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2012

週一, 09 七月 2012

飛毯遊街 另類歡慶145歲

志工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圍觀的民眾得知是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皆稱奇及讚歎。(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慶典活動由嘉年華揭開序幕,原本靦腆的志工們,因為群眾的熱情感染,大方地邀請民眾觸摸環保毛毯,頓時間,毛毯變了成童話故事中的「飛毯」,民眾不敢相信,資源回收物品也能變成神奇的助人物資。而今年(2012年)的活動中慈濟志工不再只是配合參與,轉變成主導規劃及貫徹環保分類的角色,近兩百位志工以虔誠的心參與佳節、守護地球,另類歡慶加拿大145歲生日。

今年的7月1日是加拿大一百四十五歲國慶日(Canada Day),7月1日在各城市都有慶祝活動。列治文市今年則在史帝夫斯頓社區,舉行第六十七屆鮭魚節慶典(Steveston Salmon Festival)。

努力獲得肯定 背動轉主動

自2010年起,列治文區志工即參與活動中之環保宣導,由於慈濟團隊的紀律及認真親和態度,得到主辦單位的高度肯定及信賴。因此,今年更邀請慈濟志工加入環保分類之規劃,也接納了許多志工所提供的建議。

從往年的配合單位,到能融入主流團體,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角色,對分會及志工而言,莫不都是一大鼓勵。
為確實做好垃圾減量,彌補往年因大會招募的高中生義工經驗較不足,而造成垃圾分類無法掌控,今年改由慈濟志工帶著大會招募的高中生,一同承擔自上午九點至下午七點的環保宣導及後續分類。

由於所需志工人數較以往多,因此今年由列治文、本拿比及素里三區志工共同成就。上午的天氣雖飄著細雨,依然不減志工參與這一年一度盛會的熱忱。

嘉年華新體驗 毛毯變飛毯飄著細雨的天氣澆不熄志工的熱忱,夾道民眾亦不吝給志工喝采。(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

慶典活動由嘉年華揭開序幕,每年的嘉年華約有上百個不同族裔的社區團體參加。今年慈濟志工也報了名,希望藉此能更融入主流團體,讓民眾認識慈濟,並配合當天的環保宣導,同時展示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宣揚慈濟珍惜物命的環保人文。

志工原本帶著靦腆笑容,不好意思接近兩旁群眾,後因群眾的熱情感染,便鼓起勇氣,大方地邀請民眾觸摸環保毛毯及環保衫。而大家的稱奇反應,也讓志工展示地更加賣力。

毛毯頓時變「飛毯」,不時地「飛過來」又「飛過去」,傳給許多人觸摸、了解,為現場增添了幾分趣味,也讓志工更體會到所謂的無聲說法。會後,更有多人前往大愛感恩科技攤位詢問。

此外,隊伍中身著志工背心的環保志工,有親子檔也有夫妻檔,每人手拿沿街撿拾的垃圾桶及夾子,一看見路上的垃圾便撿起,不僅為群眾做了最好的示範,也獲得了許多的掌聲。

看見環保宣導 歡喜獲成效

今年環保定點共設十二個站,鑑於往年市政府街道的垃圾桶到處林立,造成主辦單位配合慈濟人建議,請求市政府將街道垃圾桶封住,並製作清楚的指示牌提醒民眾何處可回收資源。(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環保宣導及分類的困擾。於是在籌備會時,志工便建議當日要把所有街道的垃圾桶封住,並且配合高舉的指示標幟,民眾就能更清楚看到何處可丟垃圾。

列治文區志工都可明顯感覺到,今年的街道較乾淨,工作也比往年輕鬆許多。參加過三年環保宣導的慈濟志工楊水蓮表示,民眾有明顯的進步,大都懂得如何分類,也願意配合。

慈青江駿逸也分享說:「有一個小女孩來回地幫忙家人到環保定點丟垃圾,志工耐心地教導她做分類,從開始不懂,第二次來時略懂,到第三次時已可當導師教家長們如何分類耶!」

史帝夫斯頓社區環保委員安.梅特卡菲(Ann Metcalfe)女士,十多年來都得到丈夫霍爾(Howard)先生的支持,從清洗盆子、撿拾垃圾到分類等工作。今年先生霍爾更駕著垃圾收集車在會場各環保點穿梭往來。志工黃佩莊看到他一個人默默地一站一站辛苦的收集垃圾,不忍心地跟在後頭幫忙,後來更跳上垃圾收集車,做了他的助手。因主辦單位人手不足,黃佩莊師姊主動補位,跳上垃圾收集車來回各定點幫忙。(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

原本沿街撿拾是由大會招募的高中生義工負責,不在志工的工作範圍。但到活動尾聲,志工們發現地上的垃圾有明顯增加的狀況,便主動召集人手,趕快加入撿拾的行列,以求活動結束,能還給社區一個乾淨的街道。

