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美麗與哀愁 齊柏林空拍記錄

  • 列印
我們所居住的台灣,面積不大,但很少人看過他完整的面貌,一連三天,我們帶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我們的這塊寶島。今天第一集,是空中攝影家齊柏林,以俯看的角度,帶我們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導演 齊柏林:「我們想要問一下,現在這個雨啊,大概什麼時候會停,或者是,今天有沒有機會停,這樣,以雨,假如不要下雨的話,今天有沒有機會,還是明天有沒有機會,機會不大,就雨會一直下啊。」
導演 齊柏林:「你知道空中攝影,它的一個畫面的完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的配合。」
導演 齊柏林:「我們下雨,鏡頭會沾到雨水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拍攝了 所以我們在那個地方(台東) ,等了七八天的時間。空中拍攝,真的不容易,不只設備油料昂貴,天氣更是一大考驗,例如這一回,要拍攝麥田,就經歷一波三折。」 
導演 齊柏林:「一個長達六十米的圖形,要在田地裡面做放樣,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沒有經驗。」
導演 齊柏林:「這是一個跟土地連結,的一種情感的一種表現,因為我從空中上飛來飛去,最後還是要雙腳踩在我們的土地上面。」
憑著一股對台灣土地的熱情,空中攝影師齊柏林,在天際翱翔二十多年,捕捉過四十多萬張寶島不同風貌,這次拍攝紀錄片,要用雲一般的高度,鳥一樣的視野,帶大家看見台灣。 
導演 齊柏林:「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對台灣的環境並不認識,我是從空中看到我們自己家園的時候才開始認識我們自己的土地。」
導演 齊柏林:「其實我在很早以前,就想要透過我的影像紀錄,可以讓更多的台灣人,可以認識台灣。」
導演 齊柏林:「當莫拉克颱風發生的時候,我在第一時間,第一個可以飛行的時間,我就飛到災區裡面,去記錄我們環境的樣貌,我看到當時的景象,景象是非常恐懼的,毀天滅地的感覺,像世界末日的感覺,那麼多的同胞在那邊受到傷害, 然後天然環境又受到無情的摧殘,更加深我要拍這部紀錄片的企圖心。」
鳥瞰福爾摩沙,驚嘆美景之餘,卻也心疼它受的傷。 
導演 齊柏林:「常常看到五顏六色的河川,然後流到海洋,然後汙染河川,高山上面應該是最美麗的,可是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我們砍伐森林,森林失去了它水土保持的功能。」
大地之母,我們終究是踏在它的身上,倚賴它養育,如果環境毀壞了,那我們呢? 
導演 齊柏林:「這部片子裡面其實沒有很多的控訴,我們是透過我過去的觀察,娓娓道來台灣土地的故事,是希望給大家一個提醒,提醒大家是不是,可以用一種更友善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土地,然後希望讓我們的家園,未來是更美好的。」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原住民小朋友登上玉山主峰,唱出嘹亮歌聲,鼓舞大家和土地相知相惜,勇往向前。 
紀錄片導演 齊柏林:「在後面唱了一首歌,叫做拍手歌,這首拍手歌,因為我們面對到,整個社位的氛圍,面對到天然災害的傷害,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台灣人滿辛苦的,心靈上面滿辛苦的,那拍手歌就是希望鼓舞大家,鼓勵大家,一個勇敢往前的力量。」
採訪文字 林昱伶  整理剪輯 李俊葳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