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8 三月 2012

芒果奶奶說環保 清淨源頭有撇步

慈濟志工仔細地教小朋友如何分解寶特瓶。(攝影者:潘俞臻,地點:慈濟臺南安平聯絡處,日期:2012/03/15)「丟一顆鈕釦型電池的污染,就足以污染一個人一輩子所需要的水源。」臺南市北門及港尾國小校外教學,特別安排到慈濟臺南安平聯絡處體驗環保,中西區慈濟志工蔡阿芒自稱「芒果奶奶」,與小朋友們分享環保理念及資源再利用的神奇。再透過實作,讓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也將愛護地球的種子埋入心中。

資源回收有法寶 源頭清淨不能少

「這是回收的寶特瓶做的喔!」小朋友個個睜大了眼睛,順著芒果奶奶蔡阿芒的解說,想像著曾經握在手上,也曾經被自己亂丟棄的小小寶特瓶,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眼前柔軟的毛毯,並感受著當毛毯被送到受災的鄉親手中時,傳遞的那分溫暖。

「這是什麼?」「電池。」「嗯!電池有好多種喔!還有一種鈕釦型的電池,體積很小對不對?要不要回收?」芒果奶奶親切的話語中,散透著一股魅力,孩子們一掃午後的慵懶,專注聆聽,也熱烈互動,讓志工們感受到未來的希望,笑容裏閃著喜悅的神情。

「丟一顆鈕釦型電池的污染,就足以污染一個人一輩子所需要的水源。」芒果奶奶蔡阿芒除了讓孩子們瞭解,不做回收對地球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也不忘把環保提升精緻化,和孩子們分享如何做到「清淨在源頭」。

蔡阿芒說:「如果飲料喝完沒有沖洗就拿來回收,會不會變得臭臭的?」又說:「如果回收資源臭臭的,你想不想做分類?」明知道回收分類很重要,又害怕臭味的小朋友,這時竟猶豫了起來。

「所以我們可以在喝完飲料的時候,再倒一點開水,搖一搖喝下去,就不會有飲料殘留而發臭了。」「還有,媽媽作菜時會用到的醬油,用完了也可以加點水,就可以一滴都不浪費了。」聽著「芒果奶奶」說明生活中清淨在源頭的小撇步,小朋友忍不住小小聲地討論一下,又馬上專注地聆聽,既逗趣又惹人疼愛。蔡阿芒師姊自稱芒果奶奶,向小朋友們分享環保的理念和回收再利用的神奇。(攝影者:潘俞臻,地點:慈濟臺南安平聯絡處,日期:2012/03/15)

親體驗 學做環保小尖兵聽完「芒果奶奶」的分享,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戴起手套,開始體驗資源分類和寶特瓶的回收拆解。

「先拆瓶蓋,再剪開瓶環。」小朋友們認真地依著志工的說明動手做。帶隊的林玟欣老師表示,雖然學校也有在做回收,但是沒有做到這麼的精緻,小朋友們都感到很新奇,相信他們回去之後,會將環保做的更好。

「這飲料紙杯是厚紙,一般的紙張是薄紙。」因為環保站的分類比較精細,所以小朋友在分類時偶而會有錯誤,志工們及時給予指導,讓小朋友學到更多。

和小朋友同行,來自印尼的國際志工Rebeca也跟著小朋友一起體驗,她說:「我是第一次來臺灣,也第一次來到環保站,所看到的一切都讓她感受很深,透過這樣的實作教學,一定可以深植小朋友心中。」她也表示,在印尼沒有看到這樣的環保站,很希望印尼也可以重視環保回收。

北門國小王清霖小朋友說,自己今天的收穫是學會了清淨在源頭,會學習喝完的飲料,加點水洗一洗喝下去,用完的醬油加點水再倒出來用,還說:「我會把可以回收的東西收集起來,等資源回收車來再讓它載走,不再亂丟了。」

港尾國小劉家妤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讓人格外憐愛,體驗完環保分類,她表示,今天的體驗很好玩,也學會了分類,回家後還要繼續做環保。

「塑膠袋和紙張要分開喔!」實際參與才知道樣樣必需細分,才能提高再利用的價值。(攝影者:潘俞臻,地點:慈濟臺南安平聯絡處,日期:2012/03/15)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小朋友們依依不捨地結束手上的工作,排隊洗手時,還頻頻回首看著忙碌的環保志工。相信,在他們心裏已經埋下一顆力行環保的善種子。【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文:潘俞臻 臺南安平報導2012/03/15)

Read more

超級阿嬤 管區比警察還大

阿通姆游素蓮,總是「小羊拖大水牛」。(攝影者:顏霖沼)阿通姆不是警察,但有「管區」;她也不是老大,卻有「地盤」。所到之處,家家戶戶主動送上「物資」,進入機場重地,軍官還舉手向她敬禮…… 阿通姆到底是何方神聖?

夢中奇緣 小羊從此牽大牛

十多年前,「阿通姆」游素蓮某日午睡時,夢見在「下寮」那地方有四只布滿蜘蛛網的黑色大袋子,證嚴上人對她說:「你都沒有去撿!」

阿通姆醒來,興致勃勃地向老伴游保通描述夢境。

「別肖了!做夢的你也信?」阿通伯嗤之以鼻。

阿通姆深信不疑,到夢中所見的嘉義機場附近去找。

「哇,佛祖帶(領)便便,真的有四個黑袋子!」阿通姆打開袋子,裏面都是可回收的資源,如獲至寶!

