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08 四月 2014

海岸線垃圾滿地 破壞美觀與生態

今天介紹的這群年輕人,有些人可能在跨年的時候,看過他們的身影,他們是笑擁青年聯盟的學生。笑盟發源於交通大學的一門通識課,原本老師希望大家思考。

笑擁青年聯盟,發源於交通大學的一門通識課,原本老師希望大家思考,如何讓跨年晚會的垃圾減量,所以他們從2012年開始,連續兩年在101跨年晚會的現場,幫忙清理垃圾。而現在他們愛台灣、愛地球的腳步,更踏進全台的海岸線,淨灘,同時宣導海域安全,期待有更多熱血的大專青年,一起和他們改變環境。 

交大電子系學生 陳政韋:「這邊的垃圾比想像中的多,要來看過才知道。」 

遍地垃圾,怵目驚心,這是我們的海岸線。 

交大電子系學生 陳政韋:「塑膠類在這邊,風吹日曬久了,你看它還是存在,只是它會變碎,它會變碎,它越來越小,但還是危害生態環境。」 

一般人選擇沒看到、忽略它,但有一群大學生,它們卻願意彎下腰,撿拾沙灘上的垃圾。他們是笑擁青年聯盟的成員,從一堂交大的通識課,凝聚起大家力量。 

交大電子系學生 陳政韋:「那門通識課,就是因為看到兩年前,看到台北市的跨年晚會,垃圾量很多,所以希望說可以去辦一個活動,讓垃圾減量,所以我們在前年的跨年,就舉辦了一個活動,叫做笑擁101跨年零垃圾,就是大家拿著垃圾袋,去跨年現場收集民眾手上的垃圾。」 

疼惜大地,笑盟的同學們,從市區,轉戰海邊,就算身體疲累,心靈上卻是滿足。 

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學生 林祐樺:「因為我學的是環境的,所以我希望可以在環境這邊,發揮相關的影響力 累是累,可是就覺得,如果說這裡會有更多生物的話會更好。」 

交大電子系學生 陳政韋:「這麼多垃圾,是撿也撿不完,所以我們想說如果可以號召更多人,來這邊看到現場的情況,大家就會知道說,從源頭去做垃圾減量,譬如說我出門,自己帶水壺裝水。」 

從源頭做起,希望透過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讓愛護環境的觀念擴散出去。而年輕人的野心,不只這樣,未來還要跨及水上安全宣導、動物保護,跟自殺防治等領域。每個人的初發心,就是改變和回饋。 

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系學生 鄭淑勻:「我們想要為社會,做一些改變。」 

交大電子系學生 陳政韋:「大家一起來,發揮一些力量,來回饋這塊我們生長的土地。」

Read more

護台灣!用心惜資源小愛化大愛

慈青花時間準備美食,就是要趕在中午用餐時間。為了減少一次性的餐具使用,還貼心的準備環保碗筷,更宣導隨身帶餐具。

台藝大慈青周,利用中午用餐時間推廣素食,並宣導自備餐具。3天下來,有不少學生開始自己隨身攜帶餐具,慈青周不僅推素推環保,也宣導回收二手衣幫助有需要的人。(3/31~4/2) 

學生 與 慈濟志工:「好了、好了,夠了嗎,我們自備碗筷的都會多裝一點,好,感恩你。」 

什麼餐廳會因為自備餐具而多裝一點? 原來是台藝大的慈青周。 

素炒麵、炒米粉、或是豆乾,台藝大的慈青周,已經經歷10多年,但維持不變的是,推環保、推素的心。 

慈青花時間準備美食,就是要趕在中午用餐時間。為了減少一次性的餐具使用,還貼心的準備環保碗筷,更宣導隨身帶餐具。 

慈青 林暐軒:「園區提供的環保碗筷,因為我們希望減少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台藝大學生 賴怡瑄:「自己本身就有平常帶餐具的習慣,然後這周剛好學校,慈青周有在宣傳,FB就有看到,然後就想說,可以自己帶碗筷來。」 

大學校園生活,學生不僅要注意國家大事,更要懂得愛惜地球珍惜每分資源。 

真善美志工 卓瑤琴 王明煌 台北報導 

Read more

環保道場好修行日日薰法增智慧

證嚴上人鼓勵全球慈濟人「晨鐘起 薰法香」,新北市新泰區福營環保站,從去年12月初,開啟聞法活動,志工及會眾,早起參與增長慧命。

證嚴上人鼓勵全球慈濟人「晨鐘起 薰法香」,新北市新泰區福營環保站,從去年12月初,開啟聞法活動。起初只有寥寥幾人,目前每天都有三四十位志工及會眾,早起參與增長慧命。有上班族,不管出差或是因公受傷,都堅持天天薰法香。還有一對夫妻檔,志願每天更早起布置場地,還不忍心大家坐在紙板上聞法,自費添購坐墊,發心法喜。 

