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動一動 廢鐵變身藝術品

  • 列印

很多人都覺得,廢鐵最後的去處,就是送到鋼鐵廠 重新熔煉;但是別在藝術家眼中,卻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透過藝術家的巧手,賦予廢鐵,新的生命。 


從廢棄物中,尋找資源,足以打造城市的未來藍圖。 

鋼鐵業者 陳福進:「現在台灣的廢鋼根本自給都不足了,整體量的話來講,應該至少有三到四成這樣,要靠進口廢鋼。」 

包括台灣的捷運軌道,還有一半的新建大樓,所使用的材料,源頭都是廢鐵,但從回收選料、熔煉鑄造,處處都是學問。 

鋼鐵業者 黃炳樺:「像我們也做這樣的東西呀,這個全世界沒有幾家在做呀。」 
鋼鐵業者 黃炳樺:「但是我們賣到美國,賣到歐洲,賣到澳大利亞,賣到紐西蘭,我們的產品在那邊得到非常大的肯定,大家都喜歡使用再生材料做的鋼鐵。」 

利用廢鐵回收,再製建築鋼材,不但沒有所謂的浪費,更是獲利的來源。 

環保署廢管處長 吳盛忠:「用廢鋼來練鐵,已經跟我們從礦產出來,兩個等量了,都一千萬噸了,台灣目前電弧爐煉鋼,這個十幾家呀,產值四五千億都沒有問題。」 

把回收後的廢鐵,送進鋼鐵廠,重新熔煉,製成產品,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換個角度,經過風吹雨打,鏽蝕斑駁的這些廢鐵,也可能被重新注入,新的靈魂。 

四月底,桃園的文化局舉辦一場展覽,主題是用廢鐵做的雕塑,曾經被丟棄的廢鐵,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姿態。 

鐵雕家 葉步雲:「這個鐵是老鐵,它的早期的一些色彩的變化,我是保留著,它就像一個……剛發芽的一個種子,像這種裂痕,是最困難的地方。」 

用廢鐵當成媒材,以種子發芽,日夜循環、破殼而出等等意象,鐵雕家葉步雲希望能傳達,他對於環保議題、生態破壞的省思,希望能賦予廢棄物,新的生命。 

鐵雕家 葉步雲:「老鐵越來越少,你不去給它創造生命,它就是廢鐵廠收去,到熔鐵的大工廠,整個熔掉,很可惜。」 

利用廢鐵創作,每一件素材鏽蝕的形狀、跟肌理都不一樣,所以葉步雲的作品,完全無法複製。 

鐵雕家 葉步雲:「像是老鐵,這一塊也是老鐵,但是它沒有繡得很深的梨皮點,我也可以……用這個做成一個小作品。」 

對於年過六十的葉步雲來說,創作的過程並不輕鬆,不但是體力的勞動,也是傷痕的累積。 

鐵雕家 葉步雲:「當然有一些……像燒焊的時候火有一點點噴到手掌那邊,手臂那邊是難免的。這打造出來的話每件作品都是不一樣,不是像一般用翻模的,都是用石膏模還是用來翻的。」 

長期的打鐵,葉步雲從脊椎、手腳、甚至到眼睛,都有大大小小的老傷,聽力也變得遲鈍;但是他說,鋼鐵可以不斷的回收再利用,能藉此傳達保護土地的心情,傳承代代相傳,感恩惜物的精神。 

鐵雕家 葉步雲:「鐵的東西,自古以來喔,像幾百年的東西呀,你總不能說幾十年就報廢吧,像以前的水桶以前是用鐵,現在是用塑膠來代替,一點感覺都沒有。」 

一天的工作結束,陽光向晚,徐徐的微風,吹進工作室。相對於竭盡資源,大量製造的工業污染;我們或許該回頭想想,要如何學習前人的智慧,跟著大自然的腳步循環生息,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才是這一代迫切的課題。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