機場禁地,閒雜人不得進入,但阿通伯的耕地就在附近,可憑證進出。自從發現機場內有很多紙箱、報紙可回收,阿通姆將此地視為回收「地盤」,和老伴去得很勤。士兵、軍官看見他們開著農機前去載回收物,舉手打招呼,還幫忙將東西搬上車。提及一位長官以「小羊拖大水牛」形容他們的回收車,阿通姆笑得更得意了!

她更覺神氣的是,一回總統蒞臨軍機啟用典禮,現場冠蓋雲集,但這位歐巴桑啥米攏不驚,照樣進出載回收;倒是阿通伯,日治時代以甲種體格徵召入伍,雖然只當了一天兵,臺灣就回歸了,但他對軍營始終懷著畏懼。

「老仔走前面,但是伊真沒膽!」阿通姆講話速度跟她燙捲的短髮一樣俐落。她當著上人的面給老伴漏氣,阿通伯聽了倒也沒生氣。

難得2010年10月18日歲末祝福在慈濟雲林聯絡處見到上人,阿通姆將十幾年前做回收的「夢中奇緣」告訴上人,天真的話語和表情,逗得上人掩嘴而笑。

「師父啊,我有沒有頭腦差、亂講啊?」阿通姆幾次對自己的滔滔不絕感到不妥,只見上人興味十足地聽著,笑說:「還好你不是問『明牌』!」
「我和紙箱有感情,」阿通姆告訴上人,阿通伯曾和友人赴日本廣島旅遊,她基於這個原因而未同行——「一想到有那麼多紙箱要載,我就歡喜得睡不著!」

從住家到嘉義機場一趟路約需半小時,阿通伯出國期間,她每天來回跑六趟,共載回三百六十斤紙箱。紙箱摺疊後面積大,她的「小羊」不得不更加賣力拖著「大水牛」在街上跑了!

「孫子都說:阿嬤,你要記得睡覺喔!」阿通姆輕鬆地一語帶過,卻不知在場多數比她年輕的人聽了,內心有多震撼!

比種田更歡喜的事

「嘉義巿玉山路頭港里……」阿通伯夫婦是那種初次見面就會報出家中住址,真誠邀人作客的老實人;夫婦一生務農,今年雙雙八十八歲了!阿通姆膝關節雖退化得無法蹲下,每天卻可載回體積、重量數倍於自己的回收物。夫妻兩大半輩子務農,與土地有感情,做環保也是愛土地的方式。(照片提供/游素蓮)

1990年,女兒游金花聽聞上人提倡環保,她聽進「回收五十公斤的紙,可以救一棵二十年大樹」這句話,開始做資源回收,也將觀念告訴父母。

阿通姆想都沒想立刻響應「救樹」;阿通伯則擔心出門撿紙箱會被鄰居取笑,況且耕地兩三甲,捨不得雇工的他,經常一個人開著耕耘機下田,早已感到力不從心,靠著每天到診所施打點滴勉強支撐,換來全身水腫,哪有心情再做環保?

做不完的農務壓在心上,阿通伯心煩、容易緊張;一起生活、工作的老伴成了出氣筒。每當他口出惡言,阿通姆便好生勸說:「別生氣,這樣對身體不好。」事後,阿通伯也對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緒感到懊惱。

游金花猜想,阿爸的病應是壓力造成,不識字的她勇敢地陪著兩老北上做全身健康檢查。確認健康無虞,她更加相信:「阿爸若是做環保,一定比種田更歡喜!」

「請別人顧田底,阿爸、阿母顧身體,好嗎?」1992年,金花終於說服阿爸將田地租予別人,老夫妻開始全心做環保。很奇妙地,阿通伯自此不再需要打點滴,也很少責罵太太。

五、六年前,阿通伯的農地大部分被政府徵收,僅留下一塊兩分大的稻田,機場那個回收大站因此宣告結束。

阿通伯將田邊儲放農具、穀物的倉庫改為廚房、起居室,水泥鋪設的庭院闢為露天環保站,四周種有樟樹、芒果和黑板樹,頗為蔭涼。他還保留一塊地種菜,兒子也在空地建造木屋供兩老居住,生活十分愜意。
有了環保站,便能聚集人氣,志工每天來做分類,庭院洗曬晾乾的寶特瓶一簍簍像是大豐收,這個「玉山環保站」的寶特瓶回收量,是全嘉義慈濟環保站的第一名。位在嘉義頭港里的慈濟玉山環保站雖簡陋,卻也凸顯志工友心醉重要。每到環保站大回收日,志工相約黃昏後,作到分類完畢才熄燈。(攝影者:顏霖沼)

每週一至週三是環保日,志工白天開著環保車從各地載回物資,特別是週三晚間,志工人數有四、五十人,大家就著庭院四盞五百燭燈光進行分類,涼亭桌上也擺放豐富點心、水果,大夥兒有說有笑直做到分類淨空才回家,非常溫馨。

「人若無煩惱,身體就健康!」游金花感恩環保工作救了阿爸;而阿母每將寶特瓶裝袋時,必須仔細算好三百支一袋,加上做環保勤活動,頭腦愈老愈精明呢!

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