清晨四點,潘建軍夫妻的一天,開始的很早。早到聽得見都市蟲鳴,以及環保車的車輪聲。 

把貨車一一開到環保站門口停放,在地面鋪上紙板,再放置自掏腰包,買的坐墊,一切準備就緒,和幾位早來的志工,拜經做早課,接著就是更多人共同參與的晨鐘起 薰法香。 

慈濟志工 楊川慧:「上人每天在開示,等於是生活化,很多是生活化的,不是每一天都是順境,有時候會有逆境,但是當你相信上人在講的時候,是針對你那天發生的事情一樣,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一樣,你就會有所感受,自己會想說,我怎麼去調整自己。」 

每天聞法的模範生,還有他,謝本溫,幾乎是逐字作筆記。前陣子出差摔傷,以輪椅代步,仍堅持晨間,師徒交心的時刻。 

慈濟志工 謝本溫:「我每天都會來聞法,除非我出差,有時候出差到外縣市,我也都會到各聯絡點,去參加薰法香,上人說這個就是,在訓練我們精進心還有恆持心。」 

現代人,忙事業 家業和志業,越來越多人珍惜,這每天固定,讓自身心定心靜的時間。 

真善美志工 林慧石 蔡淑蕙 台北報導

Read more

東莞綠色校園打造環保教育基地

志工利用簡單的素材,在校園打造了資源回收站,帶領全校師生一起體驗回收的樂趣。

善的效應,會擴散,也會感染。廣東東莞黃江實驗小學,為了實現綠色校園的計畫,邀請慈濟志工協助設置「環保教育基地」,志工利用簡單的素材,在校園打造了資源回收站,同時在啟用儀式這天,帶領全校師生一起體驗回收的樂趣。 

東莞黃江實驗小學,要在校園設置一處環保教育基地,校方請來慈濟志工幫忙。經過半個工作天,環保教育基地終於完工,這一天,全校師生以辦喜事的心情,舉辦啟用儀式。 

黃江實驗小學老師 蔡彩媚:「其實你們給孩子們講解的那些環保知識,我們老師也可以做得到,所以呢,如果在學校也擁有一個環保教育基地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實現我們學校綠色學校這塊的環保教育了。」 

黃江實驗小學校長 謝婉嬌:「我們是學校,我覺得應該從每個學生做起,然後呢,用學生來推動家長來做一個環保工作,我覺得效果會很好。」 

慈濟志工在每一項回收區前,利用看板,介紹環保知識,小朋友還特地從家裡帶來各式各樣的資源,親自體驗回收樂趣。 

黃江實驗小學學生:「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可以回收,有紙類、罐類、電池等很多東西,在家裡也知道要收集多一些廢紙拿去賣錢,也要節約糧食,多吃素少吃肉。」 

黃江實驗小學學生:「我以後要把一些廢電池、紙類的都要回收,不可回收的紙也不能把它給燒掉。」 

透過實際體驗,孩子們知道,愛謢地球要從改變自己的行為做起,小小的心靈,也將疼惜地球的善念,一點一滴扎根。 

真善美志工 許淑真 吳文宗 廣東報導

Read more

闖關遊戲寓教於樂汲取環保知識

為了讓兒童有個不一樣的假期,大愛媽媽在校園中籌備一連串的闖關活動,讓學童透過遊戲,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為了讓兒童有個不一樣的假期,大愛媽媽在校園中籌備一連串的闖關活動,讓學童透過遊戲,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把握時間闖關體驗,國小學童們卯足全力!大愛媽媽和學童,把腳踏車抬起來,用一張報紙 

這一關,是看看廢報紙能發揮怎樣的功能,小朋友們怎麼做?把報紙捲厚一點,還有分工合作,即使是薄薄的報紙,也能發揮提重物的能力! 

慈濟志工 劉月琴:「有譬如說水的,是愛惜水資源,還有就是說節能減碳,金寶銀寶的操作,讓他們瞭解說,有那些東西會增加二氧化碳,學會怎樣愛惜地球,或者說地球的一些改變與變化。」 

慈濟志工們要讓國小學童了解環保議題,得不斷解說,中場休息還得吃喉糖、猛灌水,來恢復他們的聲音! 

