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四大志業

  • 列印

20120615-55.jpg境保護、資源回收,是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的其中之一。1990年,證嚴上人一句輕輕的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

環保成為全民運動

佛教慈濟基金會於1992年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為期一個多月的「預約人間淨土‧環保綠化活動」,落實全民綠化工作,推廣環保護生觀念,珍惜地球萬物資源。

1990年代,社會工業快速發展,帶動經濟效應,衛生筷、紙杯、保麗龍飯盒等產品充斥巿面,雖然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捷,卻也變成了難以收拾的垃圾問題。因此,自1994年起,證嚴上人便精心審定慈濟環保餐具的研發,並對所有慈濟人宣導使用環保餐具,落實生活環保概念。

環保的概念,從個人傳至社區,更落實在校園。台灣各大院校的慈青社響應環保,不但在校園內推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理念,更在寒暑假推動社區環保工作。

環保落實慈善志業

「這裡有便當、熱食,有沒有人需要?」沿街喊問的話語,並非是推銷,而是出自慈濟人的一分關懷。

當發生風災、水患時,常可見慈濟志工冒著風雨進入災區,涉水沿街送熱食,這分慈悲,更注入了證嚴上人的智慧;證嚴上人叮囑慈濟人一定要重視環保,雖然是為了救人、救災,但是也不能反其道而行,因此每逢災難時,由「香積組」烹煮的便當,必定使用環保餐具,不再使用紙便當盒。

送到災民手中的熱便當,不但溫飽了肚子,也溫暖了受苦的心,環保餐具還可留下做為紀念,也可送至統一回收餐具的地方,之後再由慈濟人前往收回,切切實實地將環保理念落實在慈濟的慈善志業中。

同時,也推廣至國際間。「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簡稱人援會,Tzu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於2003年成立,源為證嚴上人有感於地球生態浩劫、天災人禍不斷,造成人間生命、財產重大威脅損失,指示成立緊急救援物資及全球倉儲網,以因應緊急救災需求,即時膚慰,安身、安生、安人心。

換言之,即是希望把食、衣、住、行等相關配套隨時準備好,雖期望是備而無用,但慈濟企業家志工們仍戰戰兢兢,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提供受災的人民及在前線賑災的志工所需。

慈濟人援會的研發同時還考慮降低資源的耗損,例如:以寶特瓶進行特殊的製成後可成為織品,包括夏天穿的T恤、冬天毛料雙層夾克、賑災睡袋等。在2007年間,研發而成的環保毛毯,更運用在台灣、美國等地的冬令發放及社會救助中,將垃圾化為溫暖貧困人們的愛心。

在造紙上慈濟人援會也做了創新的思維,傳統造紙必須砍伐樹木,在過程中又需添加強酸、強鹼和漂白劑等化學物,不僅排放廢水,也破壞了生態。而以大理石的廢料、壞料造出來的紙,只需使用無機礦粉(石頭粉)與少量無毒樹脂,即可產出符合環保概念的新紙張,且可回收再利用,亦有裂化、可分解特性,即便丟棄至戶外,其所含主要礦石粉將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極具綠色環保意識。

慈濟環保志工與人援會無不是希望為地球節流。減緩地球的崩毀,而這群企業家志工同時將事業與志業雙軌道同時進行,在做事業時也肩負起志業責任。

文章資料來源:慈濟全球資訊網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