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05 十月 2011
時尚圈的綠色清流 全球第一家大愛感恩生活館開幕
- Article Details
全球第一家以再生寶特瓶為主的環保織品-大愛感恩生活館,10/5將於桃園統領百貨7樓正式開幕;簡約清新的形象、友善大地的設計,在快速流行的百貨市場中特別凸顯,有如時尚圈中的一道綠色清流。由原本要丟棄的寶特瓶,經過智慧科技研發,化身為休閒服、帽子、毛毯、包包等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原來,環保不只有回收分類,只要運用智慧巧思,就能將回收資源化為大用,而桃園地區民眾將有機會親身感受環保創新科技,為生活帶來的全新體驗。
在台灣,每年耗用寶特瓶45億支,寶特瓶原料來自石油提煉而成,石油的開採有枯竭的一天,加上寶特瓶難以自然分解,不論是掩埋或焚化,都會造成社會嚴重的處理及環境污染問題。這些寶特瓶與舒適透氣或禦寒保暖的人造絲衣服,其實都來自同一種原料—石油,因此大愛感恩科技運用慈濟環保志工所回收的寶特瓶為原料,經由分類、清洗、切片、造粒、抽紗等還原再生過程,織成百分之百的再生環保布料,再運用於生產衣服、毛毯、提袋等多元類別的紡織品。此舉不但能減少寶特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能減少石油、水等天然資源之消耗。
一般服飾織品為豐富多樣色彩,大多採後染加工,但後染一公噸的布,需耗費一百公噸的水,且因化學染劑所產生的廢水將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為落實省水不後染,大愛感恩科技採用寶特瓶原色,以透明瓶生產白紗、綠色瓶生產綠紗、雜色瓶生產大地色紗,交織成清淨無染之綠色/白色/大地色,為環保織品立下了最佳典範。
運用回收寶特瓶再製的另一目的,即讓人人從環保再生產品,了解回收再製過程,學習珍惜物命的智慧。一件環保再生織品的誕生,背後有無數人的用心投入,從收集回收寶特瓶開始,就有無數環保志工不畏寒暑彎腰撿拾,以及用心整理,細心分類清洗 ;在製造過程中,為節能減碳省水,精打細算每個環節的用電、用水、載運的耗能,因此每件環保織品都是無法價量的心血結晶。
地球永續發展是人類永續唯一的路,唯有天地平安、風調雨順,人類才能心安生活於這片土地。大愛感恩科技拋磚引玉之心,期能帶動更多專業投入環保科技,帶動企業發揮良知良能,打造環保經濟,讓經濟與環境均能永續發展,大自然恢復生態,人類、萬物恢復生機。
大愛感恩生活館:桃園統領百貨7樓
Read more貨櫃變環保站 看了好開心
- Article Details
全球首家 大愛感恩生活館
- Article Details
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首次進入百貨通路,於桃園統領百貨設立全球第一家「大愛感恩生活館」,希望藉由這些優良產品讓社會大眾多瞭解環保的重要性。
臺灣每年耗用45億支的寶特瓶,而從石油提煉出來的寶特瓶,卻難以被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經由慈濟環保志工的回收,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將這些回收寶特瓶再生製成環保紗後,化身為一件件的休閒服、帽子、毛毯、包包。而這些環保產品的通路,一直以來僅透過慈濟的志業體流通。
增加通路廣周知 生活心靈皆環保
大愛感恩科技,於桃園統領百貨設立全球第一家「大愛感恩生活館」,並於10月5日正式舉行開幕儀式。這些深受好評的環保科技商品,從此也可以在百貨公司買得到,更希望藉由這些優良產品,能讓社會大眾多瞭解環保的重要性。
自從2010年10月靜思書軒進駐百貨公司--桃園統領百貨,一年後,大愛感恩生活館也進駐此地。位於七樓的大愛感恩生活館,約有14坪空間大小,是大愛感恩科技進入百貨通路的第一站,強調以再生寶特瓶為主的環保織品館,現場佈置以象徵環保的綠色色調,以及高雅簡約風格,一開幕就吸引了許多民眾駐足購買。
大愛感恩科技執行董事李鼎銘說:「這是大愛感恩科技,除了在慈濟體系通路之外,和大眾接觸的第一步,希望能用好的產品,讓社會大眾多瞭解環保的重要性,大愛感恩科技的生活環保和靜思的心靈環保概念作結合,一步一腳印地推廣環保再生概念。」
環境破壞超預期 資源再生利地球
開幕活動在手語隊表演〈乾淨的地球〉歌曲中拉開序幕,透過優美的樂曲,也道出大愛感恩科技的核心價值:「環保人文、愛心接力、完全回饋」。生活館內展示兩台以雲端科技操控的平板電腦,民眾可經由點閱瞭解產品狀況,也可以瞭解慈濟的動態消息。揭幕儀式後,許多民眾熱情地選購,大家對寶特瓶製成的衣物嘖嘖稱奇
據科學家指出,北極上空臭氧減少狀況超出先前觀測記錄,破洞面積相當於五個德國。在災難頻繁的時代,證嚴上人聲聲呼籲,希望全球慈濟人一念懺悔心起,人人力行環保。從愛用環保物資開始做起,慈濟希望不僅從源頭做環保,還要從源頭走向應用,找出回收資源的新生命,才是對地球最直接的膚慰與回饋。
會後,現場以毛巾作為結緣品分送給與會大眾,吸引了更多民眾進來參觀,大家對於寶特瓶能做出精美衣物嘖嘖稱奇。大愛感恩生活館拋磚引玉,一方面希望讓更多企業投入環保科技,另一方面也期待更多的消費者,除了親自體驗環保商品外,更重要的是從源頭做環保,了解回收再利用的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江欣怡 桃園報導 2011/10/0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