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不多話」夫婦的回收樂
- 詳細內容
- 發佈於:2010-09-17, 週五 10:48

洪阿永是道地的台北內湖人,也是克勤克儉的農家子弟,從小跟隨務農的父親從事農耕工作,休耕的時候,就從事磚窯工作,養成阿永刻苦耐勞的精神;阿永的父親,時常告誡子女要慎重說話,否則很容易傷人,也因為曾經有過「說話傷到人」的慘痛教訓,讓阿永極度懊惱,從此就很少開口說「沒有必要的話」。
悄悄跟隨妻子 栽入環保站
和先生一樣都屬於「不多話」的謝芳子,兩夫妻常常一天說不到幾句話,起初,謝芳子邀約洪阿永做環保,洪阿永不理會,在第二次謝芳子要外出做環保時,洪阿永,竟悄悄地、緊緊地跟在芳子身後,一頭栽入環保站,十幾個寒暑過去了,十多年來如一日,現在也成為環保站中,最盡責的站主。
內湖環保教育站,依其資源種類,分成不同區塊,拆解區位於環保站裡,最不起眼的角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志工賣力付出的身影,洪阿永就是承擔這個區塊的負責人,由於拆解區本身通風不良,日曬雨淋,要待上一天半載的,很多人都望之卻步,耐苦耐勞的洪阿永,卻甘之如飴。

屈身最角落「這是我們的家」
每天,洪阿永總會一一點名志工,並分配工作,若有人沒來,就會立刻關懷,同樣也是環保志工的陳銘烜就說:「阿永,不多話、默默做的個性,讓老人家都愛來這兒,像自己的老父親也是在這感受到溫暖與尊重,所以天天來報到!」
今年已經八十歲的王永建也同樣豎起大姆指稱讚,阿永總是默默付出,不居功,是大家最好的學習典範;由於拆解區空間有限,阿永總會禮讓舒適、涼快、簡單的工作給志工做,自己則在太陽底下做環保,阿永說:「因為這是我們的家,自己家的事,理當要多做一點」;有一回,洪阿永因為做環保,不小心受傷,法親家人的關懷,讓一向不喜歡麻煩人的阿永,既感動又不好意思,從此,阿永就算一腳一跛一跛地,也一定到環保站報到,除了放心不下「家裡」的事情,更害怕「家人」擔心。
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讀書,洪阿永將每一個人都當做老師,虛心學習,也曾在拆解區當過站主的陳銘烜表示,阿永的口頭禪就是「自己很遲鈍、不會說話」,可是他非常認真,不懂的,一定認真看、耐心學,尤其拆解區,常常會有二手商來「尋寶」,需要專業知識,才能應付,這對「很不會」說話的阿永來說,是一大挑戰,但勇於承擔、樂於配合的洪阿永,靠著不斷的學習與經驗累積,一步步挑戰人生的不可能,也為他的夕陽人生更添彩霞。
【更多內容 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彭慈俞 台北報導 20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