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30 七月 2012
珍惜水資源 好習慣造就好人生
- Article Details
做環保當復健 老嫗輕安自在
- Article Details
本拿比園遊會 環保服裝秀吸睛
- Article Details
礁溪阿媽辭世 風範永存人間
- Article Details
2007年的今天,對慈濟環保歷史來說,損失一名大將,她曾是慈濟最高齡的環保志工張林蕉,她是一位醫師娘,卻不顧異樣的眼光到處撿拾回收品,最特別的是,阿嬤總是一身莊嚴的旗袍,總是把回收物堆疊的整整齊齊,像這一生清靜無染,把歲月奉獻在最有意義的地方。
走進阿嬤的房間,裡頭的擺設一如往昔,當年阿嬤所睡的醫療級病床還在,只是房間的主人,如今換成阿嬤的女兒張月娥,也就是鄰居口中的張老師,她今年也已經高齡八十五歲了。
翻著相本,阿嬤的身影歷歷在目,又將我們帶回當年,阿嬤做環保的場景。阿嬤是張林蕉,家住宜蘭礁溪,從八十八歲接觸慈濟以來,開始做環保,一直到一百零四歲往生,是慈濟最年長的環保志工。
張林蕉(2001.02.06):我都是人家蓋房子撿的,樓上三樓五樓七樓也爬上去撿。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最初很多人不認識,不曉得做什麼,很好奇,我媽媽就跟他說,說現在這些是慈濟要的,師父要的賣錢可以去做救濟。
張林蕉是醫師娘,她不顧左鄰右舍的眼光,在礁溪街頭撿回收。儘管年紀大,行動困難,但是她對每一個回收來的紙板,都堆放整齊,而且用心綁好。
阿嬤:我撿紙板,給人家都這樣,這邊再綁好,紙板用手折好。
甚至,她還會勸鄰居一起來做好事。
張林蕉:要做功德如果真的要做,要認真打拼,做表面好看的沒用,人,錢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如果要回去作夢,倒下江山就換別人,人如果要回去,再大的江山也帶不走,做好事比較好。
勸一個人不夠,阿嬤也會在社區的活動中,上台分享,這年她一百歲,聲音宏亮。眾人大家這樣合作,來這邊護持師父很好,大家合作,我這樣不會講話,請大家原諒,祝大家回去健康大發財,添丁。
口說好話,就連 證嚴上人行腳到宜蘭,阿嬤也一口氣說了一連串的吉祥話。
張林蕉(2003.01.01):
老菩薩,新年跟你說大賺錢,健康富貴,萬年富貴,收租吃不完,很多喔。
阿嬤天性樂觀、幽默,當慈濟志工為卡崔那風災勸募,來到阿嬤家裡的時候,也是笑聲連連。
阿嬤還會出謎語考志工;笑聲依舊,兩年後2007年四月五號,阿嬤因為年事已高身體功能衰退,在家中安然往生,享年104歲。
如今,阿嬤家裡的環保點還在,左鄰右舍也習慣把回收物拿來這裡存放,而慈濟志工也定期來回收,送到礁溪環保站,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大家如果不嫌棄就一直做下去,這邊也沒有做什麼,沒有利用別的,可以一直都放回收。
阿嬤的環保點,如今成為社區民眾,資源回收的場所,也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Read more
走進阿嬤的房間,裡頭的擺設一如往昔,當年阿嬤所睡的醫療級病床還在,只是房間的主人,如今換成阿嬤的女兒張月娥,也就是鄰居口中的張老師,她今年也已經高齡八十五歲了。
翻著相本,阿嬤的身影歷歷在目,又將我們帶回當年,阿嬤做環保的場景。阿嬤是張林蕉,家住宜蘭礁溪,從八十八歲接觸慈濟以來,開始做環保,一直到一百零四歲往生,是慈濟最年長的環保志工。
張林蕉(2001.02.06):我都是人家蓋房子撿的,樓上三樓五樓七樓也爬上去撿。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最初很多人不認識,不曉得做什麼,很好奇,我媽媽就跟他說,說現在這些是慈濟要的,師父要的賣錢可以去做救濟。
張林蕉是醫師娘,她不顧左鄰右舍的眼光,在礁溪街頭撿回收。儘管年紀大,行動困難,但是她對每一個回收來的紙板,都堆放整齊,而且用心綁好。
阿嬤:我撿紙板,給人家都這樣,這邊再綁好,紙板用手折好。
甚至,她還會勸鄰居一起來做好事。
張林蕉:要做功德如果真的要做,要認真打拼,做表面好看的沒用,人,錢啊,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如果要回去作夢,倒下江山就換別人,人如果要回去,再大的江山也帶不走,做好事比較好。
勸一個人不夠,阿嬤也會在社區的活動中,上台分享,這年她一百歲,聲音宏亮。眾人大家這樣合作,來這邊護持師父很好,大家合作,我這樣不會講話,請大家原諒,祝大家回去健康大發財,添丁。
口說好話,就連 證嚴上人行腳到宜蘭,阿嬤也一口氣說了一連串的吉祥話。
張林蕉(2003.01.01):
老菩薩,新年跟你說大賺錢,健康富貴,萬年富貴,收租吃不完,很多喔。
阿嬤天性樂觀、幽默,當慈濟志工為卡崔那風災勸募,來到阿嬤家裡的時候,也是笑聲連連。
阿嬤還會出謎語考志工;笑聲依舊,兩年後2007年四月五號,阿嬤因為年事已高身體功能衰退,在家中安然往生,享年104歲。
如今,阿嬤家裡的環保點還在,左鄰右舍也習慣把回收物拿來這裡存放,而慈濟志工也定期來回收,送到礁溪環保站,
張林蕉女兒 張月娥:大家如果不嫌棄就一直做下去,這邊也沒有做什麼,沒有利用別的,可以一直都放回收。
阿嬤的環保點,如今成為社區民眾,資源回收的場所,也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