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究員 投入環保全心奉獻

擁有漂亮學歷和工作,令人稱羨,但這樣的成就,內心是不是真的感覺到幸福,卻不一定。慈濟志工林正雄今年三十五歲,求學過程順遂,一路從清華大學往上念到博士班,也拿到了博士學位,現在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專門研究神經科學,因為妻子李慧雯牽引,加上在環保站看見老菩薩,不嫌辛勞反覆做回收,只是為了盡份心力,讓他很震撼,從此,全心投入環保工作,也蒐集各方資料,讓環保導覽解說,更加豐富生動;對林正雄來說,人生幸不幸福,其實不在社會普遍認為的功成名就當中,而是每一次彎腰付出後,所得到的滿滿喜悅。 
平常講這麼多,環保的東西,自己有沒有願意去身體力行,做一點點,從自己開始。 來到慈濟後,才慢慢知道說原來最珍貴的,是人跟人之間互動,跟很多師兄師姊,他們的人生故事。
平常去研究大腦如何學習跟記憶,所以我們會研究DNA功能,跟蛋白質的功能,我們在實驗室也有研究,像阿茲海默症,如何去減緩這樣子的疾病。
那時候我心裡滿震撼的,覺得說其實他們知道,他們做的東西,其實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們還是堅持這樣做,其實很大的願望就是,我們取之於社會太多,所以我希望環保解說這一方面,運用神經科學的專長。
燒了煤炭了,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我們空氣當中,產生溫室效應,我們用回收的機車引擎,回收的腳踏車,去把它做成腳踏車發電系統,讓孩子藉由發電去體會說,如果是要用我的腳力,轉換成這個電能,這個電能才能夠去發電,那個燈泡才會亮,家裡面要吹冷氣,用冰箱,你需要踏多少個小時,才能夠用這個電,他們才會有所感觸。
一般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健康,所以就從健康的角度,希望告訴他們,這些(飲料)其實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其實看了那些影片,了解香精的原理,真正食品如何去影響健康,或者是有哪些證據,就說哪些話。
園區,紙類還是有,其實我會覺得說,上班大家固然都很忙,其實上班那種壓力那種勞累,其實我們再做周三夜間環保,一群非常好的朋友,大家來去做這件對地球對環境,對社會都很好的事情,把這個禮拜累積的壓力,都在藉由做志工的過程當中,去把它善解消化,可以跟這麼多的好朋友,可以一起談心。
光是這樣子運動,來去流汗,來去跟人,有這樣子的感情交流,我覺得都是平常工作之餘,可以當作,是休閒娛樂的一種方法,又可以做好事,又減輕壓力,得到人生智慧。
採訪撰稿:張宜茜  攝影剪輯:張竣瑋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