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2014
週四, 02 一月 2014
回收樂!踩扁寶特瓶 拆解錄音帶
- Article Details
大馬慈濟廿載 雪隆環保.醫療展
- Article Details
慈青彎腰撿垃圾 守護菊島清淨
- Article Details
2014,1/11-1/25, 「環保再利用-綠生活特展」
- Article Details
【活動時間】2014/1/11-1/25
【活動地點】嘉減碳環保生態園區(蒜頭糖廠旁)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1號西側
大愛心聞 :嘉義減碳生態區 環保教育啟心智

宣揚老人新三好 圓滿生命續慧命
- Article Details
臺灣自 1993 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且65 歲以上老人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一個國家 65 歲的老年人口超過全國總人口的7%,稱為高齡化社會 (aging society) ,當比例超過 14%時,稱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截至2013年8月,臺北市文山區的老人人口數已達32,832人,佔全市第3名,老人之照顧服務格外需要關注。因此,在企業號召下,政府相關單位及慈善團體紛紛響應,12月底假臺北市立動物園辦理「文山區獨居長者102年度歲末園遊會」活動,邀請區內列冊獨居長者、低收入戶家庭、弱勢家庭戶等約一千多人同歡,期藉由溫馨遊園會的方式,表達「文山是我家」的關懷行動。
佛教慈濟基金會、大愛感恩科技受主辦單位邀請,以環保為主題參與展示,推廣環保資源分類以及倡導尊重生命的環保意識。攤位前不時有長者前來駐足詢問,志工們除了詳加說明,遇到行動不便或不清楚該如何兌換禮品、餐食的長者,志工們還提供特別服務,為長者們幫忙兌換領取,減低他們的困擾。
大愛感恩吉祥物『大愛狗與感恩貓』也穿梭在會場中,協助志工們舉牌宣導「垃圾不亂扔,整理好輕鬆」、「時時惜資源,地情更久遠」、「清淨大地,地球更久遠」等觀念。慈濟與大愛感恩科技不僅展示還兼做環保,設置了多處回收點,回收大家產生的垃圾。參加會眾們也都配合放入分類袋中,不但可減少會後清潔人員的辛苦,又能讓資源再利用。
大愛感恩科技同仁及志工們,除了向長者們說明環保的重要性,更讓長者實際觸摸由寶特瓶所製作的環保毛毯及圍巾等相關產品,長者們紛紛對環保織品的品質稱讚,更有長者現場發心請購,並發心一起做環保,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一度暫歇的寒雨,在活動過程中,又滴滴答答下了起來,志工們端來一杯杯的薑茶溫暖了長者的身,也溫暖了他們的心。高齡化和少子化已是臺灣邁向未來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孟子所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世界是大家所嚮往的。但願藉著更多社會團體關懷和資源整合的力量,讓長者們感受人間有愛,不再孤獨;同時也經由環保志工作為人品典範,宣揚老人新三好:「帶孫好、顧厝好,做志工好!」也讓他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成為社會重要的資產,圓滿生命、延續慧命。
大愛感恩科技真善美志工 柯佳欣 台北報導
Read more週三, 01 一月 2014
傳薪清蓮心香溢 自淨身心品高潔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傳薪系列中國風服飾,乃回溯中國復古之美,賦予人文新意,遵循 證嚴法師《禮儀之美》的慈示,藉由服儀人文之美,回歸人性的單純樸實。其中「包容系列」的設計就是以清明心念為主,日前上市傳薪心品--「蓮花刺繡外套」,即傳達心性的美善與清淨,誠如靜思語所言:「大愛的心猶如一朵清淨的蓮花,不論在任何環境都能散發清香。」
蓮花生於污泥之中,開出潔淨之花,在美麗的外表下,擁有清明的內在涵養。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便將蓮花喻為「花中君子」,象徵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高潔品性,以及莊重質樸,不諂媚炫耀的低調淡泊。「蓮花刺繡外套」融入蓮花清逸淡雅的氣息,聚合眾人之愛,將資源變清流,清流化大愛,為社會帶來古樸之美與洗滌塵垢的精神力量。
「蓮花刺繡外套」純淨無後染,100%環保材質。以西式剪裁表現中國服儀的柔美優雅,大面積的繡花,細緻的織帶緄邊,中國式的輪廓線條,展現人文之美,沒有多餘的裝飾,細膩的車功,適合各式體型的版型,實穿大方。灰色低調的蓮花刺繡,立領外有傳統盤釦,如葉中水珠,在沉穩中多了秀氣,整體看起來端莊而嫻柔。古詩云「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即以「蓮花」不染污穢、安靜嫻雅的特質,象徵人性在紛擾的環境中,依然能潔身自愛的德行。
「人格昇華,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一個人由內而外的散發美感和氣質,是要從淨化身心做起。「蓮花」就是一股淨化人心的清流,象徵著環保、清廉與祥和。蓮音同「廉」,因此有清廉之喻,含有持守有節、不貪不求之意;而蓮又稱荷,荷音同「和」,含有吉祥和合之意。傳薪包容系列,藉由清淡雅緻的「蓮花」圖案,傳遞淨化大地、淨化心靈的意涵,更代表著對祥和社會以及美好未來的期許。
大愛感恩科技真善美志工 胡崇惠 台北報導
Read more供弟念書而失學 投入志工做中學
- Articl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