慈濟志工:「剛剛喊得很大聲,是因為小朋友很多嗎,對,小朋友都很熱情。」 

稍作休息,繼續上場,要倡導環保,慈濟志工的熱情和活力十足,也期盼眼前的孩子吸收消化,能轉化為行動,愛護地球! 

朱怡蓉 蕭宏澍 高雄報導

Read more

乾旱缺水農作歉收農民處境堪憐

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度,必須長期仰賴國際援助和進口糧食,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都處於飢餓狀態。

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度,必須長期仰賴國際援助和進口糧食,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都處於飢餓狀態,多達兩成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去年10月,雨季提早結束,今年降雨量也大幅減少,陷入嚴重乾旱。農作物收成不佳,讓海地糧食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從空拍畫面可以看到,山坡上都是光禿禿的一片,農田裡的作物,也幾乎全都已經乾枯。 

海地農民:「我們現在只能種木薯,這裡已經6個月沒下雨了。」 

海地面臨嚴重的乾旱,今年的降雨量,比往年少了一半,專家指出,這場乾旱至少要六月才會結束,作物歉收,導致食物供應短缺,讓海地糧食不足的問題更加惡化。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指出,海地有多達3百萬人面臨糧食不足的困境,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9,896,000)。每五個孩子裡面,就有一個長期營養不良。 

世界糧食計畫署 漢威:「這些孩子的成長受到負面影響,15年後他們長大後,智能和體能也會受到影響。」 

世糧署已經把新一批的穀物,蔬菜油,還有鹽巴等救援糧食,送到海地(4/4),預計可以支撐6個星期。但是這顯然只是暫時的解決方案。世糧署呼籲各國伸出援手,讓無辜的孩子們不要再挨餓。 

RTV 
樊蕙 王家瑋 編譯 Read more

環保課!校園即教室彎腰撿垃圾

大地清淨,人人都有責任,紐西蘭慈青在大學發起清淨大地活動,不只是學校學生參與,還有來遊學的背包客一同加入。

大地清淨,人人都有責任,紐西蘭慈青在大學發起清淨大地活動,不只是學校學生參與,還有來遊學的背包客一同加入,而在澳洲,人文學校響應,清潔日活動,小朋友戴起手套,在校園裡撿拾垃圾。 

這一堂課,學校就是教室,沒有黑板,沒有課本,唯一的任務,就是把清淨還給大地。 

人文學校學生:「(這個是什麼),寶特瓶。」 

平常奔跑的草地,竟然有這麼多的垃圾,同學們邊撿邊訝異,但沒有忘記要做分類,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走過後,一片的清淨。 

人文學校學生:「撿完垃圾後學校有比較乾淨嗎?有,非常的乾淨我還找到襪子。」 

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慈青也舉辦清淨大地活動,有七位來遊學的背包客,一同加入。 

志工:「(這是可回收的),是。」 

儘管已經是大學生,許多人對資源回收還是很陌生,禁菸區裡,撿得到菸蒂,垃圾桶旁,滿地都是圾垃,愛護大地的觀念,需要再推動。 

志工 鍾睿智:「透過我們行動讓別人看到後,別人感覺到我們不能隨便亂扔,就把它丟回垃圾桶去。」 

志工 子貴:「垃圾放在該放的地方,把大學(環境)弄得好好的。」 

彎下腰撿垃圾,也開始反省自我,環境的維護,就在這一念間。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環保清淨在源頭垃圾減量惜資源

泉州環保課程教做酵素,江蘇昆山的社區推環保,南京的慈濟志工帶著小朋友撿拾社區垃圾。

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慈濟志工愛護地球的心不變。泉州環保課程教做酵素,江蘇昆山的社區推環保,南京的慈濟志工帶著小朋友撿拾社區垃圾。這些通通都是愛護地球,讓點滴資源都不浪費。 

小朋友拿著紙箱跑來跑去,就是要把剛學會的環保分類實際做一遍。 

大樓林立,街上川流不息,這裡是江蘇昆山的一個大型社區,擁有6500多戶,慈濟志工跟社區的管理單位商量,每個月2次跟社區民眾來推環保。 

社區管理 崔金倉:「因為我們最近這種天氣汙染比較嚴重,舉辦這個活動,也是一個利國利民的一件事情,如果有這種活動,我們以後也會繼續支持。」 

小朋友在街上撿拾垃圾,愛護自己住的地方。在南京,這邊的垃圾桶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慈濟志工一對一的說環保,就是要民眾珍惜每分資源。 

