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5

Tuesday, 05 May 2015

2015,05/05,台南區大愛媽媽分享

【對象】台南區大愛媽媽
【時間】2015年5月5日(二)08:50-10:00
【地點】台南靜思堂-二樓佛堂 (台南市仁德區仁義路222號)

20150511_2.jpg20150511_1.jpg 
Read more

Monday, 04 May 2015

內湖援尼毛毯+香積飯續六噸Relief aid for quake survivors


Days of bad weather in Nepal have hampered rescue operations, and many quake survivors currently living in tents are in desperate need of warm clothing, food and proper shelter. As part of its humanitarian aid for the quake survivors, here in Taiwan, the Tzu Chi Foundation readied boxes of instant rice and blankets alongside other relief items----all of which were sent to Nepal on April 30th. 

在尼泊爾,連日來的壞天氣耽誤了當地救援工作,大多數的災民急需禦寒衣物、食物,以及堅固的住所,在臺灣,慈濟基金會展開人道救援,準備香積飯、禦寒毛毯等物資,在4月30日送往災尼泊爾。 

Read more

內湖田園樂Experience farming for a day


More about Tzu Chi youngsters, but in Taiwan. The Tzu Shao class in Neihu, Taipei, organized an outing for students to try their hand at harvesting vegetables and making bamboo rice. The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helped the students grow and learn to cherish food and natural resources. 
還是來看慈濟青少年,但是是在台灣,內湖區慈少班安排了學生到戶外嘗試採摘蔬菜,和製作竹筒飯 這個難忘的經驗,幫助孩子們成長,也讓他們學習珍惜食物與資源。 

Read more

空襲警報(二)健康威脅Can only play outside wearing masks


Invisible to the human eyes, fine particles in the air known as PM 2.5 are a lot deadlier than we may believe. They enter our body through our respiratory system and affect our heart and brain functions. Though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been promoting a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es, the country’s air quality has actually taken a dive in recent years. In fact, it has the second worst air quality among the 36 nations in the OECD. 
肉眼看不到的PM2.5 細懸浮微粒,對人體的傷害比我們想像中還大,它可以經由呼吸道系統進入我們的身體,影響我們的心肺與腦功能,雖然近年來台灣政府大力推廣節能減碳,但事實上台灣的空氣品質不升反降,和OECD經貿組織的36國相比,台灣的空氣可是第二糟。 

Read more

強震摧殘尼泊爾 愛在佛國最前線

圖說: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喜馬拉雅山下的文明古國尼泊爾,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誕生在時稱『迦毘羅衛國』的地方,4月25日遭逢芮式規模7.8的世紀強震,建築傾圯、傷亡甚重。慈濟基金會聞訊即整備賑災物資,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

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環保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經過首場義診,發現災區傷患幾乎都是骨折,但手術需要的骨材嚴重缺乏,病患只能先吃止痛藥或先固定等開刀。經過將此訊息回報,5月1日,動員第二梯醫療團隊緊急出發前往災區,共有四位骨科醫師、一位麻醉科醫師攜帶骨材前往災區,及時給予傷患進行完整的醫療。

圖說: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除了醫療團即時展開施醫、施藥等各項援助行動,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 (Bhaktapur) 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市長帶看了兩個區,走了大概四十幾分鐘,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危樓之間穿梭,要注意頭、也要注意腳,瓦礫,磚頭、鋼筋交錯縱橫,確實非常危險。但是想到居民每天都在裡面穿梭,翻挖他們被埋在瓦礫中的家具,或是一些日用品,勘災人員很不捨他們的處境。期盼盡快能給鄉親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穩固住所。

每一位慈濟志工與勘災、救災人員心緊緊相連,更時刻心繫受災鄉親的安危。令人感到欣慰,此時此刻,雖然沒辦法每一個人都站在最前線,但透過在平安的台灣兢兢業業:做好環保回收、協助毛毯裝運,不出國門,一樣可以獻上自己的愛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製作,將這些寶特瓶回收變成了環保科技毛毯、以及缺電時最需要的LED環保太陽能帽、太陽能環保行李箱、環保防刺白布鞋、環保大愛衫,更有適應缺水情境之防髒污環保神奇白/藍褲、防菌除臭襪等科技救災商品,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 每項產品都是因應賑災過程因需求而產生,再依實際應用情況發現問題而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圖說: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紅帽者)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身處台灣的我們,近年來看到鄰近國家地區頻仍的地震、海嘯、風災與水患,一幕幕、一次比一次的嚴重與悲慘,加上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我們除了感恩「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更應生起憐憫心,「苦人所苦、痛人所痛」,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伸出援手,『募愛募心膚苦難,千里馳援尼泊爾』,幫助受困的災民。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強震摧殘尼泊爾 愛在佛國最前線

