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青年行 救災體驗趣

  • 列印

圖說:防救災科學營和其他營隊不一樣的地方是,災害情境模擬的課程讓學員實際體驗救災科技設備的操作、學習如何應對災難的環境,也讓沒有親身遇過災難的學員,能夠透過這樣的營隊,學習災前準備,災中反應,災後復原。(攝影者:李岩珂)是什麼樣的營隊,讓年輕人熱血沸騰?「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就是不一 Young!大愛感恩科技與大愛網路電台聯合製播【環保愛地兒】單元,這一次(2/21)邀請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李岩珂接受訪問,分享參與北區場次「救將!防救災科學營」的滿滿收穫。

2017年「救將!防災科學營」是慈濟基金會首次以防救災為主軸的營隊,分享防救災的精神與理念,讓新世代的青年,能夠做更好的準備,面對之後可能的變化。活動內容包含豐富精采的講師課程:認識災害、網路科技社會實踐、資訊科技運用於人道救援、災害資訊應用等。台北場次的戶外體驗則帶領學員至烏來龜山童訓中心營地進行相關救災和防災的體驗,包含安管場控、資訊通訊、人文記錄、住屋場佈、綠能照明、餐食準備、供水保暖、運輸配送、物資管理等九大救災體驗功能組,讓學員依自己的興趣進行瞭解以及實際操作。防救災科學營和其他營隊不一樣的地方是,災害情境模擬的課程讓學員實際體驗救災科技設備的操作、學習如何應對災難的環境,也讓沒有親身遭遇過災難的學員,能夠透過這樣的營隊,學習如何做到災前準備、災中反應、災後復原。

在靜態課程的『名人開講』單元,彭啟明博士分享:「暖化是一個共業,面對氣候變遷大家要一起共知、共識、共行,而環保也是減災的一部分。」另一位名人講師,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分享:「現代人需要社群,比如一個人做善事可能會懶惰,但一群人做善事會比較有力量,同樣如果今天要對災害災難有更多的了解時,我們就需要社群分享即時跟正確的資訊。」他表示,各組之間的溝通協調很重要,在營隊體驗的課程中,各組要如何去分配物資、控管等等。

當災難發生,一個地方變成災區時,最需要的就是水。這次學員到烏來龜山的營地體驗災害模擬,而在2015年的時候,蘇迪勒颱風對很多地方造成災情,烏來全區受災嚴重,對外交通完全中斷。而且風災後的水質非常混濁,根本沒有辦法飲用。而這次有豐富救災經驗的北區急難救助隊的師伯來跟大家分享:「水是救命之源,先找到淨水處,蓄水、儲水,跟過濾都是當務之急。」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岩珂參與的是供水保暖組。「水暖組了解到淨水船和氣化爐的發明跟應用,在營隊中提供乾淨的水,為各組安排水的使用以及省水,讓大家珍惜水資源,畢竟如果真的到災區可能不會有那麼多乾淨水可以使用。」當災難來臨時,後勤的準備工作相當多,救將透過親身下去體驗,學習自己搭設組合屋、帳棚;布置場地、安排動線;供水和裝置電力,以及餐食組要準備一百多人份的食物等等,全都是靠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合心協力來完成。

圖說:大愛感恩科技同仁李岩珂參與的是供水保暖組。『水暖組了解到淨水船和氣化爐的發明跟應用,在營隊中提供乾淨的水,為各組安排水的使用以及省水,讓大家珍惜水資源,畢竟如果真的到災區可能不會有那麼多乾淨水可以使用。』(攝影者:李岩珂)在最後的點子松課程裡,學員們進行互動對談及分享,集思廣益激發創意,對於這次的營隊也有很大的迴響,尤其是在討論未來的救將營可以怎麼辦,救災課程能夠如何設計等等的主題。每個人在營隊裡都能夠選擇自己擅長的部分,發揮自己的良能,累積自己對於救災方面的相關常識。「救將!防救災科學營」讓更多年輕人對防災、救災、減災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因應,也期待大家透過親身的體驗,經由每一組的實務摸擬及操作,發揮自身的良能,成為名符其實的救將。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