另外在福建泉州,志工不僅說環保,也教做酵素,把生活中被當做垃圾的廚餘撿回來,一點不都不浪費。 

民眾:「原本認為廚餘只是一種堆肥,直到剛剛想法都還是相同,直到我看到酵素,我才知道,原來廚餘可以變寶貝。」 

不管在哪裡,志工們都努力推環保。做環保不僅身體健康,地球會變得更好。 

志工 施清瑜:「來環保站做環保,就是會身體好、沒煩惱。」 

真善美志工 綜合報導

Read more

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力行環保減碳

中區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在台中靜思堂展開,學員們報到禮佛,一同展開活動。

慈濟中區青少年菩提種子營活動,日前在台中靜思堂展開,除了各項富有意義的動靜態課程之外,活動中適逢每年三月最後一個週六的全球熄燈日,營隊也在晚間熄燈一小時,一同為地球減碳盡一分心力。 

中區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在台中靜思堂展開,學員們報到禮佛,一同展開活動。 

藉由營歌《別害怕夢想》,學員們舞動出青春洋溢的活力,適逢世界熄燈日,營隊活動也熄燈一小時,為地球減碳。在黑暗中,點起手中小小的福慧燈,學員們走上靜思堂五樓陽台,露天享用課餘點心。 

望著台中市夜景,大家分享了上課心得,這次的菩提種子營,安排各項動靜態課程,強調跨越阻礙,實現夢想,學員收穫豐富。 

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學員 劉彥麟:「(困難)就像人生中的坎坷一樣,要跨越。」 

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學員 熊若竹:「人因為夢想而偉大,他有了目標,就離夢想更進ㄧ步。」 

慈濟志工 林敏俐:「不用害怕去夢想,但是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青少年菩提種子營學員:「下一站慈青,等你喔!」 

真善美志工 高玉全 林玲俐 謝妙玲 台中報導 

Read more

八八災後安穩樂處 疼惜山林大地

慈濟志工鄭和雄,54歲卸下軍職後,定居高雄杉林區,從事有機農耕育苗改良,同時擔任行政院退輔會杉林聯絡員。莫拉克風災時,家園遭到沖毀,鄭和雄搬遷到杉林大愛園區。

慈濟志工鄭和雄,54歲卸下軍職後,定居高雄杉林區,從事有機農耕育苗改良,同時擔任行政院退輔會杉林聯絡員。莫拉克風災時,家園遭到沖毀,鄭和雄搬遷到杉林大愛園區,除了承擔大愛園區八八重建協會總幹事,以及協會課輔老師,更帶動園區內的銀髮長輩,到環保站做環保。長輩越做越歡喜,鄭和雄就進一步邀請參與志工培訓,把環保與關懷服務緊密結合。 

慈濟志工 鄭和雄:「這玻璃,這顆(電燈泡)放在那邊。我是住杉林鄉(區),因為我們那邊在莫拉克時候,被判為危險區,然後我們有十個鄰,被遷村到大愛園區來,來到大愛園區的時候,碰到我以前高中的老師,就這樣因緣進到慈濟。 

你孫子要去旗山,遷戶口了嗎(還沒)?還沒喔,他要念那個學區,你要遷(戶口)喔。 

就勞動合作社呂芳川主任我有跟他申請清潔維護佛堂 ,就因為這樣子,慢慢,慢慢就開始進入做環保。 

山上環保車沒有上去,燒(殘枝回收物)這部分,他們就慢慢會把樹葉或樹枝,去堆放,不會去用燒的方式,塑膠他們也知道要去撿起來,集中,然後我們這邊可以處理,這個都慢慢有在改變。 

他們年紀大了,也沒什麼事情做,除了早晚有在運動以外,慢慢把他們接引到這邊來,他們也很樂意 
這樣我們這邊不是每天做,就禮拜一跟禮拜四做(回收分類),把這些時間空下來,就來這邊幫忙。 

前陣子我比較沒時間,這陣子有空就繼續過來,這邊的菩薩都沒有離開,大家在這邊都很發心。 

都是我們園區的人,一部分是小份尾過來的。 

今年培訓有這位師姊,跟陳清黨師兄,因為劉師兄今年沒辦法,可能明年看看。 

休息一下,休息一下,等下再一起做,你們這邊的咧,去用一下東西(點心),這樣一般做環保,現在這邊的菩薩,他只要一次沒有來,他都覺得很奇怪,這種都是慣性的,慣性無負擔,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以前在山上做有機的時候,是一定不噴灑農藥的,因為我在山上不灑農藥,所以要花很多時間去除草。 

果園就在這邊過去,那個時候草一定都是慢慢除根,就是有除根,不像我們後來知道慈濟,是斬草不除根那種理念,因為山上的草也是特別多,所以說這樣子的(留根),就可以保護土地,想一想,也好像跟我們慈濟,這種環保概念又接得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