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08 四月 2014

掃墓祭祖主婦忙不忘環保站報到

清明連休假期,不少人忙著掃墓祭祖,台中市有ㄧ群環保志工,各自利用時間先掃墓,不是提前就是今天一大早拜拜,星期六是東區環保站大回收日,大家不缺席同樣來環保站報到。

清明連休假期,不少人忙著掃墓祭祖,台中市有ㄧ群環保志工,各自利用時間先掃墓,不是提前就是今天一大早拜拜,星期六是東區環保站大回收日,大家不缺席同樣來環保站報到。 

清明連假,東區環保站同樣不打烊。大回收日,回收物特別多,為了做環保,志工不是提前掃墓祭祖,就是起個大早準備。 

慈濟志工 賴淑鶯:「有拜拜啊,六點就去市場,買菜回家煮拜祖先,(環保)這也算是自己家裡的工作,沒來覺得很怪。」 

慈濟志工 林滿里:「團體掃墓不去不行,家族性的,我就去掃墓,趕快趕回來,會掛念這裡,這一群人等著我。」 

清明假期還有不少人選擇出遊,但是就讀國二的陳彥中,陪媽媽一塊來環保站付出。 

陳彥中:「做環保比較有意義,服務大眾。(會想出去玩嗎?) 不會阿。」 

做環保還能聯繫情感,固定報到已經變成一種習慣,戴著護腰的志工張月香,即使腰不舒服,還是來環保站摺報紙。 

慈濟志工 張月香:「師父說要精進,來做就不難過了,在家裡會不舒服,來這裡就不會。」 

精進不缺席,分秒不空過,志工精神,讓人豎起大拇指說讚。 

台中報導 
黃子玲 歐陽光輝

Read more

深入社區推環保 你我力量救地球

台東慈濟志工,來到鹿野鄉社區活動中心,宣導環保理念,希望透過社區的力量,帶動鄉親,不只是認識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更能即刻付出行動。 

台東慈濟志工來到鹿野鄉社區活動中心,宣導環保理念,希望透過社區的力量,帶動鄉親,不只是認識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更能即刻付出行動。 

跟著音樂一起動一動,阿公阿嬤笑得不亦樂乎。慈濟志工來到台東縣鹿野鄉社區活動中心,用淺顯易懂的分享,要讓大家了解,環保刻不容緩。 

慈濟志工 李芳誼:「落實環保在社區,透由這個因緣,我們宣導如何做環保,那希望以後我們能夠,在地落實環保的理念。」 

清淨,從源頭開始做起,志工細細說明如何分類。另外,也介紹回收寶特瓶製作成毛毯的過程,物盡其用,還能在賑災中發揮大功效。大家不只認同,也相約一起做環保。 

民眾 陳炳榕:「長久以來沒有團體來這裡推廣,慈濟今天來這裡推廣環保,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從今天開始宣導,今天要開始做了。」 

把環保觀念帶回家,現在開始,從每個人自身做起,用單純信念做對的事。愛護地球,也保護家園,讓資源變成助人的愛心。 

真善美志工 尤暐絨 涂華光 台東報導 

Read more

青澀臉龐見真誠散播歡樂伴遲暮

四十位高中及大專學子,也在關懷行列中,幫長輩刺激手部穴道,還以懷舊童謠,帶著一起活動筋骨,晨光時間好健康。

分享澎湖地區年輕人的付出軟實力,澎湖水產職校的學務主任,帶著高關懷班的學生,到慈濟環保站做回收,用付出代替處罰(3/30)。另外還有四十位的高中及大專學生,則是到老人之家,擔任一日志工,陪伴唱歌跳舞,還恭敬的跪著餵長輩吃飯,用行動實踐行善、行孝。(3/22) 

