的進步,早已讓我們望塵莫及,而有毒的化學物質,也正等著伺機而入。
台灣德國萊因實驗室經理,張祉祥:「環境賀爾蒙的壬基苯酚,或者是說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這些成分,還有一些像是殺菌劑,有機的汙染,或是說這個生物累積性的這些汙染物。」
市售清潔劑,絕大部份原料都一樣,為了區隔市場,業者添加的東西越來越多。環保團體在去年底,公布一項調查,在部分清潔劑中,可能含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成分。
主婦聯盟執行祕書,陳儒瑋:「裡面就還有加腐絕(Thiabendazole)、加戊二醛(Glutaraldehyde),有百滅寧這種成分,這樣子的所謂農藥跟殺菌劑,其實這個在洗衣精裡面,其實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一些物品。」
還有其他農業、或是醫療上用到的殺菌劑、消毒劑,在洗衣精裡也都找得到,但標示上,卻往往看不到,學者認為,這幾乎等同放任濫用。
北市立教育大學,環教系副教授黃基森:「一般的藥必須要有至少三種證照,工廠的證照,藥的證照,跟使用的證照,他現在把這些搬到(清潔劑)這個地方,什麼都沒有。」
而洗衣精加藥並非特例,在牙膏、洗碗精裡面,只要宣稱有抗菌功能,大部分都有環境賀爾蒙。
台大公衛所長,蔡詩偉:「它不會告訴你抗菌成分是什麼,我們經驗是,如果是有抗菌成分的洗碗精,大概非常高的比例,都會驗出三氯沙。」
也就是說,即使產品中有致癌物質,也不會明白標示,消費者也無從得知,而這些物質即使含量很低,最終仍無可避免的,會回到環境中,以二手毒藥的方式運作,例如進入我們喝的水裡。
這個九龍出來的那個汙水,它二十四個小時都可以排的,沒有水吃了,檢查三次,你食道癌啦,不行啦。
這部由環保團體拍攝的影片,記錄中國長江的化學汙染,在河水中累積,慢慢毒害居民健康,然而,事態即使如此嚴重,也始終無法以科學確認,其交互產生的毒性與影響。而這次單一的洗衣精含藥事件,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隱含的,是台灣對化學品的管理脫序,動輒三不管,讓風險無所不在。
主婦聯盟前祕書長,黃嘉琳:「台灣事實上在整個化學品的使用上面,事實上是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上位法,或者是一個全面性的管制,你怎麼知道到底有多少用量的,化學藥品,隨著洗劑或是清潔用品,進入河川當中,進入我們的環境當中,還有生物鏈當中呢。
當我們想把衣物洗乾淨,又要同時杜絕小蟲、細菌,或許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很可能正在傷害自己,與環境的健康,而看不見的汙染,也藉此慢慢擴散了出去。
攝影剪輯 謝啟泉 文字撰稿 熊其娟 Read more
非洲國模里西斯 學子海外環保行
- Article Details
位於非洲東部的海島國家 模里西斯(Mauritius),是非洲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之一,在當地的 模里西斯國際學校(Le Bocage International School),每年都會為高中學生安排一趟海外服務之旅,師生已是第三年拜訪沙登慈濟環保站。
模里西斯國際學校每年安排高中生參與一星期的海外服務課程,在馬來西亞沙登慈濟環保教育站,已經是第三次前來拜訪學習。
領隊老師 娜斯琳:「真的很觸動人心,我相信這群學生心中有了火花。」
學生代表的羅曼,看過志工分享的短片,他開始覺得自己必須有所行動,改變環境。
學生 羅曼:「校園內只有一個大環保箱,我們想建議換成很多小環保桶,放在校園各處,確保沒有環保物會被當垃圾丟棄。」
三十二位同學齊心協力分類資源。從一頭霧水到逐漸上手,同學們也感受到一起付出的樂趣。
學生 羅蜜:「這些塑料的種類,我不知道它們有根據不同數字,來分類及變賣,我以為塑料只是純粹一種而已,這很有趣。」
一顆顆栽下的環保種子,要飄洋過海回國分享,守護共同的地球家園。
蕭雯穎 羅虢驄 馬來西亞報導(2014.04.14) Read more