圖說: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喜馬拉雅山下的文明古國尼泊爾,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誕生在時稱『迦毘羅衛國』的地方,4月25日遭逢芮式規模7.8的世紀強震,建築傾圯、傷亡甚重。慈濟基金會聞訊即整備賑災物資,27日首批賑災醫療團出發,15位先遣人員,LED太陽能帽、白褲白鞋裝備妥當,攜帶一噸的藥品、約可提供一千人的藥量,前往尼泊爾,歷經一波三折,終於在28日下午抵達尼泊爾,向尼泊爾衛生單位取得「醫療准許證」後,開始在當地積極展開援助工作。

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環保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經過首場義診,發現災區傷患幾乎都是骨折,但手術需要的骨材嚴重缺乏,病患只能先吃止痛藥或先固定等開刀。經過將此訊息回報,5月1日,動員第二梯醫療團隊緊急出發前往災區,共有四位骨科醫師、一位麻醉科醫師攜帶骨材前往災區,及時給予傷患進行完整的醫療。

圖說:慈濟醫療團並前往偏遠山區,用帆布搭起臨時義診站,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但見醫師們利用慈濟太陽能LED帽的微光為民眾看診。除了醫療團即時展開施醫、施藥等各項援助行動,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 (Bhaktapur) 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市長帶看了兩個區,走了大概四十幾分鐘,都是在高高低低的危樓之間穿梭,要注意頭、也要注意腳,瓦礫,磚頭、鋼筋交錯縱橫,確實非常危險。但是想到居民每天都在裡面穿梭,翻挖他們被埋在瓦礫中的家具,或是一些日用品,勘災人員很不捨他們的處境。期盼盡快能給鄉親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穩固住所。

每一位慈濟志工與勘災、救災人員心緊緊相連,更時刻心繫受災鄉親的安危。令人感到欣慰,此時此刻,雖然沒辦法每一個人都站在最前線,但透過在平安的台灣兢兢業業:做好環保回收、協助毛毯裝運,不出國門,一樣可以獻上自己的愛心。透過大愛感恩科技的研發、製作,將這些寶特瓶回收變成了環保科技毛毯、以及缺電時最需要的LED環保太陽能帽、太陽能環保行李箱、環保防刺白布鞋、環保大愛衫,更有適應缺水情境之防髒污環保神奇白/藍褲、防菌除臭襪等科技救災商品,供國內外賑災人員使用。 每項產品都是因應賑災過程因需求而產生,再依實際應用情況發現問題而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為止。

圖說:第一梯慈濟賑災醫療團協調何日生師兄、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大愛台副理歐宏瑜師兄(紅帽者)與一位在地志工,5月3日隨著巴塔普市市長普納‧蘇瓦(Prem Suwal)走進市內最嚴重的受災區,進行勘災訪視,紀錄當地受毀的情況,以評估後續的援助方向與計畫。身處台灣的我們,近年來看到鄰近國家地區頻仍的地震、海嘯、風災與水患,一幕幕、一次比一次的嚴重與悲慘,加上這一次尼泊爾強烈大地震,我們除了感恩「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富」,更應生起憐憫心,「苦人所苦、痛人所痛」,發揮慈悲救人的精神,伸出援手,『募愛募心膚苦難,千里馳援尼泊爾』,幫助受困的災民。

大愛感恩科技 台北市內湖區報導

Read more

慈青上街宣環保 日常五省愛地球


美國紐約,一場環保宣導活動,慈青走上布魯克林橋,透過年輕人方式,擊掌GIVE ME FIVE,傳遞環保五省觀念。

慈濟志工 郭碧蓮:「主要有五省,推動五省,就是節能、減碳、資源回收再利用,我們還有推動素食。」

民眾:「我希望能夠更好的對待大自然,要怎麼做到呢?我覺得吃素就是最好的辦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她需要被保護,我們等不到明天,今天就要開始行動。」

紐約四所大學,36位慈青,以及慈青學長姊,齊聚布魯克林橋下的富利廣場(foley square),一支大手,畫了「省水、省錢、省時、省電、省油」,走上布魯克林橋,宣導愛護地球資源。

