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廢棄物變能源 減碳經濟雙效益

石油短缺訊息頻傳,各國積極發展生質燃油,光是2012年,全球生質酒精產量就高達820億公升,但是現行的生質酒精,其實沒有想像中減碳,玉米酒精比起汽油,可以減少23%碳排放,甘蔗酒精則可以減少50%的碳排放,都還不夠好。加上與民爭糧的問題,全球生質燃油研究轉往尋找農林廢棄物的可能。工研院搶先研發出的零碳纖維素丁醇生產技術,同一套設備就可以使用甘蔗稈、甘蔗葉、玉米稈、稻稈等農業廢棄物,還有木屑等林業廢棄物,另外比起傳統技術,碳的使用率提高到94%,更可以100%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獲得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殊榮。  記者 周玲秀:「這一大片金黃的稻穀收割之後,農民常常就會在田裡放一把火,偷偷把它們燒掉了,未來這樣做,不但違反法律,而且還很浪費,因為未來這些稻稈,玉米稈,還有甘蔗渣,全部都可以化為生質燃油的原料。」
現行的生質燃油,因為使用糧食作物,引發與民爭糧、爭地爭議,更重要的是,減碳量沒有想像中高。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 童遷祥:「到2050年要減430億噸的二氧化碳 (現行)所有再生能源大概可以減其中的26%左右 如果我們可以把它百分之百減下來的話 因為運輸占整個全地球的排碳就是四分之一 所以你把這四分之一變成零 那是不得了的貢獻。」
抱著看似瘋狂的想法,工研院克服這些爭議點,使用農林廢棄物,把生產過程中碳的利用率,提升到九成四,獲得有科技產業奧斯卡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光榮得來不易,這群科學家埋首研究將近兩年,(動畫)找出用溫和化學藥劑取代傳統酵素分解法,不論甘蔗渣、木屑、哪種農林廢棄物,都能在同一套系統分解。分解出木質纖維素,再純化出纖維素醣,最後透過發酵,轉變成生質丁醇。 
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組長 李宏台:「相同重量的原料 我們可以比人家產出更多的產品 也就是丁醇 第三就是說 我們丁醇在車輛適用性會比較好 第四就是我們整個工業製程 從木屑一直做到最終的產品 我們碳的足跡應該是最小。」
關鍵在於,他們馴養出新陳代謝不排碳的特殊菌種,能夠把醣所含的碳,94%都轉換成丁醇,比起傳統方式,不但減少二氧化碳釋出,減少了原料消耗,也就降低成本。 
另外,丁醇比起傳統生質酒精,好處在於,酒精比起汽油更容易和水結合,一但管線中有水,就不溶於汽油,使用時就會傷害車子管線。丁醇則不溶於水,和汽油相溶得更好。 
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組長 李宏台:「酒精添加在汽油裡面的量 大部分在10%以下 除非你是用特別改裝過的汽車 那丁醇的話 因為它的熱質比酒精高三分之一 跟汽油大概只差10% 它可以達到16%左右 可以添加的比例是最高的。」
在台灣 一般車輛想要加生質酒精 全台灣只有台北高雄 十六間示範加油站 添加含量只有3% 但是在國際上 生質燃油越受重視 美國准許添加10% 巴西更強制一定要添加20% 台灣相較於國際腳步 明顯慢上許多。
經濟部能源局再生能源科科長 陳崇憲:「有沒有那麼多原料 那麼多的酒精的原料 另一個是車輛適用性的問題 加越多對車輛上 要做某方面的修改。」 
如果使用這項新技術,降低車輛適用性問題,過去農民得花錢運送處理的稻稈、甘蔗渣、甚至是造紙的廢渣,都可望變成生質燃油業者採購的原料,對於九成八能源都仰賴進口的台灣,算是增加了原料自產機會的保障,工研院計畫放眼全球,讓減緩人為造成的溫室效應,成為可能。 
採訪撰稿 周玲秀  攝影剪輯 余國維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