確保垃圾減量 後續細分類

為確保能做好垃圾減量,志工們也新增後續分類工作,把會場店家和偏遠地區沒有設立環保點的垃圾,都帶到指定地點進行分類。每當垃圾收集車到來,志工好像看到寶藏一般地興奮,一擁而上,很有效率地幫忙把紙皮箱、廚餘、回收飲料瓶罐、垃圾,整理妥當後放在各大型收集箱內。

志工更把少量需再分類的垃圾倒出,細心尋找可回收的資源。雖然面對的是髒亂的垃圾,志工仍帶著歡喜心及無畏的精神,用心地一一分類。在慶典活動結束後,大家仍等待到最後一袋垃圾送至定點,確認好分類後,才互道感恩,圓滿此次活動。

在這一次活動中,雖得到民眾高度配合與讚揚,令志工得到很大的鼓舞,少數幾袋沒有確實分類的垃圾,志工不畏辛苦地撿拾出可回收物品,徹底落實資源回收。(攝影者:黃雅蓉,地點:列治文史蒂夫斯頓社區,日期:2012/07/01)但仍然覺得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尤其是「清淨在源頭」的理念。

今年主辦單位有要求店家在選擇食具、食材的包裝方面能加入環保概念,少用一次性的物品。但因材料價格較貴,所以配合的店家仍然有限。明年,志工們考量著會加強此方面的溝通,期許店家能更提升環保意識。

(文:吳淑靜、黃佩莊 加拿大報導 2012/07/01) Read more

為下一代留淨土 菊島環保蔚成風

翁淑美,今年七十二歲了,十多年前,因為姪女在澎湖承擔環保幹事的工作,她也開始推著腳踏車,在社區做回收,左鄰右舍也都會刻意把資源留下來給她,僅管澎湖海風大,老人家運用她的智慧,讓回收回來的資源,不被風吹雨淋,珍惜每一份善心。

Read more

週日, 08 七月 2012

熱鬧園遊會 志工第一線宣導環保

台中市北屯區的建功國小舉辦園遊會,校方特別邀請慈濟來參加,志工在現場設置攤位,擺放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藉此養成孩子們的環保觀念。


園遊會好熱鬧,每個攤位都吸引許多人潮,其中慈濟的攤位,讓大小朋友停留最久,因為透過志工的解說,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些衣物都是寶特瓶做成的。

真善美志工邱本達 文羽楨 台中報導
(2012.07.08)

小朋友柯智皓:「寶特瓶變衣服的過程,我覺得慈濟人很神奇,我回家要把不要的寶特瓶存起來捐給慈濟。」

把垃圾變黃金,小朋友直呼好神奇,為了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志工還特別設計闖關遊戲,讓小朋友加深環保觀念。

慈濟志工 與 小朋友:「看到髒髒寶特瓶的話,你們第一個步驟要幹嘛,要清洗,要不要用很多的水啊。」

慈濟志工紀羿秀:「最主要是讓孩子來闖關,讓孩子知道說,一個瓶子的東西,可以創造出這麼多的東西出來,也讓孩子知道說,從生活當中去惜福。」

學到了環保觀念,還要知福惜福再造福,這場園遊會,讓小朋友們都發願,要做個環保小尖兵。

真善美志工邱本達 文羽楨 台中報導
(2012.07.08)

Read more

西班牙反浪費 垃圾變身佳餚

西班牙反浪費 垃圾變身佳餚(法新社馬德里1日電) 微熱的夏夜傍晚,西班牙馬德里1座公園有場露天餐會,約30名食客共享嫩炒蔬菜和什錦沙拉,食材都是不久前從垃圾桶中撿來的,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食物。

這群反浪費的環保人士不定期舉行「垃圾食物」餐敘,並開放全社區民眾參加。

餐會前夕,他們拉著購物車翻遍多家食品商店垃圾桶,尋找被丟棄但還能吃的食材。

他們第1個小時遍尋不著任何食材,但最後終於在1家蔬果行外的垃圾桶挖到寶。

他們獲得瑞士甜菜、杏仁、番茄、胡蘿蔔、香蕉、枸杞、半顆鳳梨,還有甘藍菜、花椰菜、辣椒、芹菜和小番茄,加起來有好幾公斤。

50歲的卡爾沃(Txomin Calvo)說:「收穫很不錯,大部分食材都狀況良好。」

這個反浪費餐會始於2010年,旨在減少浪費良好食物的情形。

卡爾沃說:「為了讓活動不只是抗議,我們免費把食物送給有困難的人。」

西班牙現在有1/4人口失業,2011年有21.8%國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這個活動來得正是時候。(譯者:中央社徐嘉偉)1

Read more

週六, 07 七月 2012

國中生樂做環保 不再叛逆惜資源

台北萬芳國中的十位師生,來到環保站(5/8),這群孩子平常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不過到了環保站,都變成環保志工的得力助手。

邊剪瓶環邊吹口哨,對萬芳國中這群學生來說,讀書也許不太拿手,不過要講起作事情,那可是他們的專業。

萬芳國中老師 黃柏鈞:「雖然他們平常在學校,可能是大家頭痛的人物,但是他們在當義工的時候,其實都還蠻認真蠻可愛的,他們也有他們很善良的一面,我是希望來這邊幫忙,能讓他們知道,他們自己是有很多能力去做好事的。」

