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9 二月 2014

足簡單、真歡喜—游金花的人生哲學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41_6_2014_543-091.jpg▪ 撰文‧葉文鶯 │ 攝影‧顏霖沼

每件回收物都是一朵蓮花,每撿一個就念一聲佛號。 艱難世事在她口中,化為一句句智慧好話, 笑語中度家人、度鄰里,度出一顆顆歡喜心。

--------------------------------------------------------------------------------

「一做環保身體好、二做環保智慧高……」游金花一遍遍教著阿母唱環保之歌,有時故意不出聲,考考阿母的記性。

母女在一起不論做什麼,往往講不到幾句話便咯咯笑起來。「真好笑!」是她們共同的口頭禪;游金花的人生哲學還多了一句:「足簡單、真歡喜。」難得見到如此開朗、樂觀的母女。

六十六歲的游金花幼時沒上學,三十年前開始為為慈濟募款時,全靠畫圖為記去收善款;五十多歲念小學補校才正式認得一些字。

游金花學到「靜思語」、環保口訣等都會教阿母,她也喜歡偕阿母參與慈濟活動。阿母記性好,聽過的上人開示或志工現身說法,她不但牢記,更像村莊的「放送頭」,具有快速傳播的能力。

游金花遺傳阿母的善良與群眾魅力。凡窮人或僧人登門托缽,她從不讓人空手而返;即使是那些手捧聖像為建寺興廟募款而來的人,游金花覺察有異也總是好心提醒,神佛聖像應被虔誠供奉在寺廟,不宜帶在身邊「流浪」。

「有心建寺廟,我祝福恁早日達成心願;若無心建寺,一定要馬上轉變心念,拿了這些錢之後,不要再出來募款了。」

游金花從不理直氣壯,更不隨便打發別人。「我要以歡喜心讓他們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

游金花與生俱來的聰慧和柔軟,令人想起民間故事中賢良興家的傳奇巧婦。

阿母的避風港

身為長女的游金花四歲跟著父母下田,自小蹲在灶臺邊,身上不是泥就是炭,早早替父母分擔了家務農事、照顧弟妹。

「佳在阿花仔沒讀冊,所以救了阿母!」阿通姆並非慶幸多了游金花一雙手替家裏賺錢,而是身在大家庭,妯娌間時有閒話,她老被冤枉。

「明明我無,偏偏講是我……」阿通姆下了田,才能向女兒吐一吐怨氣。

「阿母,耳朵放卡重咧(意即:裝聾)!別人講的話若是無影,就毋要緊!」在金花面前暢快訴說心事,既不會傳開,有了女兒的寬慰,心裏舒坦多了!

「阿花不會恰北北、湊添話。」阿通姆稱讚女兒明事理,不會理直氣壯、加油添醋。

直到現在,游金花只要聽見阿母對任何人事物起了抱怨或批評,她必溫柔提醒:「阿母,卡細聲咧!不要放在心裏。」游金花不讓任何是非從阿母口中傳出去,更不要她在「八識田」裏種下雜草。

「度人」一起做環保

由於喜愛布施行善,住在太保的游金花在三十年前主動找到嘉義慈濟委員交善款,還幫忙募款。大林慈濟醫院建院整地,她也跟著志工在清晨四點多去砍甘蔗、種樹。

她喜歡上人的「靜思語」,參加茶會拿到結緣小紙片,寶物似的帶回家貼在筆記簿,請兒子打字、放大影印再護貝送人。

「歡喜心是良藥,不生氣是消業障。別人無心一句話不要放在心底。」「上唇代表天,下唇代表地,講話不必花力氣就會驚天動地。」游金花念著這些好話,兒子在一旁見母親興味十足,便問那《靜思語》不是一本書嗎?

「傻孩子,書是給識字的人看的;我不識字,只要幾句好話跟人家結緣就好。」游金花還笑說:「我要是識字,三十多年前就跟著上人的腳步做慈濟了!」

參與慈濟多年,游金花除了募款,一心投入環保。二十年前為帶動其他村莊,她騎機車在太保、東勢寮等地,透過村里長介紹向村民載回收物。

「我不只是去載回收,最重要的是『度』他們一起來做。」游金花還到附近小學教學童認識垃圾分類,不會做海報的她將瓶罐串起充當教具,再請老師帶領學生到環保站實際操作。

這處位在嘉義縣太保巿水牛厝社區的慈濟環保站,五十坪大的空地原本是自家稻田,四周望去一片青翠,日日清早就有六、七名志工固定前來,婆婆媽媽做得好歡喜。

近七十歲的陳秀子因跌倒傷及腰椎,她不敢接受外科手術,只好貼藥膏;在環保站裏,她天天雙手扶著高高的鐵桶,雙腳在塑膠籃裏踩著寶特瓶,踩著踩著,沒想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腰竟打直了,既不痛也不必開刀矯正!曾苦於更年期症狀的陳碧雲,也因為做環保而獲得明顯的改善。

