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0 二月 2014
2014,2/26,新泰志工感恩茶會分享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2月26日(三)10:20~11:40
【地點】新泰聯絡處 (新北市新莊區新泰路413巷18號B1)
大愛心新聞: 務把想師之情 點滴溶進慈濟


2014,2/25,經濟部杜紫軍政務次長及夫人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2月25日(二)14:00~16:0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 次長參訪予勉勵 環保人文大肯定


2014,2/20,中國生產力中心計畫策劃人李麗寬師姊參訪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2月19日(三)14: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大愛心新聞:地球共生貴實踐 永續行動生無量

Read more
2014,2/20,興采實業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2月19日(三)14:30~16: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2014,2/20,景隆製衣參訪大愛感恩科技
- Article Details
【時間】2014年2月19日(三)10:00~13:30
【地點】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63號1樓)


Read more
廢棄木頭.鐵材 打造三米高木馬
- Article Details
豪雨襲河川暴漲 水淹家園待援救
- Article Details
環保就是傳家寶 陳阿池十八年來堅持做
- Article Details
從清晨到深夜,他一年做三百六十四天,只有除夕休息。七十三歲的陳阿池是內湖區資深的環保志工,雖然走路一拐一拐地,不是那麼方便,但是,他十八年來堅持做環保。陳阿池不僅自己疼惜大地,也希望把環保當作傳家寶,傳給兒子、孫子,一直傳下去。
◎「渡」進慈濟 開車做環保
環保志工陳阿池是宜蘭人,1937年生,小學畢業就開始以打零工維生,結婚後,離鄉背井隻身來到台北,做過鐵路局臨時工,開過三輪車、計程車,一心只想擁有安定的生活。
妻子林鑾蝦帶著四個孩子守著宜蘭老家,任勞任怨獨力打理農。事和家務事。夫妻分居兩地努力打拼,為了想在台北買一間房子,然而,每當籌足了頭期款,才發現房價又漲了……
林鑾蝦回憶起當時的景況:「我在老家,日也做、暝也做,經過十五年,大兒子即將上國中才全家團聚。來到台北做翻砂工人,忍受高溫的工作環境,手和腳也就是那時被模具壓傷而變形。」林鑾蝦伸出腫脹的中指,溫文地笑著說。
一輩子認真奮鬥卻無法賺到錢的陳阿池,一直到1982年四十五歲時,考取巴士司機,才開始有了一份固定的職業。那時候,他一天開十二小時的車,拚了命賺錢。然而,就在1989年,他一邊開車,一邊聽著慈濟師姊贈送的錄音帶「渡」,其中有許多真實的人生故事在他內心開始發酵。
「捐出貧,得來富」是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故事,他體會做好事不能等,「二百元對她來說很困難,但是這二百元投入大湖裡,所有的善事都做到了」,陳阿池從此改變了一心一意只想賺錢的人生觀。之後,他搭乘慈濟列車前往花蓮靜思精舍,聽到證嚴上人提及蓋醫院的艱辛過程,體會上人的悲心,回來後就開始在汐止、基隆載資源回收。
陳阿池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改變,1991年他改開「早晚班」,不再全天候開巴士。「環保車就停放在巴士總站,我下了班就載環保,不然就是上班前先開環保車,輪流開。」也曾經因為載回收物趕不及回來上班,花錢請人代班,當時跑一趟車一千元,他也不覺心疼。
從此,開車做環保成為陳阿池生活的重心和快樂的來源。直到1997年滿六十歲退休,開始全職的環保志工生涯;開著資源回收車,穿梭街頭巷尾,載運別人眼中的垃圾,他眼裡的黃金。
陳阿池做得歡喜,卻有人說他是「憨人」。雖然生活並不好過,他十分節儉,就是為了存錢買環保車。他目前開的這輛印有「慈濟資源回收車」的環保車’,是太太、女兒和他自己,湊足了三十萬買的,連油錢他也都自己出。
林鑾蝦說:「他都省自己,衣服也捨不得買。」十多年來,陳阿池幾乎天天都穿著印有「尊重生命」的黃色運動衫,那是1991年環保志工的制服,自己的老早就穿破了,慈濟師姊又撿了好多件送他。