2014,4/15,輔仁大學通識講座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4月15日(二) 10:00~12:00
【地點】輔仁大學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週一, 14 四月 2014
國家環境教育獎 蝴蝶效應善循環
- Article Details
國家環境教育獎今年是舉辦第二屆,活動自去年4月起接受參選機構書面資料報名後起跑,並邀請來自學術界五位評審委員們,先經過公正客觀的書面審查、再進行縣市代表初選審查。最後針對各組六家進入決審之入圍者進行實地審查 。今年在台北市初選中,最後與三家上市公司激烈的競爭後被選拔為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其他二十二個縣市代表的決選, 經過月前的審查委員團隊實地來訪審查, 入圍民營事業組最後優質的六家之一的大愛感恩科技於4月14日以虔誠感恩的心情,接受主辦單位及評審委員再度蒞臨實地審查,預定選出全國特優的國家環境教育獎。評審委員主席台中教育大學林素華教授表示:「國家環境教育獎目的除了鼓勵企業投入成為環保教育推廣先鋒,同時透過選拔過程中彼此經驗分享、達到共同精進的目的。期待產生善心的『蝴蝶效應』,增加社會善的力量,促進社會祥和與安定。」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吳美麗教授也表示:「此次實地審查,讓入圍決選企業把握有限時間,呈現各自在環境教育之努力投入亮點。」
抱著入選就是受肯定的態度,大愛感恩科技用心準備、歡迎國家環境教育獎評審委員蒞臨實地審查。「相信所有入選企業大家目標一致,亦即在自己專精的領域為社會環教來貢獻、付出。」李鼎銘總經理在致詞時如是表示:「觀摩其他入圍者也多是『寓教於樂』。 證嚴上人曾經開示過『要看一個地區的文明或是生活水準的高低,從垃圾量的多少就可以瞭解。現在的指標已經改為,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愈高,代表社會愈文明、愈先進。』 證嚴上人自1990年開始推動『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大愛感恩從創立以來,透過實體通路、虛擬平台,分享教案、產品生命力文案,等各種管道,讓每一件綠色環保產品都能回饋與榮耀在此愛心平台上的每一個參與者。」這個參與者包括環保菩薩、合作夥伴、以及請購的大德們,每個人都是愛心接力的一環。目前的環保再生產品是來自於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及實業家的發揮專業良能,未來將擴及資源回收場各項可再利用的回收物品,並再回饋社會來完成愛的循環。
評審林耀國委員表示:「此次審查看到大愛感恩科技的簡報善用X-mind (心智圖) 工具的特性說明,更能簡潔有力的點出大愛感恩科技在推動環境教育所發揮的『影響力』。讓委員們看到不論是虛擬網站、甚至未來願景基地,可以感受到大愛感恩科技所發揮實質影響力是非常深遠。令委員們好奇的 『是甚麼力量、怎樣的機制』、或者公司內是否有專門的單位在負責推動環境教育?」
大愛感恩在本質上雖然並非專業教育單位,但是全公司就是一個推動環境教育的任務組織,進入大愛感恩的同仁都有一分推動環保教育的使命感。誠如 證嚴上人靜思語:『人依止在大地之上, 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是本份事也是使命。』因此不論身處哪個部門,每個人除了承擔本職之量化關鍵績效指標 (KPI),同時還承擔推動環保教育的非量化KPI,真正的落實職志合一及回饋社會的心念。經由這五年來累積的推廣經驗,已能規劃出針對不同對象的教材教案,並且不斷持續精進。大愛感恩科技將環保理念付出行動,就是在實踐個人的那一份本分事、實踐對 證嚴上人的承諾、實踐對後代子孫的責任,也是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實踐真正的環境教育 。
大愛感恩科技 虞珊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