歡喜心解煩憂

游金花不否認做環保也會遇到困難,家人也可能因為捨不得而有意見。

記得初期,她常做分類直到晚上十一、二點,先生下工回來,渾身又是汗又是土,也還沒吃上一口飯,看見太太還在忙分類,免不了抱怨:「你整天都做這些就好了!」

「聽見先生這句話,若是生氣、起煩惱,兩個人一起煩惱就無法再做。」游金花立刻脫去手套,笑嘻嘻走到先生身旁說:「阿財,你先去洗澡,吃完飯再來幫我綁布袋,我就不會做得太晚了!」

「若用歡喜心,凡事可成。上人教我們『四神湯』,運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做慈濟就不會累。每天把事情做完,回家就能安心睡。我每天歡喜,先生也會歡喜。」游金花平凡的臉上揚起幸福而自信的微笑。

「你顧佛祖,我顧腹肚。」肯定金花持家有方、信仰虔誠卻不過分執迷,先生給出了這麼大的空間。

內修外行結好緣

游金花將環保工作結合學佛修行,她常觀想每一件回收物都是一朵清淨蓮花,每撿一個就念一聲佛號。當年要照顧三名孫子,她將牛奶、尿片帶到環保站,背上一個、手牽一個,大的自己走路。待孫子們都會走路,在路上也懂得撿寶特瓶了,一看到瓶罐便站住不動,叫道:「阿嬤,這裏一朵蓮花!」大兒子曾故意當著孩子的面將空瓶擲入垃圾桶,立刻遭到指正:「蓮花不能丟在垃圾桶!」

游金花做環保,除了帶動父母加入,兒女、媳婦和孫子都是好幫手,常利用假日一起做分類。

金花的二女兒十五歲罹患癌症,為女兒治療的郭惠貞醫師接引她們母女學佛。女兒雖於發病兩年後往生,但自知時至、極為安詳。金花篤信佛法,與後來出家、法號道證法師的郭醫師法緣深厚。

道證法師在著作《歡喜菩薩真人真事》一書中,寫過游金花和阿通伯夫婦做環保的故事,「歡喜菩薩」這個稱號正是法師為游金花取的。

法師在書中提及——游金花樂於布施、從不與人爭,她的菜園只負責種,卻開放大家採收。先生不意走到菜園見陌生人摘菜,對方反問他是誰,他趕緊說:「我是游金花家的長工。」夫婦個性配合得恰到好處。

金花說,自從嫁給先生,她發了一個願:「我要人人愛阮阿財!」

一般妻子不總祈求先生身體健康、事業發達?金花望夫婿廣結善緣、廣植福田勝過追逐世間物質名利。如今她心滿意足地笑說,願望都達成了!

道證法師盛歎金花雖然識字不多,但佛經「普賢十大願王」修持法要中,舉凡禮敬諸佛、廣修供養、隨喜功德、常隨佛學、恆順眾生等,她每一項都做到了;日日歡喜,真正是歡喜菩薩!

資料來源:慈濟月刊第543期 網址:http://web.tzuchiculture.org.tw/?mm=1050

Read more

大愛感恩2014年T恤設計比賽

2014年全球氣候及環保問題日益重要,人人關注共同環境及生物共存等議題。為了提倡每個人對於環保的關心及審思,透過大愛感恩品牌舉辦2014年T恤設計比賽,激發年輕人的創意及想像力,將對於任何環保相關的想法設計成T恤圖案,掀起愛護地球的熱血活動成為最佳環保代言人!

設計內容:

(1)環保理念: 有關於環保議題如延緩氣候暖化、愛護動物、節約能源等之設計圖案。

(2)吉祥物:包含大愛感恩吉祥物「環保大愛狗」「素食感恩貓」之設計圖案。

獎勵:

(1) 特優 1名: 獎學金 5,000元 + 獎狀

(2) 優選 2名: 獎學金3,000元 + 獎狀

(3) 佳作 3名: 獎學金2,000元 + 獎狀

(4) 網路最佳人氣獎 1名: 精緻贈品乙份。

網路投票2014/3/21~3/28 24 時止 (將公告於大愛感恩臉書粉絲團,於期限內獲得最高「讚」票數的人,將獲得網路最佳人氣獎。)

時程及注意細節如下:

1.繳件日期: 即日起至 2014/03/20日 24 時止

2.寄至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3.寄件附檔以JPEG為主

4.評審時間:評審團投票2014/03/20 ~ 2014/03/31    網路投票2014/3/21~3/28 24 時止

得獎公布時間/網址:2014/4/1 公布於大愛感恩官網: http://www.daait.com

敬請有興趣的青年學子,至 2014/03/20日 24 時止踴躍投稿!