◎傳承見證 國際級環保站
陳阿池不僅出錢、出力,年輕時因為工作受傷,走路一拐一拐的,也就是在這樣吃力的狀況下,陳阿池見證了內湖區環保站的歷史。
1993年,陳阿池開始在內湖區開環保車,當時內湖只有二十多位環保志工,在自己的家裡做資源回收。1997年,慈濟內湖區開始於每月第二個週日「大型回收日」在社區設回收點,陳阿池當時騎著機車、掛上喇叭,在鄰里巷道做宣傳,厝邊愈來愈多人加入,回收點也一年一年增加。
到了2000年內湖環保站正式成立,當時已經有四十多個回收定點,四百位環保志工。2004年開始實施「週三夜間環保」,更吸引了許多上班族投入,回收點也迅速成長,到目前(2009年)內湖區共有一百多個回收點,志工人數也增加到八百人。
時間可以累積一切,一棵種子可以生出無量數。陳阿池不僅自己拚命做環保,多年來也接引了無數志工。從十年前(1999年)九二一希望工程就跟著陳阿池一路做到現在,志工陳港澤對他讚歎有加:「他很肯做,不分早晚,就像是7-eleven。」
環保幹事高國團十年前加入慈濟,就被陳阿池的無私奉獻感動至今,「曾經做得很累,不想承擔,但是這份工作若丟回去,一定是阿池會接。」口中的阿池,是內湖區他最敬佩的人。一分「嘸甘(心疼)」,讓高國團的環保路堅持不懈。
志工李文慶和陳阿池是十多年的鄰居,他很感恩阿池師兄經常找他一起開車載回收物,沿途分享證嚴上人當天的開示,增長了他的智慧。
在阿池師兄愛的傳承,環保志工的互相疼惜下,內湖環保站一年接引二百多個參訪團體,絡繹不絕的海外參訪團,也讓內湖環保站走向國際化。
◎疼惜大地 環保當傳家寶
環保成了陳阿池的終生職志,環保站就像是他的家。妻子林鑾蝦眼神裡有著不捨和讚歎:「他就是做這個(環保)最有趣味,三年多前脊椎開刀,等不及完全復原,穿著鐵衣就『疼疼地做』,捨不得多休息。」
「他不曾喊過累,愈做愈勇,連過年也不休息。女兒出錢讓他出國玩,他也不要。」林鑾蝦接著又說。二兒子陳建信則說父親做環保,「已經做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陳阿池帶著一貫的爽朗笑聲回應:「對地球有意義的代誌,一定要趕緊做。能做要趕快做,所以我嘸甘浪費時間,天天做,沒休禮拜。(台語)」
不僅自己疼惜大地,陳阿池說出了他的心願:「我要把環保當作傳家寶,傳給我的兒子、我的孫子,一直傳下去……。」
週日上午,環保站大卡車前,這一家人列隊傳遞著成捆的舊報紙;讀國小的孫女倆合力搬運,傳給媽媽,遞給站在車上的爸爸,最後一手接過去的是阿公陳阿池。此時,看見陳阿池憨厚燦爛的笑容如蓮花綻放,輝映他內心的清淨無染。
資料來源:http://community.tzuchi.net/historytoedit.nsf/a62d568a5da2da2648257168003ec602/e0b2feecd30bce8848257676004e6699?OpenDocument
新春榮董聯誼會 實業恆持初發心
- Article Details
新春期間慈濟人文志業中心舉辦一年一度的北區榮董暨人援會新春團拜聯會,為了迎接法親們的到來,前一天大愛台同仁特別利用中午時間,在總監 湯健明帶領下,員工們發揮合和互協的團結精神,自願抽空協助場地佈置,很快就迅速將400餘個座位,佈置得整潔有序。北區榮董、大愛台與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簡稱「人援會」,英文縮寫TIHAA)同屬大愛感恩科技愛心接力的一環,榮董新春團拜這天,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與發起人等亦受邀參與,華德師兄同時也是慈濟北區榮董/人援會召集人,上台期勉每一位慈濟實業家弟子都能同心協力,恆持初發心,發揮良能共同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活動影片中 證嚴上人開示:「正月十五過元宵,所以每個地方都編列了預算,假如把這些錢節省起來,可以為各地的窮困,或者是那學校等等,都可以幫助不少的窮人的孩子。」 證嚴上人一番話與活動中靜思語燈謎的分享,都期待所有實業家志工與會眾能夠持續精進,在新的一年,啟發愛的悲心,勉勵在座實踐善的理念。
大愛感恩科技長久以來結合5,462個慈濟環保站及20多萬名環保菩薩共同投入、超過50家專業合作夥伴也都是藉由榮董聯誼會或人援會的平台投入來愛心接力、以及廣大消費者及認同者間創造出台灣獨一無二的環保愛心平台,將回收站的寶特瓶資源回收及細心分類,經過完善的環保回收再製體系,再生成日常生活用之紡織品,並將投資及盈餘全數回饋慈濟來做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每件紡織品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實實在在地給予使用者啟發性創新思維,更落實環保教育與慈悲科技產業之精隨,現場很多榮董們了解後也都很肯定大愛感恩科技在環保方面的努力與成績。
