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相思樹 沃土兼淨化空氣

  • 列印


這個月的大地之聲,我們要要介紹的是相思樹。相思樹在日治時期,就是很重要的造林樹種,當時都用來燒作木炭,或者是作為礦坑的坑道材或枕木,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還有肥沃土壤的作用,更是最會吸收二氧化碳的本土樹種。

此外,由於相思樹跟一般的樹木不一樣,它是一種經濟作物,長得很快,但是壽命不長,最高樹齡只有到七十歲左右,五、六十年的相思樹,屆齡都必須先行砍伐,免得死亡後反而會影響生態跟水土保持。林務局每年都會針對相思樹,畫定一定的範圍跟數量,進行標售。由於相思樹夠硬,油脂含量高,很好的木材來源,可以用做家具,或者是打成木粉,用來做種香菇的太空包,林務局目前正在進行育種,希望未來可以在休耕的農地,用相思樹大量造林。

相思樹,台灣最強的造林樹種,幾乎每個地方都看得到。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相思樹它原產在恆春半島,基本上它對那個整個環境比較不好的、比較貧瘠的土壤,然後比較缺水分的,它的適應性非常的強。」

由於相思樹的適應力強、長得快,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就用它造林,相思成蔭,主要用來燒做火炭,但現在這樣的用途不再,相思樹也越種越少。

不過,台灣研究相思樹的權威,陳永修,他正在這片八公頃的林地進行一項重要的研究,攸關相思樹的未來,以及平地造林政策的走向。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這個是相思樹種源後裔試驗,我們在比較說這些種源,它的後代是哪一個是比較好的,然後去進行相關的篩選。」

為了因應現行的休耕地造林政策,這些種苗必須長得快,更直、更好利用。簡單的說,這項研究計畫,就是要替相思樹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他這個經營的模式就像農業的生產一樣,所以在這個休耕地裡面造林,就要選對產業所需要的樹種,像相思樹就是去做太空包,去生產香菇。」

這項計畫成敗的關鍵,在於種苗的培育;研究團隊在實驗室選種,運用的是最尖端的DNA分子技術。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我這邊主要是負責就是在做相思樹的分子鑑定。」

透過這種技術,選育的每一棵樹種,都擁有專屬的分子標誌。

林試所研究員 陳怡蒨:「如果我們已經有找到一些好的品種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個分子標記,有點像是來給樹做一個身分證。」

離開實驗室,這一個特殊編碼,就會永遠的跟著這棵樹。

林試所育林組長 何正坤:「這個就是它的生產履歷,有一個條碼來証明說,這棵樹來自那一個媽媽,那麼你未來這棵苗木的樹形就可以預期。」

以相思樹造林,除了考量經濟價值,還有環境的因素。我們都知道植物生長,需要氮磷鉀,空氣中雖然約有八成是氮氣(N2),植物卻無法直接利用,但與相思樹共生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氣中的游離氮素轉化為氨(NH3),自製可吸收的氨素養分。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像這個相思樹的根瘤菌,能夠從土壤的空氣裡面,透過根瘤菌的固氮效果,基本上它的土壤是不會衰退的,它能保持在一定的養分。」

除了水土保持、肥沃土壤,相思樹還能對抗全球暖化。

林試所研究員 陳永修:「二氧化碳的吸收,台灣相思樹是第一名,它每公頃可以吸收固定三百九十噸的二氧化碳。」

樹木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棵看似普通的相思樹,雖然對人們來說,不是什麼珍貴樹種,但在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中,卻是價值非凡。

文字撰稿:熊其娟
攝影剪輯:謝啟泉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