大愛感恩聯繫窗口:經營規劃室 廖珮吟 電話:02-2657-5245#1773 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2014年T恤比賽辦法說明、T恤比賽報名基本資料:下載連結
b_290_290_16777215_00___images_news20141_6_2014_20140219_3.jpg

Read more

【合心協力救地球】20131003 - 日省一度水

早上起床打開水龍頭,刷牙的同時水也跟著嘩啦嘩啦不停的流,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動作。除了眾所皆知的用電和汽機車外,節約用水一樣也可以達到減碳的目的,因為我們­所使用的每一度水都會製造碳排放,只要稍微改變用水習慣,就可以輕輕鬆鬆為地球節能減­碳! Read more

環保「開工」 怎有炮竹聲?

新的一年,好的開始,環保站開工,志工們齊心祈福。(攝影者:郭淑靜 地點:臺北市松山區塔悠路環保站 日期:2014/02/06)一串串的炮竹聲響,熱鬧非凡。2月6日,農曆正月初七清早,臺北市松山區慈濟塔悠環保站「開工」了!
環保聞法兼顧 福德智慧雙修
一部裝載環保回收物的中型卡車,停放在環保站大門口,三、四位男性志工,早已忙著處理春節過後湧進的環保回收物;環保站裡的志工們,也忙著擺設著豐盛的糕點及水果,喜氣洋洋的準備2014年開工大典。
八點半,志工徐素華帶領二十多位環保志工,以虔敬恭敬的心祈禱,祈願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此時一陣「劈哩啪啦」聲響,怎麼慈濟環保站也會有鞭炮聲?原來是志工們一起擠壓回收的泡泡棉,增加年節的喜氣,塑膠泡泡棉清脆響亮的聲響,不亞於真正的鞭炮聲,算是很應景又環保的放鞭炮!
慈濟北區合心環保幹事陳淑敏期勉志工們,新的一年要繼續努力做環保,注意自身的安全,尤其行車安全更要謹慎。她語重心長的說:「上人為了弟子們能夠精進佛法的學習,不辭辛勞,每天清晨開示,全球網路連線和花蓮精舍同步進行『晨起薰法香』,是非常難得的,大家要把握機會,踴躍出席,好好學習。」
她接著說:「環保站平日播放慈濟網路電台的節目,希望志工們在做環保的同時,也能夠時時聽聞佛法,淨化人心,福慧雙修。」她期勉環保志工們愛地球之際,也要做到法入心,法入行,法喜充滿。
虔誠用心愛地球 社區志工一條心
「我進來做環保,最大的改變就是脾氣改善許多,家人看到我的改變最明顯。」志工黃琪玲投入環保行列近九年,在塔悠環保站也已七年了。回想當年兒子還在讀高中,黃琪玲聽到證嚴上人說︰「用心做就對了!」就這樣她發願要用心做環保,就全心投入環保。
「環保站開放時間是上午八點半到下午四點,每天都有有二、三十位志工在這裡護持,其中十多位七、八十歲的老菩薩,風雨無阻天天來報到,讓我很感動,也是給我很大支持的力量,很感恩他們,也希望我們能邀約更多社區民眾一起來做環保!」黃琪玲開心的說。
素食佳餚饗志工 同心協力一家人
環保站裡,陣陣炸年糕的香味從廚房飄出,志工周莉莉正忙將年糕陸續放進油鍋中炸熟,旁邊流理臺已擺著一大盤的炸好黃金般的年糕,令人食指大動。周莉莉也不忘招呼聞香而來的志工趕快來吃年糕。志工以回收的塑膠泡泡紙代替鞭炮聲,卻一樣響亮。(攝影者:郭淑靜 地點:臺北市松山區塔悠路環保站 日期:2014/02/06)
「兩年前我開始負責環保站周四的午餐,老菩薩們常常讚美我準備的菜餚,給我很大的鼓勵。所以,我也常常在想如何能變換菜色煮出美味的菜餚,希望在此的環保志工都能吃得很歡喜。」周莉莉提醒志工們︰「今天我特別準備素食酸醋咕咾肉,大家務必留下來用午餐喔!」
大家彼此親切的關照,讓慈濟塔悠路環保站的志工們在這裡工作時,有家的感覺,有被愛的感覺,大家滿心歡喜地攜手一起愛地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美瑜 臺北市報導 2014/02/06)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3881%3A2014-02-18-03-05-02&catid=107%3Ataiwan&Itemid=554&lang=zh
Read more