大愛感恩科技 蔡知穎 台北報導
大愛環保一級棒 人文科技入東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環保不分國界,不限於台灣本島或華人地區,時常接引也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訪團,樂於將台灣的環保經驗與人文精神做跨國交流分享,讓各地的環保工作都能順利在質與量做提升,近日適逢新春期間,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有三位從日本來台灣拜會與商洽的實業家,其中身份不乏是日本產業界的社長與部長等高階主管, 華德師兄把握這個殊勝姻緣,當日立刻接引三位日本實業家認識大愛品牌並即時愛灑分享。
雖然是日本實業家,有賴大愛感恩科技也有許多語言專長的同仁,在平時充份準備與見習下,經營規劃室同仁 王姿欣師姊,以流利的日語與來訪實業家做簡報分享,一開始先提及日本311震災慈濟人的足跡,其中讓同樣來自東北的日本實業家 正代真一先生有很大的共鳴,過程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證嚴上人呼籲大家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路介紹大愛品牌的歷程,如何將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做連結,讓日本實業家們都深感敬佩,也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推動環保的實踐成果。
簡報後 姿欣師姊也負責全程以日語,帶領日本的實業家們走訪內湖大愛感恩科技的低碳人文生活館,實際觸摸到奈米高科技的環保賑災毛毯,雖說是使用回收寶特瓶為原料,但日本的實業家們發現質感與保暖度都讓人非常舒適,對於慈悲科技系列的賑災/備災產品也大開眼界,一致舉起大拇指說”一級棒”,更感動的是慈濟人在日本311災後的付出與源源不斷的愛與關懷,更會把今天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經驗與慈悲科技精神帶回日本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 蔡知穎 台北報導
Read more大愛環保一級棒 人文科技入東瀛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推廣環保不分國界,不限於台灣本島或華人地區,時常接引也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訪團,樂於將台灣的環保經驗與人文精神做跨國交流分享,讓各地的環保工作都能順利在質與量做提升,近日適逢新春期間,董事長 黃華德師兄有三位從日本來台灣拜會與商洽的實業家,其中身份不乏是日本產業界的社長與部長等高階主管, 華德師兄把握這個殊勝姻緣,當日立刻接引三位日本實業家認識大愛品牌並即時愛灑分享。
雖然是日本實業家,有賴大愛感恩科技也有許多語言專長的同仁,在平時充份準備與見習下,經營規劃室同仁 王姿欣師姊,以流利的日語與來訪實業家做簡報分享,一開始先提及日本311震災慈濟人的足跡,其中讓同樣來自東北的日本實業家 正代真一先生有很大的共鳴,過程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 證嚴上人呼籲大家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一路介紹大愛品牌的歷程,如何將環保人文與慈悲科技做連結,讓日本實業家們都深感敬佩,也了解到大愛感恩科技在台灣推動環保的實踐成果。
簡報後 姿欣師姊也負責全程以日語,帶領日本的實業家們走訪內湖大愛感恩科技的低碳人文生活館,實際觸摸到奈米高科技的環保賑災毛毯,雖說是使用回收寶特瓶為原料,但日本的實業家們發現質感與保暖度都讓人非常舒適,對於慈悲科技系列的賑災/備災產品也大開眼界,一致舉起大拇指說”一級棒”,更感動的是慈濟人在日本311災後的付出與源源不斷的愛與關懷,更會把今天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經驗與慈悲科技精神帶回日本分享。
大愛感恩科技 蔡知穎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