慈濟志工 和 老師:「寶特瓶可以踩,拿一些去踩吧。」

老師一聲令下,同學馬上行動,每個動作都不含糊。中場休息時,志工還特地播放印尼垃圾山的故事。

學生 王宣德:「靠那些垃圾才能過日,就覺得說貧富差距太大,能省的就盡量省,不要再浪費了。」

學生 毛聖智:「有錢人在浪費東西,窮人就在撿他們浪費的東西,要把媽媽的便當吃光,把媽媽的愛心吃光。」

來到環保站,除了學習分類,還學著看見自己的幸福。

Read more

週五, 06 七月 2012

小腦萎縮發病 翩翩青年人生變調

在台灣每十萬人,就有十三人,選擇自殺,在馬來西亞,自殺問題同樣嚴重,根據馬來西亞衛生局資料統計,一天就140個人有自殺念頭,慈濟照顧戶余國恩,就是其中一位,在29歲那年,發現和父親一樣,患有遺傳性的小腦萎縮症,第一時間,他曾想要跳樓了結生命,是對家人的不捨,讓他打消念頭,在醫院的引介下,慈濟志工積極關懷,協助他就醫,帶他做環保,還幫他在家中裝設大愛台,原本黑暗的人生,有了色彩。

Read more

嘖嘖稱奇 親王讚毛毯奇蹟

志工解說大愛感恩科技研發的環保產品太陽能帽子,親王讚歎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緊鄰大湖公園,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接待每年超過三百多個國內外團體來參訪。除了分享新的環保概念與知識,慈濟人文精神也是導覽志工與社會大眾分享的一環。

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6月22日下午,約旦米拉德親王(Prince Mir’ed Bin Ra’ad Al-Hussein)在慈濟志工陳秋華的陪伴下,蒞臨內湖聯絡處。親王優雅從容地與每一位在場的志工寒暄,且在炎熱的氣溫中,耐心與專心地聽著志工導覽,並不時的提問與讚歎。

親王表示,非常崇敬證嚴上人的悲心與理念,也希望能將慈濟的環保模式帶回約旦。他也提出幾個疑問,是甚麼力量能讓這群環保志工風雨無阻的守在這個崗位上?慈濟各分會如何能持續地菩薩大招生?慈濟對未來又有何展望?如何能將環保的理念推廣與落實?

在陳秋華與資深慈濟志工協助下,一一的告知親王,慈濟有四大志業八大腳印。在國際賑災時,本著「走在最先,做到最後」的精神,不但濟貧還要教富;在菩薩招生的環節,除了落實社區外,還有定期關懷獨老與訪貧,舉辦各類讀書會與才藝課程;每年的重要節日更會舉辦大型愛灑活動,分享各項志業的成果。

志工向親王說明,在人文與教育的部分必須下許多功夫,環保教育站的設立更具有深遠的意涵,讓每一位來訪的貴賓,清楚的明白環保是身心靈的工程,每個人都肩負著愛惜與保護環境的責任。過程中,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本著清淨心靈,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力的態度感動不已。

環保科技神奇 親王稱奇親王對於環保志工能在炎熱與有異味的環境下仍能堅持信念,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的態度感動不已。(陳秋華提供 地點:慈濟內湖環保站 日期:2012/06/22)

原本預計三十分鐘參訪內湖環保站,在親王興致盎然下,導覽志工繼續引領一行人巡禮園區。當了解為何有大愛感恩科技商品的衍生後,除了對PET瓶罐如何變身為賑災的毛毯嘖嘖稱奇外,親王也以實際的行動為環保盡一分力,購買了許多大愛感恩科技產品做為給家人的禮物。

親王表示,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訪,不僅讓他受益良多,也希望大愛與環保的種子能盡快的在約旦萌芽,更期望藉由慈濟人的協助,能在約旦當地盡速展開愛灑活動與環保教育的推廣。 Read more

週四, 05 七月 2012

掘井人

Read more

志工陪伴走過低潮 投入環保行列

因為先生的離世,留下三個孩子,遠從印尼嫁到馬來西亞的雅蒂(Nurhayati)成了單親媽媽。她一度陷入低潮,身邊沒有親人可以幫助她。在她極度無助的時候,遇到了慈濟志工,從此她結上了慈濟緣,也跟志工成了好朋友。

Read more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歌


19908月間,證嚴上人於台中舉行的一場幸福人生講座中,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提倡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再利用、愛惜資源,做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於是啟動慈濟志工環保分類、資源回收。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歌 【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詞:證嚴上人開示   曲:郭孟雍教授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延續物命結好緣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造福世間護大地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延續物命結好緣
大愛感恩科技  大愛感恩科技  造福世間護大地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將資源變黃金  教黃金變愛心
懷著愛護地球的悲願  將愛心化清流  讓清流繞全球
大愛感恩科~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