滿布皺紋的手,是歲月和智慧的累積,志工輕輕牽起阿嬤,送上疼惜。 

慈濟志工:「你要身體健康喔。」 

四十位高中及大專學子,也在關懷行列中,幫長輩刺激手部穴道,還以懷舊童謠,帶著一起活動筋骨,晨光時間好健康。 

長者:「看到你們很高興,有你們在很快樂,有你們一起快樂跳舞、唱歌。」 

一碗粥,細心的吹涼,再餵進長輩嘴裡。看見坐輪椅的老人家,學生更是雙膝跪著恭敬餵食。吃進口中的,多了愛的滋味。 

年輕人的活力,也吹進澎湖的北辰環保教育站。 

慈濟志工:「好棒喔,你看你們今天來幫了一個大忙,師姑歡迎你們以後如果有空就直接到這裡來。」 

澎湖水產職校的學務主任,以勞動代替處罰,帶六名學生跟著慈濟志工做分類回收,光碟片,一拆就上手,再來就是得放下身段與髒臭為伍。 

慈濟志工:「我們在家裡做環保,我們心也要做環保,環境要清潔,我們的心也要清潔。」 

澎湖水產職校學務主任 顏一誠:「我覺得我一起做(環保),小朋友會做得更開心、更願意,他會覺得說,好像我們不是來處罰,不是來交換的,老師也在做。」 

一個孩子都不能放棄,在做環保,清淨環境的同時,也不讓孩子因為叛逆,在青春留下汙點。 

真善美志工 蔡秋對 鄧寶珠 澎湖報導 

Read more

環保創意滿動力 樂在付出好幸福

慈濟志工林金國,投入南投草屯的南埔環保站創立,他發揮許多環保創意,包括設置深坑式的回收物集中槽,不僅環保站看來空間整齊,回收物容量也更大。

慈濟志工林金國,投入南投草屯的南埔環保站創立,他發揮許多環保創意,包括設置深坑式的回收物集中槽,不僅環保站看來空間整齊,回收物容量也更大。此外,他還利用廢棄彈簧床,當作四周圍籬,不但美觀通風,能防止回收物被風吹到外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還設計一套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統,達到省水省電的節能目標。 

林金國:「我叫做林金國,我在我們這個,南埔環保教育站,從頭到尾規畫,就像總務一樣,每樣事都做。 

這塊地的因緣,這塊地當初兩面臨路,一邊路是低地,想到說,可以把它隔成幾個坑,深度大約兩米深,廠商來夾的時候,怎麼看好像只有一點點,結果夾起來,17噸的車裝一整台,容量很大。 

如果一陣颱風,或是變天下雨時,怕東西飛出去,我想說有這些彈簧床,上面都用彈簧床圍起來,也可以通風 ,但是塑膠袋紙袋會卡住,不會飛過去,這彈簧床涼又透光,又不用錢,看過去又很好看,我們周圍一切隔間,全都用彈簧床作圍籬,這個真的是好,人家說省本多利,好看又好用。 

我們上頭雨水,就把它集中進去,這邊合起來有4噸水,那上面有個紅色的水管,目前水位就到那邊。 

我們上面這邊就20噸了,20噸的雨水,來啊,到這邊來,這個水窖裡面,這底下有個大的水泥水塔,要用水的時候,我們就用人力式的,還可以做男女眾廁所,水壓又很高,也不用電去加壓,自然就夠了,所以這就是省水又省電。 

接觸慈濟之後,發現說,慈濟不是只用聽的就好,也要下去做,所以那時候我就投入,二十多年前,早期環保的時候,我就投入了。 

當然是,辛苦中就轉為幸福,因為在做的當下,大家都會流汗,都會很累的時候,有時做的手很痠的時候, 都會想說,這也不是為什麼人做,是為自己做,所以都會想說,自己是很幸福,這樣繼續走下去就對了。」 

採訪撰稿:張桂端 
攝影剪輯:郭繼宗

Read more

不一樣的兒童節身體力行做環保

台南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到環保站擔任半天環保志工,拆解錄音帶,摺報紙,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付出,度過最有意義的兒童節。

台南大愛幼兒園想讓孩子的兒童節,過得更有意義,全校師生前往環保站當志工,在過程中學習回收知識,也懂得透過雙手做事付出,愛護地球的涵義。(4/1) 

兒童節快到了,小朋友要怎麼度過,快樂的節日呢, 

老師&小朋友:「我們今天要做什麼事情呢,我們今天要做什麼,(去環保站做志工),好。」 

大大的手套,套在小手上,看著師姑示範寶特瓶怎麼分類,開始分工合作囉。 

台南大愛幼兒園學生 廖元綺:「這樣地球媽媽就很開心,就不會讓地球媽媽,一直在感冒發燒。」 

台南大愛幼兒園學生 林宥均:「師姑師伯就可以,過兒童節跟清明節,就不用來這裡做事情了。」 

台南大愛幼兒園老師 陳綺霞:「兒童節不是只有慶祝,自己很開心,還可以從這一天,做這樣的付出,讓他們知道,可以孝順父母,還有服務大家的心情。」 

台南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到環保站擔任半天環保志工,拆解錄音帶,摺報紙,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付出,度過最有意義的兒童節。 