合心共識齊精進 慈悲心路分享愛

圖說: 日前大愛感恩科技業務部進行「合心共識教育訓練」課程,邀請北/中/南各地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與同仁,針對產品內容和推廣方式進行交流,會後也請各位同仁分享心得感受及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感人故事。(攝影者:蔡知穎)日前大愛感恩科技業務部進行「合心共識教育訓練」課程,邀請北/中/南各地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與同仁,針對產品內容和推廣方式進行交流,會後也請各位同仁分享心得感受及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感人故事。師姊們都紛紛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從剛開始篳路藍縷到現在,看到公司和產品從無到有、一直都在進步,大家在2014年也充滿感恩與期許,期望公司、品牌和個人的專業與良能皆能日益精進,為此慈悲科技愛心平台奠定更好的基礎。

北區區關懷 王素戀師姑首先分享,積極的她不管到台北哪個點支援,只要有人靠近攤位,她便熱心與人分享,推廣產品的同時亦跟大德們結好緣,她分享自己謹記  證嚴上人之慈示:「缺角的杯子視為圓」,只要你在一個地方結了惡,不知不覺中就樹立一些敵人,相反的,結了善就在大家心中建立良好口碑,這句話也是師姊從數十年前到現在的座右銘;素戀師姑分享推廣品牌要先與人結好緣,像早期招募慈濟會員時,不管認不認識,不管他們有無請購,看到人主動打招呼,隨時與人結善緣,在推廣的當下,不僅是分享愛,也可拉近距離藉此人間菩薩大招生,每一個地方都是與他人結好緣的機會。從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到現在,她都是盡本分事,秉持「信、願、行」精神,之前有許多人賞識師姊推廣能力,紛紛想邀請她轉職,但師姊都跟她們說: 自己只有一個老闆,就是慈濟。師姊所遇到任何的人事物,都是用 上人的法來洗滌,檢討自己有無缺失,並說每去一個點都要做功課,事先知道產品放在哪裡,「要再更用心」這是2014年對於自己的期許。

圖說:  「雖然這當中有一些小磨練,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黃麗華師姊(站立者)與當地結了許多好緣。師姊分享:「慈濟人,心很美,有活動需要支援,只要一通電話,當區的三個場地總務師兄師姊就來幫忙,真的很貼心、很溫暖。」(攝影者:蔡知穎)「雖然這當中有一些小磨練,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台中慈院 黃麗華師姊回想剛開始中部並沒有很多人知道大愛感恩科技也不了解。起初在台中慈院一樓推廣,台中慈院場地廣大,許多會眾找不到地方,師姊因為對慈院場地熟,指路同時與他們互動,也會藉機會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許多人經過都以為這是二手義賣的,經過說明,他們才知道大愛產品是由回收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年初中部南屯的新會所成立,有許多活動需要志工幫忙,師姊皆義不容辭,也因為活動讓越來越多會眾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的精神。因為多次參與活動及合作, 麗華師姊與當地結了許多好緣。師姊分享:「慈濟人,心很美,有活動需要支援,只要一通電話,當區的三個場地總務師兄師姊就來幫忙,真的很貼心、很溫暖。」感恩每次活動和之前腳受傷時,都有菩薩的護持和志工們幫忙協助。

從一開始拓荒期到現在品牌知名度提升,遠從高雄靜思堂駐點的 陳慈娟師姊分享,去年到現在大眾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別,先前都有著錯誤觀念,認為股份是企業家的、非慈濟的,經過這些年來的愛灑分享和品牌推廣,從之前不了解到現在進一步認同,今昔態度都不一樣,不再有私人企業的觀念。現在只要有外眾參訪,師兄師姊都會帶進來導覽,她們第一站不是書軒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現在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說:「這是慈濟做的,且大愛感恩科技品牌推陳出”心”,陳列更人文,產品更多元與豐富,十方大德們的意見更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新店慈院 黃嬌鑾師姊分享「慈援起菲」等慈善異業結盟活動時,最能感受到慈濟與大愛匯聚的力量,也無限感恩進來這個環境,表示自己都還在學習卻收穫良多,同仁們不但紛紛發心與眾人結好緣,「說到要做到」,更發意讓慈悲入心田,今年發心要來參與慈濟志業見習,讓自己在菩薩道上與時精進,共耕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