Give me five,擊掌揪路人做環保,這分呼籲,有它的吸引力。

慈青 楊孝純:「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地球日,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宣傳辦法,讓我們可以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環保理念。」

周四月 美國報導

Read more

半生農忙粗重活 退休環保自在樂


今年66歲的林碧霞,出生在農村家庭,從小就跟著父母下田;結婚之後,跟著務農的老公,兩人扛起田裡幾乎所有的農活;可以說身為女人,她的大半輩子,幾乎都是在粗重、繁忙的工作中度過。好不容易退休能享清福,她卻沒有休息,選擇加入慈濟,還每天到環保站報到,她說,還有機會為地球和社會做點事,才真的是「老來福」。

慈濟志工 林碧霞:「我小時候生活也是很苦,那時候讀書學歷不高,生活就是種田,我們都要幫忙做,結婚以後,(夫家)原本就有種薑,還有一些果菜園,我就要跟我先生兩個人下田做,那比較辛苦,那時候怪手都還沒能去山上,我們就要用人工,都要拿鋤頭。

就問師姊說,你們慈濟要怎麼走?她說如果你要走,要先進來做環保。我們如果沒撿起來回收分類,以後堆很多,全台灣都裝垃圾,像塑膠寶特瓶,都不會爛的東西,就想說我們來做。我每天還是都是要工作,以前做工作是為了要賺錢,容易起得失心和煩惱心,現在退休來做環保,雖然和以前一樣每天都要做,但跟以前的(心情)差很多,現在只有歡喜心而已,愈做愈歡喜。

(化學)肥料會摻一些不好的東西,化學的,有機肥料就純粹像我們垃圾把它曬,烘乾來攪拌做起來,它會發酵,像葉子就可以,燒燒就可以。蟲很多,農藥沒有灑就是這樣,都是這個,會生蟲。一個坑,它旁邊這裡比較低,雨水流就會流到這裡面去了,存起來就可以澆菜,雨水就可以澆菜。 (是想說可以省水?) 對啊對啊!

以前還沒踏入慈濟的時候,時常去逛街買衣服,會亂買東西,進慈濟後,什麼東西都不會丟,衣服這裡回收的,適合的我們就拿來穿這樣,都很惜福。

這個都回收站拿的啊,這個不是,這個是回收站,都回收站拿回來的,這個都是啊,很多啦,都很多,一大箱,這個都是,都拿回來玩具,小朋友玩具很都回收站拿回來的,拿回來洗一洗啊,給他們玩啊,惜福啊!(所以好處是小朋友從小玩具就很多?)對,沒有買啦!

以前沒有做慈濟的時候,照片很少,做慈濟你看一大堆的照片,去花蓮都跟大愛媽媽,有的跟學校,有的像那個生活營,回憶比較多啦!」

Read more

2015,05/04,慈濟技術學院「綠色行銷」課程分享(二)

【對象】慈濟技術學院學生
【時間】2015年5月4日(一)09:15-11:45
【地點】慈濟技術學院(花蓮縣花蓮市建國路二段880號)

大愛心聞: 
綠色設計與行銷 淨化人心最重要
20150506_1.jpg  Read more

Sunday, 03 May 2015

愛大地身體力行 做環保刻不容緩


新北市新店區今年(2015)到慈濟參加見習與培訓的志工,(4/26)日前到新店環保教育站學習實做資源分類。看到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做完昨天、今天又一批,源源不斷,每一位志工深刻感受,愛護地球再不行動,真的會來不及。

為什麼要做環保,身為地球的一份子,走入慈濟不能不知道。

今年參加見習與培訓的志工,走向新店環保教育站,看到塑膠袋、寶特瓶、還有紙張分類區就知道,再不做環保,來不及了。

見習志工 張右宗:「環保,其實大家都會做,可是來到這邊我才知道,原來自己做的還是那麼的微小。」

培訓志工 林美霞:「讓我們的地球,看可不可以來減少暖化為我們的下一代子孫,來弄一個乾淨的環境,我想這個是每個人義不容辭應該要做的事。」

而這一袋又一袋,占空間又難腐化的水果套袋,環保志工每天從果菜市場回收之後,盡可能縮小體積。雖然要經過多道程序,但只要能盡力打造一個乾淨的環境,汗流浹背,值得也無悔。

真善美志工 唐翠華 高泉發 台北報導

Read more