真善美志工 龔淑婷 梁炳清 楊德有 台南報導 

Read more

體會付出最有福 增長慧命去無明

馬來西亞玻璃市州有一位慈濟照顧戶林亞成,智商不高的他在到達退休年齡後就不被續聘。失去經濟來源,原本就清寒的家庭頓時陷入困境,慈濟志工,及時送來補助。


 

馬來西亞玻璃市州有一位慈濟照顧戶林亞成,智商不高的他,在到達退休年齡後就不被續聘。失去經濟來源,原本就清寒的家庭頓時陷入困境,慈濟志工及時送來補助,也協助林亞成照顧高齡的母親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太太,不善言語的林亞成想回報,志工帶著他一起做環保。 

懂得付出的人,最有福,林亞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照顧戶 林亞成:「(可以幫助)困苦的人,所以很歡喜,對嗎?」 

林亞成智商不高,七年前一到達退休的年齡,就不再被續聘,沒有了工作,家境陷入困境,慈濟志工及時來關懷,也一直到現在,不曾中斷,92歲的老母親,最期待志工的到訪。 

慈濟志工 邱僅惠:「她每次都是等我們來了才剪的,沒有人幫她剪。」 

和慈濟志工早已是一家人,林亞成想回報,志工告訴他做環保,特地帶著影片來,從模仿開始。 

慈濟志工 邱僅惠:「你可以模仿他,可以收集(回收物)放在屋旁,然後再安排(卡車)來載。」 

照顧戶 林亞成 與 慈濟志工:「意思是你多做一件好事,就少一件煩惱,做一件好事。」 

儘管不聰明,單純的善念,讓這一家人總有福氣相伴。 

尤靜蓓 許懿礽 馬來西亞報導

Read more

「衣起畫吧」兒童藝術節登場

上千件回收衣服有各式各樣的色彩,家長一把拿了好多件,一一遞給孩子鋪在草皮上,為獨木舟拼貼出充滿活力的色彩。

今天(4/4)是兒童節,台中市的兒童藝術節上午正式開鑼,在文心森林公園有一場特別的活動叫做「衣起畫吧」,衣服的衣,邀請現場的親子用回收衣在草坪上拼貼出多彩的獨木舟,活動過程也教育孩子,珍惜資源,延續物命再利用。 

獨木舟在綠色的草坪上少了一些顏色,兒童節這一天邀請親子一起創作。 

上千件回收衣服有各式各樣的色彩,家長一把拿了好多件,一一遞給孩子鋪在草皮上,為獨木舟拼貼出充滿活力的色彩。 

小朋友:「(媽媽拿衣服給你要做什麼),鋪獨木舟。」 

家長:「其實剛剛才知道,滿特別的,因為平常在家不會用這樣的創作方式。」 

家長 與 小朋友:「我們把綠色的草地,鋪成很多種顏色,今天有沒有很開心,(有)。 

兒童藝術節開鑼,遊戲的過程也教育孩子,回收的物品也能有新的用途。 

台中市文化局長 葉樹姍:「這就是我們常講的物命的延續,看似好像不要的東西,但是經過巧手跟創意之後,它可以變成藝術品,我希望小朋友從此能認識生活中各種資源,點點、滴滴都不要浪費。」 

這項活動叫做「衣起畫吧」,衣服的衣,大家一起完成這幅作品,從高空俯瞰,真是獨一無二的獨木舟,小朋友也度過充實又難忘的兒童節。 

李雅萍 歐陽光輝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做環保當復健 遲緩兒融入人群

做環保走入人群,受到志工們愛的鼓勵,不僅兒子有了大幅成長,媽媽更找到心靈的靠岸。

清明節連續假期,許多人出外遊玩,在慈濟環保站,卻是幾乎全年無休。像是汐止環保站,環保志工游淑鳳,六年來,做環保如一日,尤其這幾天,同樣帶著發展遲緩的兒子佑佑,來到環保站,當度假。也因為做環保,走入人群,受到志工們愛的鼓勵,不僅兒子有了大幅成長,媽媽更找到心靈的靠岸。 