合心共識齊精進 慈悲心路分享愛

圖說: 日前大愛感恩科技業務部進行「合心共識教育訓練」課程,邀請北/中/南各地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與同仁,針對產品內容和推廣方式進行交流,會後也請各位同仁分享心得感受及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感人故事。(攝影者:蔡知穎)日前大愛感恩科技業務部進行「合心共識教育訓練」課程,邀請北/中/南各地大愛感恩科技推廣志工與同仁,針對產品內容和推廣方式進行交流,會後也請各位同仁分享心得感受及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感人故事。師姊們都紛紛表示大愛感恩科技從剛開始篳路藍縷到現在,看到公司和產品從無到有、一直都在進步,大家在2014年也充滿感恩與期許,期望公司、品牌和個人的專業與良能皆能日益精進,為此慈悲科技愛心平台奠定更好的基礎。

北區區關懷 王素戀師姑首先分享,積極的她不管到台北哪個點支援,只要有人靠近攤位,她便熱心與人分享,推廣產品的同時亦跟大德們結好緣,她分享自己謹記  證嚴上人之慈示:「缺角的杯子視為圓」,只要你在一個地方結了惡,不知不覺中就樹立一些敵人,相反的,結了善就在大家心中建立良好口碑,這句話也是師姊從數十年前到現在的座右銘;素戀師姑分享推廣品牌要先與人結好緣,像早期招募慈濟會員時,不管認不認識,不管他們有無請購,看到人主動打招呼,隨時與人結善緣,在推廣的當下,不僅是分享愛,也可拉近距離藉此人間菩薩大招生,每一個地方都是與他人結好緣的機會。從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工作到現在,她都是盡本分事,秉持「信、願、行」精神,之前有許多人賞識師姊推廣能力,紛紛想邀請她轉職,但師姊都跟她們說: 自己只有一個老闆,就是慈濟。師姊所遇到任何的人事物,都是用 上人的法來洗滌,檢討自己有無缺失,並說每去一個點都要做功課,事先知道產品放在哪裡,「要再更用心」這是2014年對於自己的期許。

圖說:  「雖然這當中有一些小磨練,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黃麗華師姊(站立者)與當地結了許多好緣。師姊分享:「慈濟人,心很美,有活動需要支援,只要一通電話,當區的三個場地總務師兄師姊就來幫忙,真的很貼心、很溫暖。」(攝影者:蔡知穎)「雖然這當中有一些小磨練,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了解大愛感恩科技。」台中慈院 黃麗華師姊回想剛開始中部並沒有很多人知道大愛感恩科技也不了解。起初在台中慈院一樓推廣,台中慈院場地廣大,許多會眾找不到地方,師姊因為對慈院場地熟,指路同時與他們互動,也會藉機會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許多人經過都以為這是二手義賣的,經過說明,他們才知道大愛產品是由回收寶特瓶回收所製成的。」年初中部南屯的新會所成立,有許多活動需要志工幫忙,師姊皆義不容辭,也因為活動讓越來越多會眾知道大愛感恩科技完全回饋的精神。因為多次參與活動及合作, 麗華師姊與當地結了許多好緣。師姊分享:「慈濟人,心很美,有活動需要支援,只要一通電話,當區的三個場地總務師兄師姊就來幫忙,真的很貼心、很溫暖。」感恩每次活動和之前腳受傷時,都有菩薩的護持和志工們幫忙協助。

從一開始拓荒期到現在品牌知名度提升,遠從高雄靜思堂駐點的 陳慈娟師姊分享,去年到現在大眾對於大愛感恩科技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別,先前都有著錯誤觀念,認為股份是企業家的、非慈濟的,經過這些年來的愛灑分享和品牌推廣,從之前不了解到現在進一步認同,今昔態度都不一樣,不再有私人企業的觀念。現在只要有外眾參訪,師兄師姊都會帶進來導覽,她們第一站不是書軒就是大愛感恩科技,現在介紹大愛感恩科技產品都說:「這是慈濟做的,且大愛感恩科技品牌推陳出”心”,陳列更人文,產品更多元與豐富,十方大德們的意見更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新店慈院 黃嬌鑾師姊分享「慈援起菲」等慈善異業結盟活動時,最能感受到慈濟與大愛匯聚的力量,也無限感恩進來這個環境,表示自己都還在學習卻收穫良多,同仁們不但紛紛發心與眾人結好緣,「說到要做到」,更發意讓慈悲入心田,今年發心要來參與慈濟志業見習,讓自己在菩薩道上與時精進,共耕福田。

大愛感恩科技 黃歆瑜 台北報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