在志工引導下,佑佑勤快得將一籃籃回收紙倒進環保車。稚氣的臉龐,其實他已經19歲,罹患先天性發展遲緩,六年來,做環保,當復健。 

慈濟志工 魏麗蘭:「像以前,去年的話他說話就伊伊哦哦,講什麼,有沒有叫師姑,現在都很準。」 

佑佑的媽媽 游淑鳳:「就有一些師伯會說,你好厲害喔,師姑也會讚美說,你好厲害,他就越做越起勁。」 

清明連假,民眾捐出來的二手衣大增,游淑鳳一件件細心整理,長年來照顧兒子的心,在環保站,有了依靠。 

慈濟志工 魏麗蘭:「以前他媽媽一個人照顧他,他媽媽已經18年未曾離開過他。」 

佑佑的媽媽 游淑鳳:「(來這)都把家裡的事情忘掉,他會做他的事,不會吵,或黏著我說怎麼樣怎麼樣。」 

三天假期,不少人外出遊玩,游淑鳳和兒子雖然待在環保站,看似各忙各的,卻找到生命中最踏實的快樂。 

蕭志傑 張竣瑋 台北報導

Read more

處處道場薰法香儲物間作共修室

高雄九如環保站薰法香人數增加,原本的佛堂空間已經不夠,志工們齊心,把儲藏室做改裝!

高雄九如環保站晨起薰法香的人數增多,原本的小佛堂容納不下新增的薰法香菩薩,所以志工們決定清理旁邊的一間小儲物間作為共修室,為了讓場地更加莊嚴舒適,會木工的、會油漆的,志工們分工合作,用最少時間把共修室完工。 

把工具台用小貨車載到九如環保站外,是準備要進行什麼工程嗎?原來志工們要讓眼前這儲藏室大改造! 

丈量裁切,志工王天成獨立操作,卻沒有喊累,而鏡頭轉往室內,這邊還有工作要進行!裝釘牆面,再加上粉刷,兩人相互討論如何分工,再同心協力完成任務! 

慈濟志工 王天成:「別的地方的工作先暫停,先到這邊來動工,因為這邊比較重要,要趕快完工,讓大家想要薰法香的有位子可以坐。」 

原來高雄九如環保站,薰法香人數增加,原本的佛堂空間已經不夠,志工們齊心,把儲藏室做改裝! 

慈濟志工 吳水木:「薰法香的人如果再增加,我們還有第三間,吃飯的地方,現在有增建。」

由一增為二,還有第三的預備空間,慈濟志工晨起薰法的風氣越來越盛! 

慈濟志工 許淑玲:「(連線)是沒有字幕的,所以你必須要更集中注意力,那我是覺得,這樣對自己心念的控制,確實它的效果會更好,因為你必須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是集中在你的耳根。」 

分享薰法心得,彼此討論感觸,隨著加入的人越多,志工的心也更加歡喜,任何的付出,也相對更加值得! 

真善美志工 王敏德 李冠慶 高雄報導

Read more

鮮花取代燒紙錢簡單環保又隆重

北市政府首度提倡以鮮花代替焚香的環保觀念,還舉行音樂會,表達對祖先的尊敬與思念。

連續假期第2天,天氣晴朗舒適,許多民眾把握時間上山掃墓,台北市政府首度提倡以鮮花代替焚香的環保觀念,還舉行音樂會,表達對祖先的尊敬與思念,民眾反應良好,新時代的掃墓,簡單,環保,又隆重。 

新移民志工隊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發送鮮花給上山掃墓的民眾。因為台北市政府首度提倡以花代替焚燒香枝的觀念,4月5日上午起於富德及陽明山靈骨樓區,共贈送5萬朵鮮花,民眾的反應不錯。 

民眾:「很好啊,很好啊,又環保,又可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 

民眾 謝先生:「這個很先進的觀念啦,很環保,非常棒。」 

除了持續推動環保措施,讓民眾漸漸改變習慣,今年來到陽明山墓區掃墓的民眾還可以欣賞悠揚的音樂會,撫慰心靈,也表達對祖先的思念。 

台北市長 郝龍斌:「有這個隆重的儀式,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祖先能夠平安。」 

民眾 林小姐:「很好啊,不用像燒香拜拜那樣,這個比較簡單又很隆重。」 

連續假期第2天,天氣好極了,民眾把握時間上山掃墓,有別以往的傳統,要用環保又溫柔的方式追思祖先,也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李宛真 邱品豪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